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摘 要. 從台灣戰後繁雜多樣教育理念與目標的爬梳整理,以及參考教育現場中的制度運行方式,發現台灣教育仍一直受到傳統文化慣性的支配,至今難以有真正的改變。 經由各種教育文獻資料與有關教育現場之經驗研究的整理分析,本論文試圖指出台灣教育制度所展現的中央集權與為考試所宰制的特質,其實主要和其背後存在但隱而不顯的家父長心態與科舉文化及名實分離習性傳統社會文化慣性有密切相關。 依據本論文的探討,我們可以發現若不能在這些基礎觀念上有所改變,即很難在台灣教育制度的設計與執行上有真正創新的可能。 關鍵詞:教育制度、家父長心態、科舉文化、名實分離習性、 社會文化慣性. *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副教授兼庶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一、前言.

  2. 台灣戰後繁雜多樣教育理念與目標爬梳整理,以及參考教育現場中制度運行方式,發現台灣的教育仍一直受到傳統文化慣性支配,至今難以真正的改變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台灣戰後繁雜多樣教育理念與目標爬梳整理,以及參考教育現場中制度運行方式,發現台灣的教育仍一直受到傳統文化慣性支配,至今難以真正的改變

  5. social.utaipei.edu.tw › app › index傳統教育的反思

    求學階段正逢臺灣教育頻繁「修正」時期,直至今日,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壓力團體、家長等各方仍不斷進行溝通與協調。. 在體制內的教育環境下成長我們,求學時期茫然。. 盧梭《 愛彌兒》一書提倡自然主義的教育哲學。. 人本教育理念興起,90年代後期 ...

  6. 百年來中國主流知識分子對傳統失去自信心情況下,台灣的教育學術與教育 實務工作者對西方主流教育思維不免抱著開放接受態度,這可以用來說明為

  7. 2016年1月26日 · 國語已然支配台灣的知識體系,每個人的語感甚至思想方式,又因為生活環境對語言學習影響減弱,更進一步造成我們學習母語的隔閡。 今日政府推行義務教育 12 年,相關的批評不勝枚舉,筆者至少有一個感慨就是:「讓你要在學校這棟建築物待 12 年,而學校的通行語言是「國語」(現在新進的年輕老師有多少能講得一口流利的客家語或閩南話呢? ),不也等於剝奪了你在父母身邊最自然而然學習母語的機會,共 12 年。 對於學子們很現實的是:「我們為何要學習母語? 」除了鄉土教材或閩南語演講比賽等等,母語對於課業上能有多少助益呢?

  8. 一、研究目的 . 教育的目標決定了教學的模式,教學模式影響學生學習成效,學生學習成效關係到國家未來發展。 . 根據教育部訂頒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學教育的目的是. 涵育公民責任,期能孕育學生自發、互動與共好的精神」(教育部,2014),以臻全人教育之理想。」基於�. 二、研究方法 . 本論文採用文獻分析法,其發展的途徑為:先確立研究題目、內容與方向;三位同學分工合作,在主題架構下,各自搜集與主題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彙整與研究假設,之後提出初稿再彼此陳述論點、反省思考、建議批判、修正定稿,最後與指導老師討論、修正、完稿。 . 貳 正文 . 一、中學階段傳統教學模式分析 . (一)教學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