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1月5日 · 盤點容易得乳癌的15個危險因子:預防乳癌,絕對要做到7件事.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儘管政府不斷宣導國民多關注乳房健康,乳癌發生率仍逐年升高。. 預防勝於治療,除了平時多檢查乳房異狀,也要多注意導致乳癌的危險因子,才能降低乳癌發生 ...

  3. 2020年5月13日 · 臨床上,乳癌常見症狀包含: 乳房有 腫塊 但無觸痛、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乳房外型有局部或全面凹陷、乳房皮膚紅腫潰爛、腋下淋巴腺紅腫、及腋下區域有腫塊等 。 以上症狀可透過乳房自我檢查來發覺,但每個人乳房組織緻密程度及手上感覺不同,早期病灶可能也尚未形成摸得到的腫塊,為了能更早發現病灶,乳房X光攝影已被廣泛使用,以發現尚無症狀的病灶,避免錯過對付乳癌最好的時機。 哪些婦女屬於乳癌的高危險群呢?...

  4. 認識乳癌乳癌風險、成因、症狀與預防. 乳癌是由乳房乳腺管細胞或是由腺泡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繁殖所形成之惡性腫瘤。 且因為乳房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系統,因此也造成了乳癌細胞容易擴散的情況。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乳癌是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 但乳癌治癒率高,早期發現的存活率更高達九成以上,所以早期發現是非常重要的。

    • Q1 乳癌是什麼?種類有哪些?不同的分型對治療有哪些影響?
    • Q2 乳癌如何確診?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準確嗎?
    • Q4 乳癌早期症狀有哪些?會造成什麼不適嗎?
    • Q5 乳癌治療方法有哪些?得乳癌一定要把乳房切除?
    • Q6 晚期轉移性乳癌該如何治療?最新的治療趨勢是什麼?
    • Q7 什麼是三陰性乳癌?三陰性乳癌要如何治療?
    • 基因檢測,提升三陰性乳癌治療成果
    • Q8 乳癌的療程需要多久? 治療完後要怎麼防止復發?
    • Q9 乳癌好發因子有哪些?得乳癌後,家人是否就是高危險群?該定期做哪些檢查?

    乳癌是因為乳房乳腺管細胞或腺泡細胞,經不正常分裂或繁殖而形成的惡性腫瘤。因為乳房中有豐富血管、淋巴管、淋巴結等,因此癌細胞很容易擴散到其他器官。 乳癌的分類是以乳癌基因表現形態的差異而定,不同的類型會影響到日後治療策略。乳癌按照分子分型可分成 4 種,主要是根據荷爾蒙接受體雌激素(ER)、黃體素(PR)、第 2 型人類表皮細胞接受體(HER2)、Ki-67(細胞增生程度)來判斷。【推薦閱讀:乳癌個人化精準治療是什麼?應用在哪些狀況?】

    乳癌確診必須要做切片檢查。因為不管是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核磁共振攝影、正子掃描等,都只是算乳癌的輔助診斷,如果要確立診斷還是必須靠切片進一步取得乳房的組織來做病理診斷。【推薦閱讀:乳房纖維囊腫常引起乳房疼痛等2症狀 4類食物不吃可預防】 目前主要透過粗針組織切片、真空立體定位輔助切片、外科手術切片等 3 種方式。一般建議使用影像導引的粗針切片,它是目前的主流趨勢,檢查時間較短,準確率高: 1. 超音波導引粗針乳房腫瘤切片檢查:可於門診執行檢查,檢查過程約 5~10 分鐘,採局部麻醉,透過針刺乳房腫瘤多次後,取得腫瘤組織至病理科檢驗,準確率可達 95%。 2. 真空立體定位輔助切片:主要放射科進行檢查,利用真空抽吸達到切取大塊乳房鈣化組織的切片。檢查時採局部麻醉,準確率約 98%。少數狀...

