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10日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 香港視角下的故宮. 建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之後,面對兩座定位和特色都發展成熟的故宮,香港如何能走出自己的風格,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去年2月,香港故宮首次對外開放,展示了九百多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部分藏品更從未對外公開展示。 其中兩個展廳則展示香港的收藏,加入了本地視角出發的藝術作品,又引入羅浮宮藏品,與故宮展開跨文化對話。 「有很多人覺得故宮很老套,很多中國的元素,其實很多人估計不到我們會這般現代。 」一手一腳由零到有,建立全新的博物館,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生一次的體驗,吳志華已見證過幾遍。 「其實這不是我第一間參與建成的博物館,第一間是二十年前的香港海防博物館,也是一手一腳從零開始,在荒山野嶺興建出來。

  2. 2022年7月10日 · 首任館長,是曾出任康文署副署長及負責過香港多間博物館管理的吳志華。 談及香港故宮的意義,吳志華認為,香港故宮是對中國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傳播,特別希望給青少年更多機會認識、欣賞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促進世界文化對話。

  3. 出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85新亞歷史/89研究院歷史/99研究院歷史哲學博士)認為擔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不單學術訓練要做好,知識面要夠闊,也要擴闊胸襟與視野,具備歷史研究工作者的識見。 他回顧上半生的腳印,覺得影響最深遠的是來自草根家庭,以及大學讀書時談的中大理想,規劃故宮博物館時,也將這些元素用上,令它能擁有更多面向。 吳志華在新亞修讀歷史,他說對日後分析事物及工作幫助十分大。 在大角咀出生及長大的吳志華,媽媽上幾代是住在該區的水上人,「大角咀可能是香港最窮的地方之一,爸爸40年代由內地來港,做苦力工作,童年時生活在艇上,於他人眼中,住的都是文化水平低下的窮人。

  4. 2021年7月1日 · 香港西九文化區正式撥出一塊專供建館的土地。 從最初設想、籌建,到辭去原職,正式擔任“香港故宮”首任館長,吳志華全程參與見證。 五年多過去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已進入落成開館倒計時階段。 吳志華站在館外苗圃公園的草坪上,看著這座即將落成的“香港故宮”,感慨道:“至今仍覺得,像做夢一樣。 文|本刊特約記者 黃芷淵. 吳志華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前. 香港角度演繹“紫禁城” 我和吳志華的對話在草坪上展開。 幾個年輕人在樹下野餐,小孩在追逐嬉戲,狗狗在奔跑。 蟬鳴聲,詮釋著夏的酷熱。 吳志華指著不遠處說:“2017年,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來到西九文化區。 當時這裡還是一片工地。 工作人員就在那裡搭建了帳篷,為主席介紹‘香港故宮’建設工程。 我很幸運,能在現場見證這個重要歷史時刻。

  5. 2020年11月19日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 「北京故宮博物院現時非常非常積極尋求國際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從而提升其國際影響力,他們深信香港故宮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平台。 我可以說,我們將會扮演聯繫者的角色。 」吳博士說道。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展出的文物共800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中超過兩成展品屬於國寶級一級文物,當中有許多是首次在國內以外的地方展出,有些更從未公開亮相。 不過吳博士認為,香港故宮「不是單純把北京故宮的藝術品運送到香港展出,我們當然會善用北京故宮擁有的文化資源,但也會和他們聯手推動各項跨國合作計劃。 東南面及西南面立面圖 ©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

  6. 其他人也問了

  7. 歷史學家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從小在西九龍長大,在他眼中,「西九龍的故事人的故事、生活的故事。 這裡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 吳博士的工作就是管理西九龍的歷史地標,以前香港歷史博物館、聖安德烈堂,現在則香港故宮文化 ...

  8. 2022年5月11日 · 吳志華在康文署工作三十年,由借調到正式出任館長,見證香港故宮由籌備到落成。 讀歷史出身的 他,細訴與故宮的緣分,早於四十年前已開始,那些年,他以學生身份首度踏足北京故宮;後來加 入康文署,牽頭舉辦「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展覽,打破最高入場人次紀錄;今日因緣際 會,帶領團隊籌建第三間故宮博物館,他形容奇妙的過程,意義重大。 走進吳志華位於西九文化區的辦公室,偌大的L形大窗外面,美麗的維港景色,一排排書架放滿 藝術畫冊,書架上的提字寫着「和而不同」,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墨寶,出自《論語》的經典名句,意謂尊重不同意見,和諧共處,「我好喜歡這一句,所以一搬入這間辦公室,就將它掛在最顯 眼的位置。 」包容與多元,放在藝術領域以至今日香港,大抵同樣重要,這個愛讀歷史的博物館專 家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