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而部分出土的魚脊椎骨直徑可達 5 公分,可知圓山文化人也有著極佳的技術補取大型的魚類食用。 但由同位素分析得知,雖然生活環境離海並不遠,但海水魚似乎並非圓山文化人的主要魚類資源,可能只是偶而捕捉與食用這些屬海洋的大型魚類而已,還是食用 ...

    • 國定考古遺址

      圓山 考古遺址 新北市 八里區 國定考古遺址 十三行考古遺址 ...

    • 最新消息

      2024新北市國際考古論壇-考古學中的 動物群相 8 ...

  2. 距今四千五百年左右,台北盆地北側出現了圓山文化人的活動軌跡。當時人類已有進步農業,種植稻米等種子植物,並以狩獵和撈捕河湖或海洋中的魚貝維生;而食用後丟棄貝殼經堆積形成貝塚。他們居住房屋是木柱茅草搭蓋而成,通常集居在水邊。

  3. 圓山文化遺址保存大量食用後的貝殼、獸骨、魚骨和各類陶、石、骨角器,從這些資料學者推測當時人已有進步的農業,種植稻米等種子植物,並大量狩獵和撈捕河湖甚至海洋中的魚貝。

  4. 其他人也問了

  5. 蒜香白酒大蜆」,指的可是超級大的蜆貝,這是圓山文化人愛吃的主食,可以想見以前臺北還是湖泊的年代,這裡貝類資源有多豐富、生長得多好,根本五大顆就可以抵現在的一盤量;「經典焗烤奶油香米飯」的盤子裡,擺的就是出土的米粒;「炙燒豚肉佐

  6. 居住在水邊的圓山文化人,十分懂得利用水中資源。. 有人在刺,有人坐小木舟網。. 有人在淺水灘撈貝,岸上人在煮貝、貝,他們經年累月丟棄貝殼,堆成貝塚。. 草茅後緩坡上,獵人用長矛和弓箭準備獵殺野鹿。. 遠處山坡上,一小隊人 ...

  7. 近年來累積的資料,揭露圓山遺址分別出土了先陶文化、新石器時代早期至晚期,以及鐵器時代的文化遺留堆積;其中最受矚目與最為豐富的階段便是距今3000~2000年前的「圓山文化」的遺留。

  8. 1897年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及宮村榮一進行地表調查時發現大量貝殼遺留,推測為古代人類食用堆積,始稱「圓山貝塚」。1953~1954年間由石璋如主持,在圓山開始科學性發掘工作,確立了遺址文化層序相對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