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9月21日 · 國際音標 (英語: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縮寫: IPA[a])是一種以 拉丁字母 為基礎的 標音 系統,19世紀末由 國際語音學學會 設計以作為口語發音的標準表記形式 [2]。. 國際音標的使用者包括 語言學 研究者、 人工語言 創造者、外語學生和教師、翻譯者 ...

  2. 國際音標中,有107個字母用於表示輔音和元音、31個變音符號用於修飾輔音和元音,以及19個用於表示超音段成分(包括音長、聲調、重音、語調等)的特殊符號 [d]。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歷史
    • 說明
    • 優勢
    • 標音法
    • 音標字型
    • 符號表
    • 用途
    • 漢語言學界專用的音標

    國際音標(英語: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國際音標的使用者有語言學家、言語治療學家、外語教師、歌手、辭書學家和翻譯學家等人。

    按照國際音標的設計,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語里下列音質的對立成分:音位、語調以及詞語和音節的分隔。若要表示諸如齒間音(或雙齒音)和由唇顎裂所發出聲音的音質,則有另一套獲廣泛使用的國際音標擴展系統。

    國際音標遵循“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則,最初用於為西方語言、非洲語言等的標音。經過多年發展,在中國語言學者趙元任等人的努力下,國際音標逐漸完善(改進了國際音標的聲調符號,添入了舌尖元音音標等),已可為漢語等東方語言注音。

    直到2007年,國際音標共有107個單獨字母,以及56個變音符號和超音段成分。國際語音學學會偶爾會增刪一些符號,或者修正某些符號。

    •中文名:國際音標

    •外文名: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PA)

    •又名:萬國音標

    •原則:一音一符,一符一音

    •用途:標註世界各種語言的發音

    •創始人:P·帕西(法國),D·瓊斯(英國)

    1886年,以法國語言學家保羅·帕西(Paul Passy)為首的一群英國和法國語言教師,組成了一個學會,旨在創造一套轉寫和記錄人類語言的音標系統,這正是1897年後國際語音學學會的前身。

    他們最初的使用的標音字母基於拼寫改革,即羅米克字母(Romic alphabet),為了使其在其他語言中也能夠使用,符號所代表的音值允許隨著語言的改變而改變。例如[ʃ],原本在英語中用⟨c⟩表示,但在法語中用⟨ch⟩表示。

    但到了1888年那年,這些標音字母便修訂成在各個語言中都統一的符號,並發表在《語音教師》上(“國際語音協會”前身“語音教師協會”的會刊),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國際音標表,也成了日後所有修訂的基礎。制訂國際音標的想法最初由奧托·葉斯帕森(Otto Jespersen)在一封給保羅·帕斯的信中提出。後由亞歷山大·約翰·埃利斯(Alexander John Ellis)、亨利·斯威特(Henry Sweet)、丹尼爾·瓊斯(Daniel Jones)和帕西(Passy)實現。

    這個國際音標表是英、法兩國的學者創訂的,主要適用於標註印歐語言、非洲語言和一些少數民族語言。它發表後,在歐洲語言學界比較通行。美國人多數仍用他們自己研究美洲印地安語的符號。漢語各方言中的有些音,本表也不能包括。國際音標表內所定的聲調符號只有分為高低的平、升 、降和兩上凹凸調共8種 , 這對研究描寫聲調語言是不夠的 。趙元任提出了聲調的五度標記法,發表於1930年的《語音教師》上,它適用於一切聲調語言,已為國際多數學者所採用。

    自製訂以來,國際音標經歷了多次修改。經過1900年和1932年的大修訂和擴展之後,國際音標在1989年的國際語音學會基爾大會(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Kiel Convention)之前一直保持不變。

    另又在1993年做了一次小修訂,增加了半開央不圓唇元音並刪去清內破音專用符號。2005年5月的一次改版,增加了一個在非洲語言中很常見的唇齒閃音。除了符號的增減之外,國際音標在其他的符號、分類和字型大多維持一致。

    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但因人類語音差異很大,有限的拉丁字母遠不夠用,於是就改變字形和借用別的語言的字母的方法來補充。讀音上,為照顧習慣,多數符號以仍讀拉丁語或其它語言的原音為原則。

    因而,國際音標形式上,以拉丁字母(羅馬字母)的小寫印刷體為主,如:[a、b、c、d、f、g、h、i、j、k、p]等。在不夠用時,以下幾種方法來補充:

    (1)拉丁字母大寫印刷體或書寫體(草體)如:小號大寫印刷體[ɴ、ʀ、ɢ、ʙ、ʜ]等;“手寫體a”[ɑ],[ʋ]草體[v];