    大部分的乳癌在初期不會有太明顯的症狀或疼痛感,多數病人是在摸到乳房腫塊才發現。中晚期乳癌才會有較明顯的乳房改變。 1. 乳房腫塊:雖然 9 成的乳房腫塊是良性的,但一般人無法判斷纖維囊腫、水泡、乳腺炎和惡性腫瘤的差異,尤其摸到腫塊時往往已大於 2 公分。乳癌腫塊的特色是較硬、無法移動、不痛且輪廓不規則,一旦發現要盡早就醫。 2. 不正常的乳頭分泌物:乳頭出現透明或帶血的分泌物,如果發生在單側乳房更要提高警覺。 3. 皮膚變化:當乳癌的腫塊接近皮膚表面,表皮層受到牽引使皮膚凹陷或凸出;此外移動雙臂時,腫塊上的皮膚好像是黏著在腫塊上;或者乳房的皮膚質地改變,如毛孔變大、變硬、緊繃、顏色改變都是異常現象。此外,乳房皮膚若出現久不癒的濕疹病變也要特別注意,可能是一種稱為佩吉特氏症(Paget’s D...

    過去治療乳癌策略經常是先開刀切除腫瘤,之後再依據腫瘤癌細胞病理報告給予術後藥物治療,可以搭配使用合適的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藥物。進入精準治療時代,乳癌治療會優先透過切片檢查癌細胞受體,確認乳癌分類/分型,以及淋巴結轉移的情況,再決定是否需要先做術前輔助藥物治療,以及手術後是否需要廓清轉移的腋下淋巴結。 「先用藥、再開刀」的術前輔助藥物治療(Neoadjuvant therapy),或稱術前前導式治療、手術前輔助治療等,對病人有 3 大好處: 1. 手術前縮小腫瘤,降低手術範圍:把惡性腫瘤縮小,甚至可殺死許多癌細胞,減少局部切除範圍。術前輔助藥物針對晚期乳癌病人本來無法手術,有機會變成可以手術,或日後不需補皮。 2. 增加乳房保留手術的機會:保留乳房外觀完整,原本應做乳房全切除手術的病人,有機會...

    目前對轉移性乳癌治療已有極大進步,首先做全套影像的檢查,配合病理、血液等檢查確認是局部擴散還是全身擴散轉移,轉移部位腫瘤大小、荷爾蒙接受體、腫瘤基因變異例如 HER2 等,根據腫瘤特性配合晚期乳癌病人決定治療訂出治療策略。 血液腫瘤科趙大中醫師指出,轉移性乳癌主要以全身性治療為主,包括化學治療、荷爾蒙、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為主。晚期轉移性乳癌基本上都可能會用到荷爾蒙或化學治療,但不建議併用,會建議優先用荷爾蒙治療或先用化學治療;如果加入標靶治療,則可能是標靶搭配荷爾蒙,或標靶加化療;免疫藥物治療現在核可的適應症是三陰性乳癌,臨床上根據病人狀況決定給藥。 能不能開刀再切除腫瘤?過去認為晚期乳癌病人以全身性藥物治療為主,不需開刀;現在則認為如果經完整檢查和評估,第 4 期病人經藥物治療腫瘤有縮小,...

    三陰性乳癌因為缺少三種受體而使治療難度較高,這三種受體分別是動情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和人類表皮因子受體(HER2)。雌激素和黃體素都是重要的女性荷爾蒙,三陰性乳癌因為缺乏這些荷爾蒙受體,無法受到荷爾蒙調節,沒辦法用荷爾蒙療法。 乳癌標靶藥物治療的主要對象是乳癌細胞有特異基因變異例如 HER2 陽性的患者,三陰性乳癌因為缺乏 HER2 受體,不適合使用標靶治療。因此,三陰性乳癌在治療的選擇比較少,主要以手術和化學藥物治療為主,近年來免疫治療問世,有望改善三陰性乳癌的低存活率。雖然傳統藥物治療上較為棘手,卻也因此成為免疫治療很好的標的,容易被免疫細胞所辨識,並進一步清除,因此使用免疫治療的效果較其他乳癌亞型好。

    近年研究發現三陰性乳癌不只有1個族群,還可能再細分成 4~5 個族群。其中有約 40% 是有 PD-L1 表現陽性,這些病人將來的標準治療是免疫治療。過去,如果是轉移性三陰性乳癌,只能用化學治療控制,但容易發生抗藥性;如果用免疫治療加化學治療,可有效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期。另外有 3~4 成的病人有 PI3K 基因變異,治療藥物是標靶藥物當中的小分子抑制劑;還有大約 5~10% 有 BRCA1、BRCA2 變異,需要的藥物是標靶藥物當中 PARP 抑制劑。針對不同基因變異的癌症細胞,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推薦閱讀:三陰性、轉移性乳癌惡化快、預後差,這些高惡性乳癌,該怎麼治療?】

