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南水仙宮 (臺灣話: Tâi-lâm Tsuí-sian-king),正式名稱 臺郡三郊水仙宮,位於 臺南市 中西區,是中華民國 直轄市定古蹟,也是昔日 臺灣府城 七寺八廟 之一。 建成年代最早的說法為依陳文達《臺灣縣志》為 大清 康熙 二十二年(1683年)之後由鄉人同建;或者依大正十六年重修水仙宮碑記載建於清康熙 癸未 四十二年(1703年);最普遍的說法是 蔣允焄 所撰碑記所載該廟建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同時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與 謝金鑾 《續修臺灣縣志》皆作建於康熙五十四年。 廟內主祀 水仙尊王,即「一帝兩王二大夫」的 大夏 聖帝— 大禹 、白盟尊王— 寒奡 、 西楚 尊王— 項羽 、忠烈尊王— 屈原 和伍盟尊王— 伍子胥。

  2. 2024年10月2日 · 臺灣省 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為中央政府(行政院)的派出機關。. 2018年7月1日起, 行政院 宣佈省級機關去任務化,將 臺灣省政府 及 臺灣省諮議會 實質上解散,省制完全虛級化。. 目前臺灣省劃分為11個 縣 及3個 市,所有縣市實質上由行政院直接管轄 ...

    • 沿革
    • 建築與文物
    • 水仙宮交誼境
    • 其他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創建

    該廟的前身最初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時由該地商人集資創建供奉水仙王之廟,當時只是間茅頂竹柱篾壁的質樸廟宇。到了康熙四十年(1701年),才改建為磚壁瓦頂。而四年後,臺灣縣知縣王仕俊將一間大店與四間小店的租金做為該廟香火來源。後來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原任臺灣水師左營遊擊的卓爾壇號召泉漳商旅集資重建,並聘請潮州工匠前來主持建築工作,耗費四年方完工。依王禮台灣縣志所記載「水仙宮,開闢後,鄉人同建;卑隘淺狹。康熙五十七年,斂金改建。雕花縷木,華麗甲於諸廟。」完工後,臺灣府知府王珍捐獻了「著靈鰲柱」匾給該廟。

    清朝時期發展

    到了乾隆六年(1741年),臺廈商旅陳逢春等人重修廟宇,並填平廟前的南勢港道以為廟埕,又購置店鋪以供香火、立碑於廟前埕覺津寺、建造後殿及獻「萬水朝宗」匾。而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北郊商人蘇萬利等人集資修廟,為郊商參與廟宇維修之始。次年,由於水仙宮廟前小港淤塞,被附近居民侵占,於是當時的臺灣府知府蔣允焄下令拆除違建並增廣廟埕,事後立「水仙宮清界勒石記」石碑在廟中三川門內。之後在嘉慶元年(1796年),三郊大修水仙宮,並改廟北十三間店鋪為「三益堂」,為總理三郊事務之辦公室;同年原奉祀在後殿的福德正神移到佛頭港景福祠合祀。之後道光十三年(1833年)、光緒三年(1877年)時,亦有整修。

    三郊沒落與二戰損毀

    進入日治時期後,由於三郊資助過劉永福抗日,以及與中國大陸內地間的貿易之中斷,導致三郊商號被查抄或倒閉,連帶影響到為三郊所管理的水仙宮。日本大正五年(1916年)時曾進行整修,但在昭和十六年(1941年)時,臺南州知事一番瀨佳雄(一番ヶ瀨佳雄)宣布解散原三郊與洋行買辦合組的「台南三郊組合」,併入「台南商工會議所」,並拍賣包含水仙宮在內的三郊產業[註 1],不過水仙宮與大天后宮因為總督府官員宮本延人及其他官員介入而暫緩處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水仙宮被盟軍轟炸,導致正殿、後殿毀損。後來兩殿成為疎開空地開闢防空洞[註 2],而水仙宮只剩下三川殿。而據傳原祀奉於正殿內的五尊水仙尊王鎮殿金身,在水仙宮正殿拆除後,被移往同屬三郊管理之祀典大天后宮寄祀。:289-331

    水仙宮南側山牆(拆除前)
    2010年修復前的水仙宮內景
    水仙宮廟門
    臺南水仙宮的出巡用旗,其上仍寫著「臺郡三郊三益堂」的名號。

    祀典大天后宮、鹿耳門天后宮、三郊營仔脚朝興宮溫陵廟、外關帝港厲王宮、安海港聚宋宮、佛頭港崇福宮、佛頭港聚福宮、佛頭港景福祠、四聯境普濟殿、四聯境金安宮、全臺首邑縣城隍廟、下大道良皇宮、三協境全臺開基藥王廟、三協境下南河南沙宮開基包公廟、南勢街西羅殿、嘉邑大天宮、新寮鎮安宮

