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凡爾賽條約》或《凡爾賽和約》(法語: Traité de Versailles;英語: Treaty of Versailles),全稱《協約國及聯繫國與德國之間的和平條約》(法語: 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英語: 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 後,戰勝的 協約國 和戰敗的 同盟國 簽訂的 和約。

  2.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法語: Traité de Versailles;英語: 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及聯繫國與德國之間的和平條约》(法語: 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英語: 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战胜的 协约国 和战败的 同盟国 签订的 和约。

  3. 2019年6月29日 · 1919年6月28日,來自世界各國的政治家和外交官聚集在法國凡爾賽宮著名的鏡廳,簽署正式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條約。 此時自奧地利-匈牙利大公弗朗茨•費迪南德在塞拉耶佛被槍殺以來,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年,這個眾所周知的火花引發了四年血腥的全球衝突。 自那以後,歐洲經歷了劇烈的變化:數百萬人死亡,有著悠久歷史的王朝變為廢墟,政治動盪席捲整個歐洲大陸。 「凡爾賽條約」是巴黎六個月和平談判的結果,其目的不僅僅是正式解決盟國和德國之間的敵對行動,它將為建立一個更加「和平」和「公正」的世界奠定基礎。 然而,這種期望最終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破滅。 此時的和解未能壓制野心家的誕生,並為20年後第二次更加致命的衝突奠定了基礎。

  4. 本條約是巴黎和會的產物,因簽字儀式在巴黎近郊凡爾賽宮舉行,亦稱「凡爾賽條約」。 與凡爾賽對德和約同一體系的和約還有: 1920年8月10日色佛爾對土耳其和約。 以上各和約除色佛爾條約根本未生效,已由1923年7月24日洛桑對土耳其和約(見本集)代替,不予選譯外,其他和約均選入本集。 各和約均以國際聯盟盟約列為第一部,本集將該盟約提出單獨列為一項,不在各和約中重複刊載。 中國代表團因本和約第四部第八編關於山東問題(第一百五十六條至第一百五十八條)的條款受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不得不拒絕簽字;但為了取得國際聯盟原始會員國的資格,中國代表團會在聖日耳曼、納伊和特里阿農各和約上簽字並且批准了聖日耳曼和約。 (見該和約的編者注)

  5. 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及聯繫國與德國之間的和平條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的協約國和戰敗的同盟國簽訂的和約。 凡爾賽和平條約,收錄於《戰後國際政治條約集》,董希白編譯,商務印書館於1937年出版。 協約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收錄於《國際條約集(1917-1923)》,世界知識出版社編輯並出版。

  6. 2019年7月2日 · 經過激烈爭論、討價還價,6月28日簽署了《凡爾賽條約》。 巴黎和會在中國點爆五四運動。 但德國的前殖民地東非,卻討還了一位反殖民主義英雄 ...

  7. 2018年6月29日 · 1919年6月28日下午300,為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和約簽字任務而選派的兩名德國政府閣員——外交部長赫爾曼・穆勒(Hermann Müller)與交通部長約翰尼斯・貝爾(Johannes Bell),走進壯觀的凡爾賽宮鏡廳。 簽字地點是年邁的法國首相暨巴黎和會東道主——喬治・克里蒙梭精心挑選的:當法國在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戰敗後,威廉一世(Wilhelm I)就是在同一個地方,宣布成為德意志民族統一國家的皇帝。 時任普魯士首相、即將成為帝國總理的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通常比較穩健,但他卻故意選了路易十四的皇宮,當成以象徵手法羞辱新敗法國的舞台。 將近半世紀後的現在,法國雪恥的機會來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