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比喻學習中不認真分析思考,不深入理解

      • 「囫圇吞棗」及「生吞活剝」都比喻學習中不認真分析思考,不深入理解。 「囫圇吞棗」側重於不求理解,含糊籠統地學習;「生吞活剝」側重於抄襲別人的經驗與成果。
      dict.idioms.moe.edu.tw/idiomView.jsp?ID=-4&webMd=1&la=0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生吞活剝」一語從字面來看,原本是將食物不加烹煮直接吞食的意思。 這個成語最早被用在作品的借用。 唐朝李義府曾作一首詩:「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

  3. 囫圇吞棗指吃棗子時不加咀嚼把整個都吞下去。 #語本《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趙州大蘿蔔頭》。 後用「囫圇吞棗」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生吞活剝」

  4. 解釋. 囫圇:整個兒;完整的。 指不加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 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剝;缺乏思考;籠統地含糊地吸收知識。 出處.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山侖吞個棗。 例子. ①老實說;我讀《水滸傳》不過~地看一遍。 ②讀書;學習要善于思考;~會收效甚微;是一種不良習慣。 歇後語. 謎語. 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念出來,可是他從來不動腦筋想一想書中的道理,還自以為看了很多書,懂得許多道理。 有一天,他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說:“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來說,梨對牙齒很好,但是吃了傷胃;棗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會傷牙齒。 ”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

    • 典源
    • 典故說明
    • 書證
    • 用法說明

    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一三.諧謔》李義府1>嘗賦詩曰:「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迴雪影,好取洛川2>歸。」有棗強尉3>張懷慶4>,好偷名士文章,乃為詩曰:「生情鏤月成歌扇,出意裁雲作舞衣。照鏡自憐迴雪影,時來好取洛川歸。」人謂之諺曰:「活剝王昌齡5>,生吞郭正一6>。」〔注解〕(1)李義府:西元614∼666,唐瀛州饒陽人。面貌和善,與人言時常帶微笑,而內心奸險易妒,時號「笑中刀」。官至吏部尚書,後以罪流放雋州而死。(2)洛川:洛水,流經洛陽縣,注入黃河。(3)棗強尉:棗強縣尉。棗強,棗強縣,當地棗木茂盛,故名。故城在今河北棗強縣東南。尉,古代主軍事及捕盜之官。(4)張懷慶:唐朝人,生卒年不詳。曾任棗強縣尉。(5)王昌齡:?∼西元756,字少伯,唐京兆人。開元進士,曾為龍驃尉,世稱王龍驃...

    「生吞活剝」一語從字面來看,原本是將食物不加烹煮,直接吞食的意思。這個成語最早被用在作品的借用。唐朝李義府曾作一首詩:「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迴雪影,好取洛川歸。」那時有棗強縣尉張懷慶,向來喜歡剽竊名士詩文,他就在這首詩的每一句前面,分別添加上「生情」、「出意」、「照鏡」、「時來」,變成:「生情鏤月成歌扇,出意裁雲作舞衣。照鏡自憐迴雪影,時來好取洛川歸。」當成自己的詩作。雖然說詩歌的創作免不了會有重複或雷同的字句出現,但張懷慶這種直接照抄的情形卻引起人們的不滿。由於王昌齡的詩句和郭正一的文辭在當時也經常被模仿、剽竊,因此人們便用「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來譏諷張懷慶的抄襲行徑。後來「生吞活剝」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做學問或學習某事,只一味襲用他人的經驗或成果,而不求甚解...

    01.明.徐渭〈奉師季先生書〉其二:「大約謂先儒若文公(朱熹)者,著釋速成,兼欲盡窺諸子百氏之奧,是以冰解理順之妙固多,而生吞活剝之弊亦有,此正後儒之所宜深戒者。」02.明.寓山居士《魚兒佛》第三齣:「又有一樣,把別人的文字取了自己高名,那前輩受他生吞活剝的怎麼處?」03.清.錢謙益〈曾房仲詩敘〉:「夫(李)獻吉之學杜所以自誤誤人者,以其生吞活剝,本不知杜,而曰必如是乃為杜也。」04.清.黃宗羲〈壽李杲堂五十序〉:「始知今天下另有一番為古文詞者,聚歛拆洗,生吞活剝,大言以為利祿之媒。」05.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貴者也;生吞活剝,不如一蔬一筍矣。」

    【一、 【語義說明】比喻做學問或學習某事,只一味襲用他人的經驗或成果,而不求甚解。貶義。 【使用類別】用在「學習敷衍」的表述上。 【例句】<01>學習外國長處要考慮國情,生吞活剝地套用是不行的。<02>我哪懂什麼叫資料庫處理系統?我是生吞活剝地硬學。<03>這部電影的情節,根本就是把外國作品生吞活剝地抄襲過來。<04>這種生吞活剝式的學習方法,到底會有多少效果,值得大家考慮。<05>這文章太難,我又沒時間好好研讀,只好生吞活剝先死記下來再說。<06>學寫文章,固然可以仿名家寫作的手法,但可不能生吞活剝,否則就難有自己風格了。二、 【語義說明】不加烹煮而生食。 【使用類別】用在「飲食方式」的表述上。 【例句】<01>他發起脾氣真可怕,活像要把人生吞活剝一般。<02>這堆海鮮都是要生吃的,等一下...

  5.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生吞活剝」一語從字面來看,原本是將食物不加烹煮,直接吞食的意思。. 這個成語最早被用在作品的借用。. 唐朝李義府曾作一首詩:「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 自憐迴雪影,好取洛川歸。. 」那時有棗強縣尉張懷慶,向來喜歡剽竊 ...

  6. 生吞活剝 是一個成語,讀音是shēng tūn huó bō,原意指生的吞下去,活的剝開來 (貝殼類),形容那時人類還過著野獸的生活;比喻對別人的經驗、理論、方法生硬地接受... 活剝生吞. 活剝生吞 ,讀音huó bāo shēng tūn,比喻機械地搬用或生硬地模仿。. ...... 活剝生吞 ,讀音 ...

  7. 囫圇吞棗」把棗兒整個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將內容生吞活剝。 此成語典出宋·圓悟禪師《碧岩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故事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