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元大金控於 2021 年 7 月 宣布 正式啟動內部碳價機制,成為 臺灣首家為碳排定價的金融業者。 元大金透過綜合分析全球碳價趨勢,比對 2019 年全球於 CDP 揭露的企業內部碳定價範圍,再加入營運據點所在區域政策與碳市場價格的參數後,採用全球 2030 年建議碳價 ...

  2. 20排碳大戶在2022年對社會帶來近600億的經濟負擔外,大量依賴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排放,更是為臺灣額外造成高達7762億的環境外部成本。 [註3]」 ICT產業再生能源發展空有目標,實際進度緩慢. 報告內容指出,ICT產業的碳排放超過8成來自於電力使用,然而整體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卻非常低,導致總碳排不減反增。 儘管台積電、友達、聯電都有承諾RE100目標,但除了台積電以外,友達、聯電、群創和台灣美光等企業在2022年的實際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均低於0.2%。 其中又以台灣美光表現最為落後,對於再生能源沒有任何使用進度和目標規劃。 友達和群創則是建置大量的再生能源躉售給台電獲取大量利潤,卻將其自身再生能源使用進度置之不理。 傳統產業欠缺再生能源轉型目標,減碳之路漫長.

  3. 綠色和平於 2021 年 12 月舉行「RE10x10 年度成果發表會」,邀請屈臣氏、元大金控、研華科技等響應 RE10x10 的企業代表,以及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等單位,共同分享目前臺灣各產業對於使用再生能源、發展零碳經濟的願景與執行

    • 元大高股息 00561
    • 元大高股息 00562
    • 元大高股息 00563
    • 元大高股息 00564
    • 元大高股息 00565
  4. 碳污染對臺灣的危害. 碳污染導致嚴重氣候變遷,近年來對環境和社會產生的危害甚鉅。 臺灣這兩年經歷的百年高溫以及極端乾旱,便是屬於極端氣候事件之一,依據 《臺灣乾旱研究:變遷、水資源衝擊、風險認知與溝通 (2016-2018)計畫》的研究成果,在增溫情境下,板新與桃園地區的極端缺水機率將由原本的17%增加至48%。 當前為因應乾旱,導致農業休耕、部分地區需階段性停水、產業需增雇載水車,若未能妥善因應氣候變遷,這林林總總的不便,將成為臺灣的常態。

  5.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近年全球科技巨擘相繼承諾最晚於 2050 年達到碳中和,實現《巴黎氣候協議》目標。. 以蘋果(Apple)為例,其「供應鏈潔淨能源計劃」帶動相關業者加入氣候倡議組織,並加速轉用綠電進程。. 這些企業的減碳目標,會對臺灣帶來什麼 ...

    • 元大高股息 00561
    • 元大高股息 00562
    • 元大高股息 00563
    • 元大高股息 00564
    • 元大高股息 00565
  6.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當全球紛紛喊出 2050 年淨零碳排與碳中和目標,臺灣政府減碳目標卻仍遠遠落後,面對海外市場「碳關稅」與「潔淨產業鏈」的壓力,2021 年臺灣產業掀起「淨零」熱潮,多家知名企業組成聯盟自救,齊聲向政府倡議,該是時候正視氣候 ...

  7. 氣候危機將對臺灣造成衝擊.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年年創紀錄的高溫、百年一遇的大旱、全年無颱登陸的天氣異象,種種跡象都顯示,臺灣的氣候正在發生改變。 當人類行為不斷製造大量碳排加劇氣候變遷,甚至助長氣候危機威脅生態與人類生存,加速實踐能源轉型、淘汰碳排與風險的能源,將是勢在必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