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臺灣話 ( 白話字 : Tâi-oân-ōe ; 臺羅 : Tâi-uân-uē )通稱 臺語 ( Tâi-gí / Tâi-gú )、 臺灣閩南語 ( Tâi-uân Bân-lâm-gí )或 臺灣台語 ,是源自 閩南語 泉漳片 、通行於 臺灣 及 澎湖群島 的語言,為 閩南裔臺灣人 的 母語 ,現並為 中華民國 國家語言 之一。
      www.wikiwand.com/zh/臺灣話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6日 · 臺灣話(白話字: Tâi-oân-ōe;臺羅: Tâi-uân-uē ),通稱臺語( Tâi-gí / Tâi-gú )、臺灣閩南語( Tâi-uân Bân-lâm-gí )或臺灣台語 [7] [8],是源自閩南語 泉漳片、通行於臺灣及澎湖群島的語言,為閩南裔臺灣人的母語,現並為中華民國 國家語言之一。

  3. 各分類歷史. 臺灣主題首頁. 臺灣話 ( 白話字 : Tâi-oân-ōe ; 臺羅 : Tâi-uân-uē ),通稱 臺語 ( Tâi-gí / Tâi-gú )、 臺灣閩南語 ( Tâi-uân Bân-lâm-gí )或 臺灣台語 [7] [8] ,是源自 閩南語 泉漳片 、通行於 臺灣 及 澎湖群島 的語言,為 閩南裔臺灣人 的 母語 ...

  4. 2024年5月12日 · 概述 [ 編輯]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在中國大陸稱為 閩南話 或 閩南方言 ,少部分人稱之為 福佬話 或 學佬話 。 在福州,仍然保留了在古代的舊稱呼 下南話 或 下南腔 名詞稱呼。 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則稱之為 福建話 或 鶴佬話 (亦稱福佬話)。 在臺灣,最常用 臺語 或 閩南語 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 河洛話 、 福老話 (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o̍h-ló-uē)或 咱的話 (lán-ê-uē)。 [11] [12] 居住在 東南亞 的海外華語使用者稱之為 福建話 或 咱人話 (亦稱 咱儂話 )。 此外,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 台灣語 、 福建語 的稱呼 [13] [14] [15] 。 浙江南部的蒼南、平陽、洞頭一帶以及江西東北部的上饒一帶亦稱之為 福建話 。

    • 台語聲調教學
    • 白話字書寫規範
    • 參見
    • 外部連結

    台語是相當能夠表達音韻之美的一種語言,聲調較為豐富,有「台語八音」的說法。然而台語八音的說法常有爭議,有一說法是第 2 與第 6 聲相同,所以其實只有 7 個聲調;不過在《白話字基礎教材》裡頭提到,海口腔保有第 6 聲,這裡的第 6 聲不同於其他 7 個聲調,以此定義,則確實有 8 個音調。 對於初學台語的人來說,聲調是比較難以學習的一環。而即使以台語為母語者,也需要花一點時間重新學習聲調的表示與閱讀,因為即使從小就會說台語,卻很少有人會去注意到台語聲調的變化。尤其大多人接受所謂的國民教育,學習所謂的「國語」,在華語裡頭,聲調較為簡單,就是大家熟悉的 1,2,3,4 聲,再加上一個輕聲,遠不及台語的音律完整、變化豐富。 下方表格是八音的完整介紹。其中第 6 音已和第 2 音同化,故未列出。此...

    POJ 在書寫上,除了拉丁字母之外,也會使用到調號、連字號,此外還有表示鼻化母音的 ⁿ。關於調號與連字號的使用有其一定規範。 1. 連字號:台語是音節化的語言,在書寫時會用連字號來連結音節和音節。比如說 Tâi-ôan 雖是一個名詞,但有兩音節,所以中間有連字號。此外也有人在做不用連字號書寫的研究,也有人這樣實作,但是現階段還是以使用連字號為主流。 2. 調號:在一個音節裡面,調號要寫在該音節最前方的母音上,只有當該音節有多母音但首母音為 i 時,調號會寫到第二個母音上(因為寫在 i 上比較難以辨識),比如 Im-tiāu。 3. 鼻化母音:代表鼻音的符號 ⁿ 一概寫在該音節的最尾端。

    Pe̍h-oē-jī(閩南語維基百科上的「白話字」)
    白話字(漢語維基百科上的「白話字」)
    臺灣方音符號
    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相關資源

    1. 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台語羅馬字進修教學網站 2. 允言 Ún-giân ê台語文網頁:白話字-漢字線上字典 3. 台語/華語線頂辭典:白話字Unicode介面(要在Wikipedia上寫白話字必須採用該系統) 4. Wikipedia ê Holopedia:白話字的百科全書 5. 白話字和萬國碼:字型及軟體開發 6. Taiwan Buffalo International:白話字研究 7. 台灣羅馬字協會網站

    相關書目

    1. 允言 Ún-giân ê台語文網頁:白話字書目 2. 暗光鳥ê厝:圖書館

    重要文獻

    1. 台灣白話字的Unicode符號(非最新版)

  5. Taiwanese Hokkien ( / ˈhɒkiɛn / HOK-ee-en, US also / ˈhoʊkiɛn / HOH-kee-en; Chinese: 臺灣話; Pe̍h-ōe-jī: Tâi-oân-ōe; Tâi-lô: Tâi-uân-uē ), or simply Taiwanese, also known as Taiuanoe, Taigi, Taigu ( Chinese: 臺語; Pe̍h-ōe-jī / Tâi-lô: Tâi-gí / Tâi-gú ), [c] [11] Taiwanese Minnan ( Chinese: 臺灣閩南語 ), Hoklo and Holo, [12] [13] is a variety of the Hokkie...

  6. 臺灣話/臺灣閩南語的變遷. 臺灣正體. < 臺灣話. 變遷故事內容: 緣起、發展 (分期)與階段特色、 變化原因、影響與效應、觀點、反思…… 壹、前言 [ 編輯] (或緒論) (10%) 包括:選題動機、(前人研究成果之介紹與探討)、研究方法、預期成果, 以及遭遇困難等等。 台灣閩南語在歷史多變遷,包括推行國語運動,到蔣家政府來台以後的國語運動對台灣閩南語造成不同的各種的曾度的影響,閩南語的範圍太大,所以這裡以台灣的閩南語為主,且主要以近代後期的台灣閩南語的議題和書寫為主要探討對象,旁及部分前人及國民政府的歷史,內容由於標題範圍較大,但無法涵蓋太多,所以將範圍縮小,對於沒有提到的變遷部分請見諒。 選題動機與目的 [ 編輯] 台灣的閩南語在歷史上有許多變遷。

  7. www.wikiwand.com › zh › 臺灣話臺灣話 - Wikiwand

    臺灣話 通稱臺語( / )、臺灣閩南語()或臺灣語,是源自閩南語泉漳片、通行於臺灣及澎湖群島的語言,為閩南裔臺灣人的母語,現並為中華民國國家語言之一。 其起源為荷治時期由荷蘭當局召募至台灣開墾的福建移民,以及伴隨着1661年明代末期鄭成功率領泉漳鄉親軍隊自同安縣之金門渡海出兵征服大員而傳播至台灣,且自此始接連被明鄭與清治台灣政府視為教育語言。 其後之日治時代則命名為臺灣語(日语:),以同安話或廈門話為標準音,官方並授權或主編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 相對於閩南語發源地福建,台灣話主要特點是有日語借詞,且整體而言聲調相當統一,與福建之同安話聲調相近,而「偏泉」、「偏漳」主要是表現在個別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