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十二有支又稱「十二因緣」、「十二緣起」,即: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緣起表現在有情生命的流轉上,稱為「十二緣起」;表現在世間事事物物的生成上,則稱為「因緣所生法」。
      www.masterhsingyun.org/ArticleContentServlet?bookid=2c907d4945216fae014569962c35052c&ch=3&se=1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十二因緣法,也稱作十二緣起法。 其實,若要對「因緣」一探究竟,那麼,以十二緣起法而說明,反而比較容易理解,因為,「法」的生起,必有其因,舉凡任何人與事,都不可能沒有原因而發生,不可能無「因」而生起「法」,也因為如此,所以一般不依「因」而解釋法,反而依「緣」而說緣生、緣起或緣由,更何況,如果只是探討原因,卻捨棄緣的現實,實難以圓滿「因緣生法」的理論。 例如這個備受討論的問題:「人從那裡來」? 基督教和天主教都說人是上帝創造的,印度的婆羅門教則認為人是天的嘴裡生出來的,其實,不論前者或後者,其理論中的發起之因都是未知因,都否定了現實,所以令人難以理解。

    • 六波羅蜜法

      六波羅蜜法 波羅蜜,譯義是到彼岸-離開此岸而達到彼岸之意 ...

  3. 十二因緣(梵文、巴利文:न द न Nidāna )也稱十二緣起支、十二有支(梵文: pratītya-samutpāda-aṅga,巴利文: paṭicca-samuppāda-aṅga ),佛教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是釋迦牟尼 佛陀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

  4. 2015年10月16日 · 作為修行人應當知道十二因緣法——緣起法的真理。我們生命的輪迴,流轉門是什麼現象?煩惱是怎麼產生的?這就必須要了解十二因緣法。 十二因緣法所展開的眾生之煩惱、業力、苦果,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它非常明晰地把三世兩重的因果法則表達出來。

  5. 十二因缘(梵文、巴利文:न द न Nidāna )也称十二缘起支、十二有支(梵文: pratītya-samutpāda-aṅga,巴利文: paṭicca-samuppāda-aṅga ),佛教重要的基礎理论之一,是釋迦牟尼 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

  6. 緣起(梵文 、巴利文:Nidāna)也稱十二 緣起 支(梵文:pratītya-samutpāda-aṅga,巴利文:paṭicca-samuppāda-aṅga),佛教重要基礎理論之一,它是 釋迦牟尼 佛陀 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其指從“ 無明 ”到“ 老死 ”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因果相隨,三世相續而 ...

  7. 解答法師:釋性宣. 「有支」是指:往昔的行支在識支上熏習業的習氣,透由愛取二支的潤發,成為引生後有(即下輩子的有),即是具有大勢力的業或業習氣。. 有支是因位上的「業或業習氣」,假立為未來果位的「有」名。. 因為有支包含了業及業習氣,所以 ...

  8. 2014年6月5日 · 十二因緣法大家要了解一下,這是佛法的常識。 它闡釋三世二重因果的觀念,對我們人的生命描述非常的精妙,一環扣一環:生滅門和流轉門。 我們為什麼在輪迴? 它是怎麼輪迴的? 十二個要素: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你看這個「無明」,就是我們對生命的真相不了解——暗冥,這就是無明。 由於無明,我們生命盲目的力量還要去造業,這種無明造的業果就是「行」——行蘊。 這個行呢,又緣心識——就是阿賴耶識。 作為投生的主體,那麼這個神識呢,它一投生,攬地、水、火、風這樣的要素形成了一個「名色」——就是身心的狀況。 「色」就是我們的身體,「名」就是我們的精神現象。 所以生命是由於物質和精神現象構成的,就是我們講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