    臺南俗諺「上帝廟坅墘,水仙宮簷前」,指位於鷲嶺之上的大上帝廟(中和境鷲嶺北極殿)因地勢較高,其廟埁約相當於位於五條港地勢較低的水仙宮的屋簷。
    過去在水仙宮前立有兩根旗杆,用來指揮三郊與五條港區自組的義民團抵禦外敵。然而據說右邊的旗杆沖到了對面藥王廟的藥王大帝,以致神像的眼睛受傷未癒。
    水仙宮相關詩文: 陳肇興〈赤嵌竹枝詞,十五首之六〉:東溟西嶼海潮通,萬斛泉源一葉風。日暮數聲欸乃起,水船都泊水仙宮。 陳肇興〈赤嵌竹枝詞,十五首之九〉:水仙宮外是儂家,來往估船慣吃茶。笑指郎身似錢樹,好風吹到便開花。 馬清樞〈臺陽雜興,三十首之二十五〉:水仙宮外盡成途,滄海揚塵信不誣。短短牆堆紅靺鞨,家家籬繞綠珊瑚。村娃小戲渺綿氏,番客歡呼打喇酥。挈榼乘涼何處好,藕花香徹北香湖 。 丘逢甲⟨...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年11月. ISBN 957-30880-4-5.
    許水木. 水仙宮沿革簡介. 台南市: 水仙宮管理委員會. 2004年11月. ISBN 986-80756-0-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南水仙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中州 (日語: 台中州 〔 臺中州 〕 /たいちゅうしゅう Taichū-shū),是 台灣日治時期 設置的行政區劃之一,1920年合併原 臺中廳 與 南投廳 而成,轄域為今 臺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1945年,改制為 臺中縣,原下轄之 臺中 、 彰化 兩市獨立為 省轄市。 行政區劃. [編輯] 市、郡. [編輯] 臺中州於 昭和 20年(1945年)管轄二市、十一郡。 街、庄. [編輯] 人口統計. [編輯] 昭和 16年(1941年)當時的統計. 總人口 1,380,187人. 詳細包含. 內地人(日本人):46,371人. 本島人(台灣人):1,329,620人. 朝鮮人:333人. 其他:3,863人. 設施. [編輯] 教育. [編輯] 高等教育. [編輯]

  4. 《裨海紀遊》原文數提供現代人想像1697年的世界,這塊土地上除了 台南 附近開發成 農業 社會,其他大部份土地是未進入 農業 社會的世界。 [4] 如《裨海紀遊卷中》紀載:「平原一望,罔非茂草,勁者覆頂,弱者蔽肩,車馳其中,如在地底,草梢割面破項,蚊蚋蒼蠅吮咂肌體,如飢鷹餓虎,撲逐不去。 炎日又曝之。 」;「草廬中,四壁陶瓦,悉茅為之,四面風入如射,臥恆見天。 青草上榻,旋拔旋生。 雨至,室中如洪流。 蟬琴蚓笛,時沸榻下。 」「出戶,草沒肩,古木樛結,不可名狀;惡竹叢生其間,咫尺不能見物。 」 [4][5] 黃文德認為:郁永河對臺灣的自然、文化、歷史,甚至知識份子的倫理思維觀察,則有其特殊地位。

  5. 臺灣八景,指的是 臺灣 的八大景色,隨著時代而有所變遷。 清代. 澄臺觀海、斐亭聽濤遺址碑。 位在 五帝廟 後方,永福國小圍牆旁。 1696年臺灣八景. 在 清代,1696年(清 康熙 35年)的《臺灣府志》中,就有台灣八景的描述。 那時選出來的八景分別是: 安平晚渡:安平位於昔日 鳳山縣 境,即今 台南市 安平區。 沙鯤漁火:沙鯤為位於昔日鳳山縣境 台江內海 上的七個海上沙洲,分為稱為「一鯤鯓」至「七鯤鯓」,即今台南市安平區與 南區 的海岸地帶。 鹿耳春潮:鹿耳指 鹿耳門,位於昔日 台灣縣 境,即今台南市 安南區 鹿耳門一帶。

  6. 2009年5月25日 · 臺中市,通稱 臺中 (俗字 寫作 台中),為 中華民國 直轄市, 臺灣 六都之一,也是 中臺灣 唯一的 直轄市。 周邊與 臺灣省 的六個 縣 相鄰,北鄰 苗栗縣 、 新竹縣,南鄰 彰化縣 、 南投縣,東隔 中央山脈 與 花蓮縣 相鄰,東北以中央山脈和 雪山山脈 毗鄰 宜蘭縣,西臨 臺灣海峽。 全市面積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約285萬人 [5],為臺灣第二大城市 [6],也是臺灣第二大都會區「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並常與彰化縣、南投縣合稱「中彰投 地區」。 臺中市擁有台灣第二大港口,市內的 清泉崗基地 為全台最大的空軍基地。 「臺中」意即「臺灣之中央」,名稱始於 日治時期。 在 清代 以前,臺中便開始出現聚落,但不如 鹿港 一帶繁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