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駿馬,比喻難得的人才。 伯樂 (bólè):春秋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以善相馬著稱,比喻善於發現、選用出色人才者。 千里馬經常有,而能識別千里馬的伯樂不會經常有。 指能夠發現選用人才的人,比人才本身更難得。
      baike.baidu.hk/item/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1684989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出自唐代韓愈的《雜說四·馬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祇辱 一作:只辱)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也,雖有千里

  3. 2019年7月2日 · 懷才不遇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最大悲哀,韓愈在文中用千里馬比喻人才,用伯樂比喻為能夠識得人才、拔擢人才的人,簡潔有力地說明識別人才的人最難得。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這種寫作手法分明是「托物寓意」,他其實在扼腕唐朝沒有伯樂。 因為如果沒有識得人才的人存在,那麼有才能的人如何出現呢? 韓愈又在《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中說:「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冀北就是現今的河北省,是古時候出產良馬的地區,伯樂一經過那裡,那裡的良馬就被搜羅一空。 因為即使是千里馬,如果沒有被伯樂發現,也只是槽櫪間的一般馬匹,無法脫穎而出。 所謂「世上豈無千里馬? 人中難得九方皋」,韓愈被千里馬的故事所深深影響著。

  4.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出自唐代韓愈的《雜說四·馬說》,指的是有能之士(千里馬),也需要賞識他的人(伯樂)提攜與支持,才能成事。. 然而,這句話在現今世代仍合用嗎?. 韓愈此文一開首便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伯樂,指春秋時期的孫陽 ...

    • 概觀
    • 注釋
    • 譯文
    • 文章出處
    • 本文原文
    • 原文注釋
    • 原文翻譯

    千里馬遇伯樂

    君亦聞驥①乎?夫驥之齒至②矣,服③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④,尾湛胕潰⑤,漉汁⑥灑地,白汗交流,中阪⑦遷延⑧,負轅而不能上。

    伯樂遇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幕之⑨。

    驥於是俯而噴⑩,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⑾,何也?彼⑿見伯樂之知己也。

    ①驥——千里馬,良馬。

    ②齒至——牙口老了。齒,牙齒,看馬牙齒的數目和磨損程度可以判斷馬的年齡。

    ③服——駕。

    ④蹄申膝折——蹄子僵直,膝蓋折斷。

    ⑤尾湛胕潰——尾巴漬濕,皮膚潰爛。湛(zhàn),漬;胕(fū),同“膚”,皮膚。

    ⑥漉(lù)汁——原指滲出的液體,這裡指馬流出的口水。

    您也聽說過千里馬的事嗎?千里馬老了,駕著裝鹽的車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蓋折斷了,尾巴被浸濕,皮膚也潰爛了,口水灑到了地上,汗水滿身流淌。被鞭打著爬到山路的中間,再也上不去了。

    伯樂遇到了它,從車上跳下來,抱住它痛哭,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

    這篇文章選自《戰國策·楚策四》,這則千里馬遇伯樂的故事是汗明見春申君時所引用的,他要用這個故事向君主闡明這樣一個道理:當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僅要善於發現人才和恰當地使用人才,還要用伯樂愛護千里馬那種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汗明見春申君,候問三月,而後得見。談卒,春申君大說之。汗明欲復談,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先生大息矣。”汗明憱焉曰:“明願有問君而恐固。不審君之聖孰與堯也?”春申君曰:“先生過矣,臣何足以當堯?”汗明曰:“然則君料臣孰與舜?”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汗明曰:“不然。臣請為君終言之。君之賢實不如堯,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賢舜事聖堯,三年而後乃相知也,今君一時而知臣,是君聖於堯而臣賢於舜也。”春申君曰:“善。”召門吏為汗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見。

    汗明曰:“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今仆之不肖,阨於州部,堀穴窮巷,沈洿鄙俗之日久矣,君獨無意湔拔仆也,使得為君高鳴屈於梁乎?”

    解紵衣以幕之:解開自己的麻布衣服蓋在馬身上。幕:蓋。

    忻伯樂之知己也 :因為千里馬認為伯樂是它的知己的緣故。知己:就是了解自己,懂得自己的心的人。

    中圻遷延,負轅不能上:是說千里馬走到了半山腰就再也走不動而輾轉不前,只駕著車轅但是卻爬不上山。

    伯樂遇之,下車攀而哭之:伯樂遇到了千里馬,跳下車來拉著它哭起來。

    俯而噴,仰而鳴,聲造於天:這時候千里馬低下頭喘著粗氣,又仰起頭嘶鳴,聲音震動九霄雲天.

    藉此,作者抒發了懷才不遇,有志難伸,壯志籌謀的情感。

    汗明拜見楚國丞相春申君黃歇,等候了三個月,才見了面。雙方談完,春申君很高興。汗明想再繼續談,春申君說:“我已經了解先生了,先生請休息吧。”汗明很感不安地說:“我想問問您,但又怕自己固執不通。您和堯比,不知誰更聖明一些?”春申說:“先生錯了,我怎么配與堯比呢?”汗明說:“您看我和舜比,怎么樣?”春申君說:“先生就是舜啊!”汗明說:“不對,請讓我把話說完。您的聖明實在不如堯,我的賢能也不如舜。以賢能的舜去侍奉聖明的堯,經過三年才彼此了解。現在您一下子就了解我了,這說明您比堯還聖明,而我比舜還賢能。”春申君說:“您說得好。”於是,請門吏把汗先生的名字登記在賓客簿上,每隔五天春申君就接見他一次。

    汗明對春申君說:“您聽說過千里馬?千里馬成年了,駕著鹽車上太行山,後蹄伸得很直,前膝彎得很曲,尾巴夾在兩股之間,氣喘噓噓,渾身流汗,車到半坡前,無論怎么用勁也不能前進一步。這時正好遇到伯樂,他趕快下車,撫著馬背,為它難過得流了眼淚,他解下麻衣,給千里馬罩上。這時千里馬向前低下頭,噴著氣,抬起頭,大叫一聲,聲音直衝雲霄,好象金石發出的聲音,這是為什麼?因為千里馬知道伯樂很賞識它。現在,我沒有出息,困厄在底層,處在窮鄉僻壤,地位低下,長期如此,您難道就不想推薦我,讓我能夠借您的助力,施展我的抱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嗎?”

  5. 2015年12月28日 · 收藏本文. 期待「伯樂」的出現,來自傳統的「人治」思維。 古時文人得不到上位者的賞識,能做的事情其實很有限。 伯樂. 千里馬. 韓愈. 期待「伯樂」的出現,來自傳統的「人治」思維。 古時文人得不到上位者的賞識,能做的事情其實很有限。

  6. 出自唐代 韓愈 的《 馬說 》.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 ...

  7. 伯樂和千里馬都是什麼意思說明:伯樂(BóLè)和千里馬(QiānLǐMǎ)都是成語,有著特定的意義。 伯樂,源自於中國古代的傳說,是指能夠辨別並選出卓越人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