    (2)拉丁字母的變形或倒置,如:[ə](倒置e);變形[ɕ](卷尾c),[ɖ](右彎尾d),[ŋ](長右腿n)等。

    (3)借用其它語言字母,如:[ε](希臘語),[θ](希臘語),[ł](波蘭語),[ø](丹麥語),[ç](加泰羅尼亞語)等。

    (4)新制字母,如:[ʃ],[ɤ]等。

    國際音標嚴格規定以“一符一音,一符一音”為原則,即“一個音素一個符號,一個符號一個音素”。

    使用拼音方案的語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詞中常有幾種讀法。例如:英語like和lit中的“i”,用國際音標註音,分別為[ai]和[ı]。又如:國語漢語拼音中的ban(班)與bang(邦)的a,用國際音標分別為[a]和[ɑ](詳情請見“漢語拼音字母與國際音標對照表”詞條)。

    此外,在不同的語言中,同一個音有不同的拼法。例如,英語的sh,法語的ch,德語的sch,波蘭語的sz,捷克語的s ,實際上都是國際音標的[ʃ]音。

    這些都是國際音標的長處,就是可以比較科學、精確地記錄和區分語音(2005年後的通行表上的音標計有輔音72個,元音32個,用來標註語音大致夠用)。國際音標的排列,便於分析和掌握(輔音大致按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來定縱橫坐標,元音按舌位高低前後來定位置)。

    嚴式標音

    要記錄一種語音,最初的方法應當是嚴式標音。所謂嚴式標音,就是出現什麼音素就記錄什麼音素,有什麼伴隨現象就記錄什麼伴隨現象。無論什麼音素和什麼伴隨現象都不放過,也就是最忠實、最細緻的記錄語音的原貌。所以,嚴式標音又稱為“音素標音”。例如,現代漢語中,較低的舌面元音可歸納為一個音位/a/,若用嚴式標音,則必須分別標為[ε]、[ᴀ]、[a]、[ɑ]、[œ]、[æ]等。它的特點就是,對一種語言或方言中實際存在的每一個音素(不論它們是否屬於同一個音位),都用特定的音標加以標記。因此,嚴式標音使用的音標很多,對語音的刻畫描寫很細緻,大多是在調查第一手材料時使用,在其它場合只是間或使用。嚴式音標使用方括弧表示。

    寬式標音

    所謂寬式標音,是在嚴式標音的基礎上,整理出一種語音的音位系統,然後按音位來標記語音,也就是只記音位,不記音位變體及其它非本質的伴隨現象。因此,寬式標音又稱為“音位標音”。例如,現代漢語中,舌面低元音有[ε]、[ᴀ]、[a]、[ɑ]等多個,用寬式標音只用/a/就可以了。用寬式標音,可以把音標數目限制在有限範圍之內,因而能把一種語言或方言的音系反映得簡明清晰。寬式音標使用斜槓表示。

    SIL International 製作的字型:

    (1)Doulos SIL 國際音標字型

    (2)Charis SIL字型

    一種非常完備的國際字型,包含了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外觀像羅馬字型(Roman,在Windows系統中則為“泰晤士報新羅馬體”Times New Roman),包含正常體、斜體和粗體。除包括了完整的國際音標字元外,還有加進了聲調符號和最新的唇齒彈音音標,以及預先結合附加符號的音標,和很多非標準的音標符號。

    輔音

    主條目:輔音 更多信息:輔音列表 Geck Choon On 塞擦音可通過在字母上方添加一條橫貫的弧線(Tie bar)表示。其中六個最常見的塞擦音亦可以使用合字來標示,可是國際語音學協會卻已不再採納這種方法,因為若使用這種方法,便須新造大量合字才能表達所有塞擦音。除了使用連結弧線以外,有時還可以使用原來作為標示輔音除阻的上標法來標示塞擦音,例如tˢ可以表示t͡s,kˣ可以表示k͡x。而原本用作表示硬顎塞音的c 和 ɟ,有時可以當作t͡ʃ 和 d͡ʒ或其他近似的塞擦音的便捷寫法,甚至連國際語音學協會出版的正式刊物也有這樣的寫法,所以詮釋它們的意義時須格外慎重。 •註: •瀏覽器中使用Arial Unic •ode MS渲染國際音標時,此類符號會因字型自身的程式錯誤而出 •錯,以此顯示效果會更 •佳:

    元音

    ——本圖象徵性地展示一個面向左側開口的人的嘴部的發音部位。越向左則舌頭越向前伸出,越向上則口張開得越小。——成對的符號中,左右兩側有圓唇與非圓唇之分。其右者為圓唇元音,左者為非圓唇元音。 “元音圖”也是左視圖。一般來說,從發音的角度描寫一個元音,主要有三個參數: (1)舌位的高低。圖中從上到下,對應舌位的從高到低,也即開口度的大小。 (2)舌位的前後。圖中從左到右,對應舌位的從前到後。 (3)唇形的圓展。圖中同一個位置的兩個元音,舌位相同,其區別在於唇形的不同:左邊是不圓唇元音,右邊是圓唇元音。 比如說,[a]、[i]、 [u]是人類語言中最常見的三個元音。查元音圖可知, [a]是不圓唇的低元音,[i]是不圓唇的前高元音,[u]是圓唇的後高元音。讀者可以試著發出這三個元音,感受一下舌頭的位置和雙唇的形狀。 除了“輔音表”和“元音圖”,國際音標方案中還有另外幾張符號表,但是排列比較凌亂,不像“輔音表”和“元音圖”能體現語音的系統性,這裡就不介紹了。 雙元音通常以不成音節符號表示,例如⟨aɪ̯⟩。然而tie bar亦被使用,尤其是用於難以準確標示元音是on-glide還是off-glide性質的情況下:⟨a͡ɪ⟩、⟨o͜e⟩。

    變音符號

    變音符號,又稱附加符號,是加在音標周圍的小記號,用以標示此音標發音須作的變化,或作更精確的描述。下標的變音附號(平常置於音標或符號下方的記號)若要加在降部的音標時,可以改置於字母上方。 當i加上變音附號後,上方的點可能會和附加符號產生混淆時,應使用不含點的i (ı)。有些IPA符號也可作為附加符號,以描述語音細節:tˢ(擦音除阻)、bʱ(漏氣音)、ˀa(喉音起始)、ᵊ(置入schwa)、oᶷ(雙元音化)。其他的變音符號則包括在國際音標擴展中。 •備註 •a^送氣濁輔音的送氣也是有聲的。許多語言學家偏好使用代表漏氣音的變音符號。 •b^有些語言學家只將漏氣音符號用於響音,並將阻音標如

    •用在詞典或外語教科書里表示發音的方法,便於第二語言的習得

    •用於田野調查記錄語言,構成一門語言書寫系統的基礎

    •給言語分析的聲學或其他顯示作註解

    •用於演唱之前的準備

    以下9個音標在漢語言學界之中通用,但卻未能被國際音標接受。Unicode中有專屬符號,但需要Unicode 4.0及以上版本標準的支持,在一些含國際音標字型(如Lucida Sans Unicode)中不可見。

    九個未被國際音標接受的音標:ɿ、ʅ、ʮ、ʯ、ȶ、ȡ、ȵ、ᴀ、ᴇ

  3. 其他人也問了

  4. 直到2007年,國際音標共有107個單獨字母以及56個變音符號和超音段成分。 國際語音學學會偶爾會增刪一些符號,或者修正某些符號。 英語中所用到的“國際音標”,僅為國際音標用於英語的一部分,見 英語國際音標 詞條。

  5. 國際音標 (英語: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縮寫: IPA[a])是一種以 拉丁字母 為基礎的 標音 系統,19世紀末由 國際語音學學會 設計以作為口語發音的標準表記形式 [2]。 國際音標的使用者包括 語言學 研究者、 人工語言 創造者、外語學生和教師、翻譯者、詞典編纂者、歌手等等 [3][4]。 關於國際音標在維基百科中的說明,請見 Help:國際音標。 Quick Facts 國際音標, 類型 ... 國際音標. 用國際音標表示的「國際音標」 現代標準漢語 發音([kwɔ˧˥.tɕi˥˩ jɪn˥˥ pjɑʊ˥˥]) 類型. 字母系統. (部分為 特徵文字) 使用時期. 1888年至今. 語言. 用以標示任何語言的 語音 和 音位.

  6. 國內的英文字典里最常見的音標為英式發音的國際音標 (DJ) 和美式發音的 KK音標,前者乃根據Daniel Jones編的英語發音字典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 1963),後者則是根據John S. Kenyon & Thomas A. Knott二氏的美語發音字典 (A 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1956 ...

  7. 國際音標中通常會使用兩種括號: [方括號]表示發音的語音細節。 它是指一個不了解該語言的人實際聽到的語音,有時對於母語使用者來說可能無太大意義。 如英語中的 lulls (安撫)一詞,發音為 [ˈlɐɫz] ,前面的'l'與後面的 ll 發音並不相同。 但英語母語使用者在讀此單詞時可能意識不到這一點。 /斜槓/表示的是能區分意義的聲音(稱為 音位 )。 一個音位可以有幾種不同的發音,但它對該語言使用者來說意義上沒有區別。 如上述的 lulls 一詞的國際音標可以寫成 /ˈlʌlz/ ,前面的 [l] 音和後面的 [ɫ] 音同屬一個音位,都記為 /l/ 。 顯示問題 [ 編輯] 濁軟顎塞音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