    乳癌的療程是根據治療方式而定,乳癌的復發機率不低,每 4 名乳癌病人當中,就有 1 人會在治療後 5 年、甚至 10 年後復發或轉移。統計發現,乳癌病友在接受手術並做完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或標靶藥物等輔助治療後,約有 8 成是在手術後 2 年復發;5~15% 在術後 10 年內復發;甚至有病人是在發現乳癌 20 年後復發。乳癌病人如果發現期數愈晚,病況愈嚴重的病人復發率也相對較高。 有鑑於乳癌的高復發率,治療後頭 2 年會是追蹤最密集的時期,例如醫師會要求病人每 3 個月回診一次做問診、乳房觸診、定期影像追蹤等例行檢查。2 年後會考量病人的腫瘤期數與復發風險,部分低風險病人可延長到每半年或 1 年檢查 1 次,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決定之後的追蹤計劃。 療程結束後,最好能培養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

    現今已知乳癌的好發因子包括基因(BRCA1、BRCA2 基因突變)、家族史、飲酒、抽菸以及單側得過乳癌的患者(尤其未生育過的女性)發生率較高,且 25 歲以上的女性就可能罹患乳癌,高峰大多落在 40~65 歲的婦女。【推薦閱讀:乳房纖維囊腫常引起乳房疼痛等2症狀 4類食物不吃可預防】

    • 年齡增加。乳癌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多數乳癌患者都在50歲後診斷出來。根據美國專門提供乳癌資訊的非營利組織的 Breastcancer.org 的資料顯示,從30~39歲的風險提升了0.44%,到了60多歲時,則高達近乎3.5%。
    • 基因突變。某些基因,例如BRCA1和BRCA2這2種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突變的時候,罹患乳癌和 卵巢癌(Ovarian cancer)的風險就會提升。
    • 暴露於雌激素的時間較久。雌激素會刺激乳腺癌細胞的生長,進而增加乳癌風險。例如12歲前就發生第1次 月經,和55歲之後才進入 更年期 的女生,因為接觸雌激素的時間長,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一般女性高。
    • 緻密型乳房。乳房組織緻密有較密集的乳腺,比脂肪組織具有更多的結締組織,除了增加乳癌風險外,這也使乳房X光照上很難看到腫瘤,降低檢查的敏感性及診斷的正確度。
  5. 2022年4月8日 · 乳癌嚴重威脅女性健康 常見5大危險因子須注意. 衛福部最新10大死因報告顯示,109年惡性腫瘤( 癌症 )仍位居第1位,而乳癌發生率排名在女性族群發生率為第1位、癌症死因死亡率則排名第3位,嚴重威脅女性健康。 乳癌常見的危險因子: 1.年齡. 2.母親或姊妹乳癌家族史. 3.暴露在雌激素的時間增加(初經在12歲之前、停經在55歲之後) 4.未曾懷孕過或第1次懷孕太晚....

  6. 2023年6月27日 · 乳癌的成因是什麼? 乳癌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先天遺傳環境及女性荷爾蒙等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結果。 哪些人是乳癌高危險群? 在台灣乳癌好發年齡高峰約在 45 歲至 69 歲之間,高風險族群有: 1. 家族中(尤其母親或姊妹)有人罹患乳癌、卵巢癌、大腸癌、攝護腺癌等具家族史的民眾。 2. 初經發生太早、停經太晚。 3. 從未生育或哺育母乳的內分泌因素。 4. 一側乳房曾得過乳癌者,對側再罹癌的機率是 6 ~ 10 %。 5.30 歲以後才生第一胎。 6. 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 7. 曾頻繁患良性乳房腫瘤者。 8. 停經後肥胖。 9. 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 10. 胸部接受大量放射線照射者。 11. 經常使用口服避孕藥,或更年期進行荷爾蒙補充療法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