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0日 · 侯信安進一步說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簡稱 AML) 是成人最常見的血癌,台灣每年約新增 900 至 950 人罹病,由於病情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併發症,可說是最惡名昭彰的癌症之一。 然而 常見的 4 大症狀:「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 因為不具特異性,容易被民眾誤認為貧血、感冒等疾病,延誤就醫時機。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柯博升醫師提醒,民眾如出現上述 4 大症狀應提高警覺,可至醫院進行血液及骨髓檢查確認是否罹病。 如確認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可經由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簡稱 NGS),找到最佳治療策略。

  2. 2024年7月11日 · 醫:規律服藥+一種療法可改善顫抖、僵硬. 日期:2024 年 7 月 11 日 作者: 邱 玉珍. 巴金森病 (帕金森氏症) 是僅次於 阿茲海默症,盛行率第二高的神經退化疾病,由於多數人病不了解它,因此聽到自己或家人被診斷為「巴金森病」就覺得人生將從彩色變黑白 ...

  3. 2018年12月26日 · 為了解決病人分藥的困擾,北醫附醫與安欣好耀公司合作,引進來自美國「智慧藥盒」系統,系統會直接依據每日、不同時段服用的藥品進行分裝,藥盒上也標示病人的姓名、看診科別、醫師、服用日期與時間,提醒病人服藥時間點,病人也可直接透過透明泡殼了解是否已服藥。 若不慎忘記,也可以明確區分是哪一天、哪一餐忘記。 另外, 藥盒內頁標示藥品的外觀、服用方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項,同時有QR code可以大幅提升病患用藥安全。 北醫附醫藥劑部組長胡雪吟補充,除了明確的用藥資訊外,為了方便民眾攜帶,智慧藥盒可提供不同天數的藥格包裝。 藥盒設有撕開線,當民眾必須攜帶藥物外出時,可撕下當次藥格,減少攜出體積,更可避免藥物因擠壓而破碎、損壞或過分光照而變質。 機器人統一管控 包藥不出錯.

  4. 2023年9月26日 · 現在新的精準醫療方式採對症下藥方式,先找到腫瘤的基因突變,再使用針對此突變的專屬標靶藥物,接受這類標靶藥物的病人產生抗癌效果比率大幅提升到 60 至 80% 之間。

  5. 2022年8月15日 · 透過基因檢測找到 MET 驅動基因突變,先以標靶治療,待產生抗藥性後,接續以化療或是免疫治療合併化療,一棒接一棒的治療方式,更能延續病人生命。

  6. 2023年2月4日 · 免疫細胞基因改造 CAR-T 如同「機器戰警」. 臺大醫院癌醫分院血液腫瘤部主任柯博升表示,細胞免疫治療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將免疫系統的細胞取出體外,特訓後再送回體內,攻擊癌細胞。. 因為細胞沒有改造,是自己的細胞,安全性比較高,所以比照特管法 ...

  7. 2021年4月17日 · 一表自我檢測. 只是在初期症狀患者就會出現像是「靜止狀態」,單邊手部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病人常是不自主也不自覺,而是身邊親友察覺有異,例如臉部表情僵硬如撲克臉,也有病人走路時單手橫放胸前,從四大特點觀察起是否有帕金森氏症: 靜態顫抖 (resting tremor) 肢體僵硬 (rigidity) 動作遲緩 (bradykinesia) 姿態平衡障礙 (postural instability) 因為有時候關節有僵硬的現象,病人有時候會跟醫師說好像出現 五十肩,有些患者連寫字也會有問題,字會越來越小,走路平衡感越來越差,葉篤學建議可以從下來來做自我偵測。 臨床上醫師也最常被問到「出現手部的顫抖是不是就是帕金森氏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