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4日 · 至於英業達 ( 2356-TW) 方面,2023 年漲 102%,英業達先前表示,隨著 2024 年第一季景氣逐步回溫,預期 2024 年將優於 2023 年。 英業達指出,AI 伺服器 2023 年占整體伺服器 5 至 7%,基期相對低,預期明年將呈倍數成長。 此外,英業達自研 VectorMesh 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成功打入兩家 IC 設計大廠,預期也將帶動業績成長。 掌握 AI 趨勢 & 活動資訊一點都不難! 訂閱電子報,每週四一起《AI TOgether》 立即訂閲.

    • 無法再忍受川普的關稅痛擊!台科技廠遷生產線回台
    • 其他台灣代工廠也躍躍欲試,想要進行遷廠計畫
    • 延伸閱讀

    英業達總經理巫永財表示,公司將把銷美市場筆電的全部生產作業移回台灣。這是自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中國商品實施新一輪關稅以來,最大的企業遷出舉動。川普宣布將自 9 月 1 日起對 3000 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 10% 關稅,智慧型手機和筆電等消費產品都納入新關稅清單。 巫永財告訴投資人,英業達希望在 2 到 3 個月內,完成大規模產能移轉。英業達負責代工蘋果公司(Apple Inc.)的 AirPods, 並為惠普公司(HP)生產筆電,估計占英業達營收 1/3。 美中緊張關係不斷升高,英業達和蘋果代工廠鴻海等供應全球多數電子產品的台商公司,都在重新檢討對中國這個第 2 大經濟體的依賴關係。 中國製造商品的關稅攀升,可能會徹底侵蝕掉這些公司的利潤,顛覆運作順暢且已有數十年歷史的供應鏈。微軟(Mic...

    仁寶電腦總經理翁宗斌今天表示,仁寶已將部分筆電生產線移回台灣,且如果貿易衝突延燒,就會考慮增加對越南的投資。 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告訴記者,公司肯定會將部分業務移往東南亞地區,但他沒有提及時間表。 廣達電腦財務長楊俊烈表示,公司當前目標是利用台灣的設施,滿足客戶在中國以外地區生產的需求。 然而,只有極少數大型製造廠真正把大量生產線移出中國。中國身為世界電子產品生產基地的地位不太可能這麼快就被削弱。

    【千萬別等香港給台灣警示】立委蘇巧慧淚:民主自由是爭取的,美麗島時期我就擔心「我爸永遠回不來」 【蘋果等 50 家企業搶逃命】中國忙挽留!日媒:貿易戰未果,「美日中台」企業掀撤中潮 【斬斷親中政客對貿易戰的危言聳聽】台商回流,彌補台灣投資不足的經濟困境 越南是中美貿易戰最大受惠者,為何卻成為川普下一場貿易戰的眼中釘?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貿易戰衝擊太痛苦 英業達要把生產線搬回台灣〉。首圖來源:英業達官網截圖。)

  2. 2019年8月14日 · 郭家宏. 2019-08-14. 分享本文. 近年海外科技業大舉來台,Google、Facebook、AWS、微軟等科技巨頭皆來台設立辦公室與研發中心。. 表面上台灣是科技業的研發生產重地表面下則是同行的激烈挖角。. 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批評高薪挖角不培養新的人才 ...

  3. 2021年10月8日 · 英業達數位長陳維超。 凌陽科技智能運算專案技術總監李桓瑞則分享當初開發 Plus1 架構的心路歷程。 由於 IC 先進製程的投資成本相當高,如果市場量不夠大,很難吸引企業投入,因此凌陽以「共享 IC」的設計觀念推出 Plus1 架構,使用先進製程製作共用運算單元(C-Chip),成熟製程製作週邊單元(P-Chip),再透過 SiP 技術將兩者封裝成單一晶片,協助客戶用更具 CP 值的方式追求 AI 創新應用。 凌陽科技智能運算專案技術總監李桓瑞。 神盾技術長林功藝從類比運算 AI 晶片的角度,談到將其結合不同感測器的好處。

  4. 英業達提供的智慧工廠解決方案結合ARVR應用遠距協作智慧巡檢人臉辨識等應用服務以數位分身技術在虛擬世界中即時呈現生產資訊及設備狀況並結合環境監控攝影機與即時異常系統以即時可視化的技術協助生產管理讓智慧製造升級

  5. 2015年11月2日 · 目前英業達已投資 4 間新創,預估至年底將再增加 2 此外還將聯合幾間台灣企業集資 3 億台幣協助工研院底下的雲豹育成計畫成為獨立性加速器藉此積極增加新創產業的戰略佈局

  6. 2021年10月21日 · 2021-10-21. 分享本文. 說到英業達這家公司你腦袋中第一個浮現的可能是無敵電腦辭典」、「譯典通等知名產品這家源於台灣的跨國公司後來做起 OEM、ODM 代工與其他台灣廠商共同建立起台灣成為筆電伺服器王國的基礎近年來英業達力拚轉型投入雲端運算邊緣運算5G無線通訊等高科技產品的領域更是國內代工廠中最早一批打造 5G 智慧工廠的廠商。 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陳慧蓉 Flora 在她的 Podcast 頻道「 花想世界 」,請到在英業達任職 35 年的卓桐華董事長來分享, 這家成立於 1975 年的硬體老公司,如何從硬體走向軟體? 在走向雲端、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又有什麼寶貴的經驗分享? 「上雲」好處多,企業為什麼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