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幫助高齡者解決各種病痛,乃至於平日生活自理方面的問題

      • 高齡醫學是什麼? 其實顧名思義就是幫助高齡者解決各種病痛,乃至於平日生活自理方面的問題,至於「高齡」的定義,一般訂在65歲,據說是因為歐洲工業革命後,勞工的退休年齡漸漸落在65歲這個分界點,後人也約定俗成地把「高齡」的門檻訂在這個歲數。 那一定要65歲以上才能掛高齡醫學門診嗎? 其實醫師並不會執著於年齡,許多人上年紀之後發生多重慢性病、定期服用的藥品過多、有各種不明原因的不適,甚至是影響到生活的憂鬱、失智問題等等,這些族群都可以來掛高齡醫學問診,請醫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專家來協助解決問題。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高齡醫學的照護模式首要目標為增進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而維持老年人良好的生活功能狀態才足以使老年人維持其獨立性以維持其生活品質。 其中所謂的功能,指的是老年人的身體、心理與社會參與各方面的日常生活表現的獨立情形。 老年人有著多重疾病各個器官較為衰退各系統恆定性較差再加上老年人的疾病常合併有其他心理或社會的問題所以當老年人面臨急性病症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時他們的臨床表現常是不典型且不具任何特異性。 過去幾十年來的研究都指出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往往被低估的相當嚴重,無論採用何種醫療服務模式的介入都難以一窺全貌,因此需要一個系統性的評估以達到照顧老年人的目的。

    • 813414 高雄市左營區大中一路386號
  3. 2020年7月16日 · 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表示健保署積極推動整合性醫療服務的立意便是希望降低病患看病診次提升醫療品質而相較於其他以單一器官疾病為導向的門診針對老年病患更應關注其維持日常生活獨立的功能性問題如營養不良衰弱失智憂鬱跌倒尿失禁等老年症候群表現,「年紀漸增之後身體機能會面臨更多狀況無法使用同一把尺衡量必須按照個別健康情形進行更細緻的調整。 」高齡醫學門診遂應運而生。 由於高齡族群的疾病控制目標,在不同個體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另一方面,還要考量長輩經常有多重慢性疾患,若依循各專科的治療準則,可能產生藥物衝突的現象。

    • 高齡醫學科病房
    • 急性後期醫療整合照護模式-衰弱高齡
    • 愛互聯照護獨居老人專案

    收治(1)具有多重疾病與合併社會心理問題者。(2)輕度急性疾病合併老年症候群(如譫妄、失智、憂鬱、失禁、跌倒、多重用藥等)。(3)有機會藉由積極的老年醫學評估、處理、治療及復健而恢復日常生活功能之高齡病患。經由高齡醫學專科醫師與護理師、社工師、營養師、藥師、職能治療師和物理治療師、個案管理師等組成之跨專業團隊,運用老年周全性評估量表進行整體評估;每週定期召開跨領域團隊會議討論並調整醫療照護目標,整合照顧者意見進行雙向溝通與回饋;目的為維持高齡病患原有疾病的醫療照護品質,除重視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更注重能否恢復至最大程度生活自我照顧能力的維持,亦為降低家屬照顧負荷而提供長期照護資源協助。

    為幫助病患在急性重症後可以持續高強度的復健,期望恢復到既有能力,透過醫學中心進行專業評估,轉銜合適病患至有參與此計畫的區域或地區醫院安排復健訓練,以利在黃金恢復期內的高強度復健,恢復或維持日後生活自理能力。

    為解決獨居老人醫療資源取得不易問題,故成立專案協助醫療照護服務,提供0800服務專線,減免掛號費(低收入獨居老人),降低治療門檻,並與社區提供長照服務單位合作,協助後續診療與居家生活照顧。 發揮高齡醫學科教學訓練與醫學研究精神,為高齡病患提供友善貼心之全人整合醫療照護服務。 整合校院資源,透過優質完善服務帶動教學、研究的發展,發展以老人為中心的整合式照護模式,提供醫學結合養生的健康老化服務,著重抗老化的臨床與基礎醫學研究,養成並培訓老年照護的人才

  4. 2020年11月9日 · 1. 經常在多科就診、服用多科藥物. 如果有多重疾病在好幾個科別好幾家醫院就診各種藥物之間很可能有交互作用此時可以透過高齡醫學科幫忙整合避免吃藥反而吃出問題也可以避免忘了吃而影響健康還可以省下到各科看診的時間和費用。 延伸閱讀: 他91歲每天得吃14顆藥! 醫師這樣做「減藥」剩8顆 睡眠和憂鬱也改善了. 2. 老年病症候群. 老人家的症狀經常和青壯年不一樣,都是以不典型症狀來表現,有時候這些症狀可能是單純老化造成,也可能是正在服用的藥物導致,當然也可能潛藏疾病。 彭莉甯建議,如果長輩出現走路不穩、失眠、體重減輕、食慾變差、功能衰退等健康狀況,都可以到高齡醫學科就診,透過詳細診察來釐清,找出隱藏的病因。 延伸閱讀: 肌少症可逆轉! 3運動減緩肌肉流失 多吃這些「養肌食物」

  5. 專為高齡病患提供整合門診服務由具有老年醫學專科醫師擔任看診的主要工作迄今已服務將近數千人次當中以多重用藥記憶力減退日常活動功能失能及老人憂鬱症占大多數大部份病患就診後都可獲得周全的照顧例如也發現了不少早期失智症病患適時給予家屬衛教並評估是否符合健保失智症藥物給付規定早期投藥預防惡化。 亦發現許多跌倒高危險族群,適時給于跌倒衛教,免於後續不良事件發生。 高齡醫學科跨專業團隊會議. 每週定期召開跨「高齡醫學病房團隊會議」,邀請跨領域專業團隊 (藥師、營養師、社工師、復健治療師等)就高齡病患之臨床治療、用藥、照顧者技巧與長期照護需求等問題,經由充分討論後擬定個別化全人整合醫療照護需求計畫,提供住院期間及後續返家照護之專業服務與建議。 愛互聯關懷獨居老人專案.

  6. 高齡醫學整合門診.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人口老化所衍生的各種健康需求需要有與傳統醫療不同的照護模式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開設高齡醫學整合門診希望從兩大方向幫助高齡長者一是解決身體上的不舒服與發現潛在性的健康議題二是擬定適合的治療計畫兼顧疾病控制與生活品質。 高齡長者常見的健康問題. 1、這是老化還是疾病. 老年人常常將病痛歸因於老化,而錯失可以及早治療的時機。 2、症狀不典型. 不容易知道是身體哪部分出現問題,例如感染症,老年人就不太發燒,而是出現疲憊活動減少、胃口變差等表現,容易被誤認為其他問題。 3、多重共病與多重用藥. 由於高齡長者對藥物反應比較敏感,加上服藥種類多,產生副作用比例高,需要詳細的藥物處方整合與審視,降低潛在不適當用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