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8年7月15日 · 快樂 (又譯 歡樂頌 )德國名詩人 席勒 ( Schiller) 在1785年所完成,原來德文名為 An die Freude ,並由樂聖 貝多芬 (Beethoven) 為之譜曲,並成為著名第九交響曲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第四樂章的主題, 第四樂章共分為4個獨立聲部.合唱.樂團,現今快樂已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創作背景
    • 樂曲歌詞
    • 樂曲賞析
    • 社會影響
    • 作者簡介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貝多芬為之譜曲,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獨立聲部、合唱、樂團。而這由貝多芬所譜曲的音樂(不包含文字)成為了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亦曾被用作羅德西亞1974-1979年國歌《揚起羅德西亞的聲音》的旋律。

    席勒的《An die Freude》最早創作於1785年,並收錄於隔年出版的雜誌《Thalia》中,這首詩是共濟會的詩歌。席勒於1803年對《An die Freude》進行修改,刪減了部分詞句,貝多芬在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中所使用的歌詞,便是以席勒1803年版本的《An die Freude》為基礎。

    •中文名:歡樂頌

    •外文名:Ode an die Freude

    •創作年份:1785年

    •譜曲:貝多芬

    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到1824年間,是貝多芬全部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 結。1=F調,4/4拍。這是一首龐大的變奏曲,充滿了莊嚴的宗教色彩,氣勢輝煌,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

    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

    《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第九交響曲》是於1822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的。但貝多芬卻幾乎花了大半生的時間來醞釀、來籌劃。一直到完成了《莊嚴彌撒》之後,作曲家才開始動筆譜寫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其實《歡樂頌》原本是德國詩人席勒的一首詩作,氣勢磅礴、意境恢宏。而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實崇拜者,這首《歡樂頌》也是貝多芬最鐘愛的詩作之一,席勒在詩中所表達出來的對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實也正是一直嚮往共和的貝多芬的最高理想。所以作曲家從年輕時就開始計畫著把這部詩作變成聲樂作品,根據專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調查,在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確實就已經有了後來《第九交響曲》最後《歡樂頌》樂章並不完整、成熟的雛形。他曾經說過:“把席勒的《歡樂頌》譜成歌曲,是我20年來的願望!”

    第九交響曲的創作手稿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經歷了人生風雨歷練之後,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開始創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誇張的是,為了保持創作激情和狀態,貝多芬先後搬了四次家。終於在埋頭一年半之後,在1823年的年底,這部凝聚著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響曲》完成了!雖然經歷的時間不算短,但作品的創作還是比較順利的,幾乎是一氣呵成。在很多人看來,這時候可以迎接歡呼和勝利了。

    但情況恰恰並非如大多數人所想,因為《第九交響曲》的首演充滿了坎坷。按照契約,這部作品原本應該放到英國的倫敦去首演,但是貝多芬依然覺得音樂之都維也納才是最好的選擇。可是貝多芬的音樂風格在當時的維也納受到了羅西尼歌劇的強大衝擊,有些人甚至攻擊貝多芬的音樂已經過時。面對這種狀況,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進行。這時候維也納聽眾熬不住了,反而又強烈的呼籲《第九交響曲》應該在維也納首演,很多人聯名寫信給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維也納,信中充滿了真切的感情。貝多芬為此回心轉意,開始籌劃作品在維也納的首次演出。

    在演出前的排練過程中,又出現了很多問題。貝多芬的這部作品,確實是對樂團樂手的嚴峻考驗,有不少段落演奏起來頗具難度,需要樂手有紮實的功底和優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響曲》也是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聲的交響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難度的段落令當時參加首演排練的歌唱家的表現不夠完美,而使貝多芬惱怒。綜合這些因素,第一次合練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議貝多芬改動某些段落,以減小表現上的難度。但是對藝術追求完美的樂聖堅持自己的理念,沒有改動一個音符。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英文版

    Come! Sing a song of joy

    for peace shall come, my brother!

    Sing! Sing a song of joy

    for men shall love each other!

