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早自日據時代,八仙山就開始伐木,生產針一級、針二級的優良木柴,林場內各種設備一應俱全,包括森林鐵路、索道、製材工廠等,木材鼎盛期間,有兩千多人居住林場,民國五十四年伐木工作全面停止,目前都還留有林業史蹟,民國七十七年才正式開放為森林遊樂區。
      time.udn.com/udntime/story/122835/7147645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日治時期 日本開始針對台灣豐富的林木進行調查,準備對針珍貴的林木進行砍伐。 日本人對八仙山林區之注意,最早是在理番過程中發現的。 台灣第五任總督 佐久間左馬太 在1910年進行五年理番計畫時,發現八仙山林區資源豐富,值得以官方力量進行開發。 最初八仙山林區屬阿里山作業所管轄,1914年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派遺阿里山作業所技師綱島正吉前往八仙山做基本調查,綱島正吉相當熟悉阿里山林場之狀況,調查完後曾對八仙山與阿里山的林業資源做一個比較。 認為八仙山林木雖較阿里山少,但其木質卻勝於阿里山,加上緊鄰大安溪與大甲溪,運輸的便利性相當高,如果官方經營八仙山,其利益因大於阿里山。 [1] 正因八仙山值得開發,1915年八仙山事業區脫離阿里山作業所,轉而直屬營林局。 年表. [編輯]

  3. 大正4年(西元1915年,民國4年),八仙山脫離阿里山作業所後,開始計畫伐木,因鑑於阿里山森林運材之鐵路,經常為颱風雨季沖毀,乃採改進政策。 在未大量開發前,伐木全用人工方法,集材方面,利用天然地形,以人工集運。

  4. 2024年9月14日 · 複雜的伐木運材系統,成為台灣伐木事業的一大特色. 然而,也引發了原住民的抗爭,歷經數年的衝突後,日人才得以順利進行. 最終於1965年停止伐木,索道跟森林鐵路陸續拆除. 沿著八仙山伐木的歷史軌跡,去登一座有故事的山. ★參加成員:小田、阿源. ★入園證:不用. ★入山證:不用. ★ GPX記錄. ★ 總距離45.27 K,總爬升3,645 M,下降3,636 M. ★注意:此路線為非傳統路線,仍要使用離線地圖確保人身安全. 八仙山駐在所→清水臺(倒木很多) 清水臺→黎明 (有多處崩塌,需高繞或低繞) 裡冷林道→九仙山、基隆山:芒草箭竹多,稍有難度. 裡冷林道→東八仙山:沿路無布條,倒木,鬆軟的腐植土,請隨時注意腳下,否則容易踩空,仔細觀察仍有足跡,請自行判斷較好通過的路線。 ★行程總覽.

  5. 八仙山森林遊樂區位於佳保溪匯入十文溪的沖積臺地上,日據時期為伐木場,和宜蘭太平山、嘉義阿里山並列臺灣三大林場,以檜木、香杉、鐵杉等為主目標。. 1980 年代停止伐木後逐漸轉為休閒觀光,園區內生態豐富、林相優美,除了多條步道選擇,還有親水 ...

  6. 在氣象學裡,其實並沒有「霜降」這個名稱。在中國文字裡,因為許多和「雨」結合的字如「雪」、「雹」等都具有「由天上降下來」的意思,因此很多人以為「霜」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這是不對的觀念。「露」和「霜」都是由地面的水汽凝結而成的,記得喔!

  7. 八仙山自日據時代(民國4年)至民國49年八仙山林場開發之始末,伐木集材、運材、貯木等作業流程,及人文歷史與地理景觀等珍貴史料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