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2年9月23日 · 地震有「規模」也有「震度」,這牽涉到一個問題:在「芮氏」制定地震規模前,歷史上的人是怎麼度量地震的呢?. 以1870年代義大利的「羅西佛雷分級表」,第五級「溫和地震」是:幾乎每個人都感覺到搖晃。.
地震目前仍無法準確預測發生時間,但通常地震發生之前都會有一些自然現象,特別是較大的地震發生之前的各類異常現象。 分為宏觀前兆和微觀前兆。
2021年9月16日 · 常有人把地震的「規模」跟「震度」搞混!實際上,規模指的是地震釋放的能量大小,震度則是指地表搖晃的程度;而震度的大小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也不是離震央越近震度就越大,到底為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4年9月19日 · 一般來說,主要地震的規模越大,出現餘震的機率就越高,數量也會越多,而且餘震持續發生的時間也會維持較久。 地震前兆有哪些? 雖然台灣發生地震的頻率非常密集,但目前還沒有儀器可以真正預測地震的發生,不過其實在地震發生之前,會有一些地震 ...
2019年9月21日 · 地震規模(magnitude, M):為一種表示地震規模大小的方式,代表這次地震發生時所釋放出的能量程度,因此每一個地震理論上只會有一個規模值。 最早被廣泛使用地震規模,為美國地震學家芮克特(C. F. Richter)與古登堡(Beno Gutenberg)於 1935 年所建立的芮氏規模(Richter magnitude scale),主要是由觀測點處地震儀所記錄到的地震波,其最大振幅的常用對數演算而來。 規模相差 1 代表振幅相差 10 倍,而所釋出的能量則相差約 32 倍。
2022年9月28日 · 根據 地震測報中心網站,地震發生的原因包括地殼變動(構造性地震)、火山地震、衝擊性地震(例如:隕石撞擊)等,其中又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為主。 根據 編號1931查核報告,人工地震是核爆、炸彈爆炸等造成的地震,因是從地表外部撞擊或引爆,通常深度不會超過1公里,大約幾十或幾百公尺。 Q2、什麼是斷層? 斷層、板塊與地震的關係是什麼? 徐澔德說明,板塊的交界有聚合也有分離,但不管是板塊聚合處還是分離處,只要是板塊交界的地方,都會形成一系列的斷層。 因為斷層兩側岩石的摩擦力,板塊間相互活動的能量就會在斷層上累積,當斷層兩邊的能量累積到一定程度,超過摩擦力,即會引發地震。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吳健富說,斷層是指地下固結或未固結岩層被錯移的脆性剪動帶。
那 麼為什麼臺灣地震發生的頻率這麼高呢?原因正是因為臺灣位處於板塊交界 處! 臺灣地震多 臺灣東、西地震大 不 同! 究竟板塊交界 處 與地震有什麼關係呢?思考這個問題前,請你先想 一 想,是否 曾 經仔細觀察過臺灣的地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