    That day will dawn just as sure

    主旋律

    進場是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的,渾厚、低沉的聲音在寂靜中響起,給人一種深沉、平靜的感覺;旋律演奏了一次之後,中提琴進場重複旋律,旋律行進到中音部,主題曲稍亮的音色給旋律帶來一種明快的感覺,低音部則退到後面和木管一起伴奏;中提琴演奏完旋律之後也退到伴奏,接著小提琴加入了,小提琴如歌般的聲音歡唱著,讓旋律真的活起來了;小提琴聲部簡單重複了旋律後,旋律行進到樂隊齊奏,這時銅管、木管吹奏主旋律,其他各聲部伴奏,場面宏大,由前面的平靜、深沉的快樂進入到了萬眾歡騰的場面,歡樂頌的主旋律貫穿始終。 《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1822-1825),Op.125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Choral", Op.125

    第一樂章

    音樂由弱奏加顫音開始,呈現出一種遙遠、朦朧而又平靜的、原始的遠古景象,但平靜的同時,又使人隱約感到有一種力量的燥動,感到平靜中正孕含著一種前所未有的生命。緊接著音樂由弱到強。由平穩、低沉、艨朧、漸漸發展到明朗、剛勁、節奏鮮明和震撼人心。表現出在遠古時代的自然界,生命從無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強,發展壯大起來,不可抗拒。這個過程也包含著人類的形成、生存和發展,與異常險惡的自然界進行頑強的搏鬥,在鬥爭中,人類變得更加強大。人類的出現是神聖的、必然的,必將成為自然界的主人。第一樂章的內涵恰似達爾文《物種起源》的濃縮版。

    第二樂章

    表現人類在戰勝了眾多的艱難困苦之後的蓬勃發展。前進的車輪是不可阻擋的,這是歷史的必然。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的蓬勃發展是在戰勝了自然界之後。而人類社會在自身的發展中又不斷地出現新的矛盾。人類與自身存在的醜惡的東西的鬥爭又變的漸漸突出,這種與自身的鬥爭不同於與自然界的鬥爭,具有更多的複雜性。貝多芬堅信人類最終會戰勝自身醜惡的東西。第二樂章是以光明必勝的堅定信念而結束。

    《歡樂頌》是歐盟盟歌,已被寫入《歐盟憲法》。歐盟之父理察·尼古拉斯·馮·康登霍維-凱勒奇建議了《歡樂頌》作為歐盟盟歌。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8歲開始登台演出,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1792年,他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包括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他的作品受18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主義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2. 歡樂頌》(德語: An die Freude ),又稱《快樂》。 為德國詩人 席勒 於 1785年 創作詩歌,後來成為 貝多芬 第9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歌詞。 現為 歐盟 盟歌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歡樂頌由一名出生於1980年代女性編劇袁子彈編寫劇本。在《歡樂頌》之前,袁子彈編寫主旋律作品,《國歌》、《日出東山》、《郁達夫》等,因此她也是視此次改編《歡樂頌》為自己從「重大題材」到「現實題材」嘗試和轉型。

  5. 歡樂頌》(德語: An die Freude ),又稱《快樂》。 為德國詩人 席勒 於 1785年 創作詩歌,後來成為 貝多芬 第9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歌詞。 現為 歐盟 盟歌 。

  6. 進場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渾厚、低沉聲音在寂靜中響起,給人一種深沉、平靜感覺;旋律演奏了一次之後,中提琴進場重複旋律,旋律行進到中音部,主題曲稍亮音色給旋律帶來一種明快感覺,低音部則退到後面和木管一起伴奏;中提琴演奏完

  7. 中文名 :歡樂頌. 外文名 :Ode to joy. 類別 :詩歌. 作者 :席勒. 譜曲 :貝多芬. 創作時間 :1819-1824. 詩歌來源. 1785年10月的一天,在 德勒斯登 近郊的羅斯維茲村,詩人席勒應一對新婚夫婦的邀請來參加他們的婚宴。 宴會上,詩人為新人的幸福、朋友的熱情和現場的歡樂氣氛所深深感染,寫下了這首頌詩。 其實,與其說是詩人在寫歡樂,不如說是在寫愛,這種愛超越時代,超越種族,超越地域,超越國界,深入人心。 這首詩後經偉大音樂家貝多芬譜曲,與優美的旋律一起傳遍了世界,在人們心中久久迴蕩。 人們說這是一首“思想抒情詩”。 譯文. 全詩. 1. 歡樂啊,美麗的神奇的火花, 極樂世界 的仙姑, 天女啊,我們如醉如狂, 踏進你神聖的天府。 為時尚無情地分割的一切,

  1. 歡樂頌的主題是什麼?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glorycloud.tv

    Sounds of Heaven from Glory Cloud. Worship Jesus with FREE Worship Music Find Hope, Joy, and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