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24日 · 三國志》記述的歷史從 東漢末年 的 黃巾之亂 發生後開始,直到 西晉 統一三國為止,也就是從 漢靈帝 中平元年(184年),到 晉武帝 太康元年(280年)九十六年的歷史。 全書原共分為四部分,六十六卷:《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吳志》二十卷,敘錄一卷,後來敘錄一卷缺失 [3] 。 原是各自為書,一直到 北宋 才合而為一,改稱《三國志》。 以魏為正統的政治立場 [ 編輯] 陳壽為晉代官員,故而尊禪讓給 西晉 的 曹魏 為正統,縱然 蜀漢 自視為代表 漢朝 正統,故從未使用過「蜀」字為自己的國號,但三國志不用其正式國號「漢」而稱呼其為「蜀」。 《魏志》中對魏國皇帝各立了 本紀 ,且還為生前無皇帝稱號的魏國奠基者 曹操 寫了本紀。

  2. 2018年6月16日 · 三國志》雖然被後世稱為「志」,但是其實全書完全是按人物排列的本紀和列傳,沒有任何如地理、經濟、典章制度等的志書或表的內容。 東漢以來,受經學簡化風氣的影響,史學領域中也出現了崇尚簡約的潮流。 在這個背景下,產生了內容簡略的《三國志》。 陳壽治學嚴謹,收集來的材料凡是覺得可疑的,寧肯不用。 陳壽死後百餘年,三國史料大量出現。 《三國志》內容精潔,魏、蜀、吳三書很少重複,然南朝宋文帝認為太過簡略,故詔令裴松之作注。 裴松之收集各家史料,彌補《三國志》記載之不足,作注所根據的史料,可考者多達二百四十餘種,較《三國志》原書多出三倍,為後世三國研究保留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3. 三國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之後,六朝 劉宋 時期歷史學家 裴松之 以當時流傳與三國有關書籍,對《三國志》做詳細注釋。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0年3月23日 · 盧弼《三國志集解》,資料宏富,考訂詳贍,很有參考價值。. 商務印書館曾排版付型,後因抗戰而擱淺,一九五七年始由北京古籍出版社以原紙型印行。. 然印數不多,且未斷句,於讀者殊多不便。. 賴錢劍夫先生標點整理,庶幾完備明晰,曉暢易讀 ...

  6. 覃思著述,專治三國史,撰有《三國志集解》、《三國志集注補》、《三國志引書目》、《三國志職官錄》及《三國志地理今釋》等;著有《慎園文選》及《慎園筆記...

  7. 按中華書局《三國志》標點本多參考《三國志旁證》、《三國志集解》改之,而此處中華本方括弧(改正者)卻為「戊寅」,似乎是改錯了,應為陳景雲所言的「戊辰」。 六、博士馬照(頁138) 【解析】: 潘眉曰:「即馬昭也。 」此字中華書局《三國志》標點本未改。 七、五年春正月朔,日有蝕之。 (頁143)。

  8. 2023年9月24日 · 宋文帝当时驚歎為「不朽」之業,後代学者如北宋司馬光在五百多年後编写《資治通鑑》时,所描寫《赤壁之戰》就是綜合陳壽《三國志》中各有涉人物傳記和裴注所引的史料編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