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台式傳統糕點,又稱「漢餅」,是漢人移居台灣所帶來的糕餅文化,如今卻在這座島嶼上開出屬於台灣在地的樣貌。 台傳統點是過去百姓的飲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廟口文化發展而興盛,帶動糕餅文化興起。 百年多來,依循歲時、節氣、節慶、禮俗、祭祀之需,各有不同的糕餅代表,如今台灣許多百年老店紛紛轉型伴手禮店,在傳統糕餅之外,讓我們看見立基於當代的獨特風貌。
      thefingerwords.com/3-taiwanese-traditional-pastry-shops/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1月15日 · 台式傳統糕點,又稱「漢餅」,是漢人移居台灣所帶來的糕餅文化,如今卻在這座島嶼上開出屬於台灣在地的樣貌。 台式傳統糕點是過去百姓的飲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廟口文化發展而興盛,帶動糕餅文化興起。

  3. 糕餅和日常生活密切,台灣中式糕餅文化有很長的歷史,尤其在清朝時期中國南方作法和口味引進,加上日治時期技術和設備精進、美援小麥西點麵包技術等等,都影響了整個台灣糕餅文化脈絡。

  4. 2019年11月9日 · 文化研究者張尊禎耗時4年,走訪了全台灣糕餅老店,挖掘了深層的糕餅文化。 她發現,傳統糕餅承載了濃厚的文化象徵意涵、情感連結,以及對生命的期待。

  5.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 cyberfair2013 › 220糕餅的由來

    糕餅的由來. 說法一:.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人便以開始將醱酵後的麵糰蒸製食用,稱之為「酏食」,由於當時「磨」尚未出現,因此並不流行。. 漢朝時,由於「磨」已廣泛應用,蒸製的麵食也隨之流行於全中國各地,當時統稱為「餅」。. 據晉人筆記記載 ...

  6. 2019年10月1日 · 張尊禎分享到,在歷史上,台灣的糕餅共經歷過4個時期: 第一時期:日治時期(1895年)以前,當時台灣糕餅原料單純、口味簡單,散發麵粉與糖的香氣,雲林縣北港的發酵餅、台南香餅就是這一時期產生。 台南香餅俗稱「椪餅」或「凸餅」,以白糖、黑糖作為內餡,是台南的特色點心。 (圖片來源:取自舊來發餅舖官網) 第二時期:日治時期(1895~1945年),此時糕餅開始加入日本的飲食特色如紅豆、地瓜等內陷或運用「和菓子」的做法。 苗栗知名的肚臍餅、豐原紅燒餅等皆是在此時期出現,紅燒餅更曾在1926年(大正15年)獲得果子飴大品評會的一等賞金牌。 紅燒餅內餡為紅豆餡。 (圖片來源:取自雪花齋官方賣場)

  7. 台灣中式糕點老舖 舊振南 於2018年出版了《漢餅》一書 [2] ,為全球第一本中英文雙語介紹漢餅文化與美學書籍,並且於2018年 法蘭克福國際書展 曝光,宣揚漢餅文化 [3] 。 歷史起源 [ 編輯] 《 周禮 ·醢人》 鄭眾 注述:「酏食,以 酒酏 為餅」。 賈公諺:「以 酒酏 為餅,若今起膠餅」,這裏的「膠」通「酵」,酏食算是較早的餅類食物了。 [4] 漢代 以前,中國人的點心以糕粿為主。 相傳是因為漢代 張騫 出使西域,將西方的植物油傳入漢朝,因植物油不似 豬油 那般油膩,使漢人得以用油炸的方式製餅。 [5] 漢代 的 麵食 幾乎都可稱為餅。 東漢 劉熙 《 釋名 》解釋道:「餅,並也,溲麫使合併也。 胡餅,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 胡麻 著上也。

  8. 台灣中式糕點老舖舊振南於2018年出版了《漢餅》一書 [2],為全球第一本中英文雙語介紹漢餅文化與美學書籍,並且於2018年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曝光,宣揚漢餅文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