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2日 · 美國參議院11日更接近於通過一項對烏克蘭、以色列與台灣的953.4億美元援助方案,這顯示出儘管面臨共和黨強硬派與前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的反對,兩黨合作並未減弱。 民主黨主導的參議院11日以67比27的票數,清除了一項程序性障礙,使得這項海外援助計畫將在未來幾天獲得最終批准。 18名共和黨議員支持這項法案,在此之前,目前在共和黨總統初選取得領先的川普,於社群媒體上批評這項法案,稱這項海外援助將採取貸款形式。 川普也表示,他將鼓勵侵略那些未履行財政義務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盟友,此舉在海內外引發了憤怒。 幾個月來一直在尋求這項援助案的民主黨籍總統拜登 (Joe Biden)9日表示,如果國會未能通過這項措施,將犯下「過失」罪。

  2. 2024年1月18日 · 根據維基百科 (Wikipedia),所謂的島鏈戰略 (Island Chain Strategy)概念源自於1950年代冷戰時期,是由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 (John Foster Dulles)首次提出,目的在利用太平洋海域一些島嶼的特殊位置,圍堵和威懾蘇聯及中國等共產國家。 即使在70多年後的今天,島鏈仍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並使得這些太平洋島國的戰略意義非同小可,因為他們控制連接美國與印太地區主要合作夥伴的航道。 美中地緣衝突新防線. 太平洋地區主要有三條島鏈,包括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和馬來西亞在內的第一島鏈,過去被視為遏制蘇聯及其社會主義盟國在東亞影響力蔓延的第一道防線,戰略地位重要而有「不沈航空母艦」 (unsinkable aircraft carrier)之稱。

  3. 2022年6月22日 · 不僅是認知戰必須密切關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與保障民主聯盟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若使用包括Google、Bing等搜尋引擎及影音平台YouTube搜尋,符合中國官方立場的訊息幾乎都占據首頁,點出中國利用西方搜尋引擎推播其官方觀點的問題。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政策分析員劉姝廷在最新發表的「中共以演算法推進輿論引導」專文中精闢點出一個真實情況,「在『後真相』 (post-truth)的時代,中共已意識到情緒往往比客觀的事實更能影響輿論」。 劉姝廷受訪時表示,中共企圖操縱演算法進行輿論引導,其實是為了操弄「情緒」,一方面在其國內激化民族主義,對台則試圖加劇社會對立。

  4. 2022年10月5日 · 這些猜測主要是由資深美國軍事官員的評論所引發,他們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指示中共人民解放軍 (PLA)要為2027年以前入侵台灣做好準備。 另有一份新的報告稱,美國情報界部份人士現在評估,中國最快可能在2024年就發動攻擊,大約是在台灣2024年1月舉辦大選時。 卡佛指出,如果戰爭是北京的計劃,會有可靠的跡象顯示戰爭正在迫近中,包括中國應該會為重大軍事衝突做出準備工作。 卡佛並提出4項假設反映支撐中國領導人的決策制定。 第一,有報告表明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知道並瞭解,公然入侵台灣會是一項艱難的戰略任務,並且將無法再回到戰前的狀態。 這樣的戰爭可能持續數年到10年,中國可能受到美國而且可能是多邊的制裁,或甚至遭到美國封鎖。

  5. 2017年9月8日 ·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電腦演算法分辨出同男和異男的準確度可達81%,分辨出同女和異女的準確度則有7... [Rti央廣新聞]美國史丹佛大學新研究顯示,根據臉部照片,人工智慧(AI)可以準確判斷出一個人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同志 ...

  6. 2019年5月15日 · 由於美中貿易戰,使得不少台商想把生產線和資金轉移至東南亞或是回到台灣,蘇建榮表示,「海外資金匯回專法」草案,就是因應這樣的情勢。 對於有立委提案,匯回稅率應再調降,蘇建榮也表示,這需要考量對國內投資廠商的公平性,1年內匯回稅率8%、2年內10%,已是相對優惠的稅率。 美中貿易爭端,美國對從中國出口的產品加徵關稅,讓「洗產地」的議題受到關注。 財政部長蘇建榮今天 (15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備詢時指出,一般產品只要有35%的比例是來自中國的原料或是在中國製造,就會被美國盯上課重稅,因此財政部也嚴防「違規運轉」和「洗產地」的問題,避免遭美國報復。 #請聽記者陳林幸虹報導#...

  7. 2022年2月18日 ·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今天 (18日)發布台灣首次的「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調查結果,有7成5的民眾表示,過去一年曾收到假訊息,半數以上民眾認為,最常製造假訊息的是政治人物、媒體工作者及境外勢力。 特別的是,有5成的民眾覺得,自己不會被假訊息騙到,但深感別人會上當。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透過網路及電話訪問,展開「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大調查,共取得2,416份有效樣本,並邀請台大新聞研究所所長洪貞玲、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佑宗及台大新聞所教授謝吉隆協助撰寫調查結果報告。 結果發現,有多達四分之三的受訪民眾在過去一年收到假訊息,有9成3的人認為假訊息對社會影響嚴重;而且有6成6的人覺得政治人物經常在製造假消息,6成3指向媒體工作者,5成5認為是境外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