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圓山文化遺址保存大量食用後的貝殼、獸骨、魚骨和各類陶、石、骨角器,從這些資料學者推測當時人已有進步的農業,種植稻米等種子植物,並大量狩獵和撈捕河湖甚至海洋中的魚貝。 有嚴謹的社會組織和象徵信仰體系的農耕儀禮、生前有拔齒的習慣,死後埋葬為仰身直肢葬或屈肢的甕棺葬,甕棺內並見精美的玉製耳玦陪葬,居住的房屋可能是木柱草搭蓋,並聚居在一個較小範圍而呈集居的狀態。
      www.ntm.gov.tw/News_Card_Content.aspx?n=5568&s=148099&dsn=148099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依照國際通行辦法,從圓山遺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紀錄統稱圓山文化,也稱貝塚文化,該文化存在時間則約西元前3300年至西元前2500年。 2,800年前的人造砥石,約兩個人高

  3. 圓山考古遺址是臺灣最早(1897)發現的史前考古遺址之ㄧ,它的發現與調查,同時也標誌了臺灣考古學研究工作的開端。. 根據學者長期以來的研究,圓山考古遺址不只出土豐富多元的史前文化遺留,也包含了先陶時期 先人無陶器只使用石器的時期 、大坌坑 ...

  4. 依照國際通行辦法,從圓山遺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紀錄統稱圓山文化,也稱塚文化,該文化存在時間則約西元前3300年至西元前2500年。 2,800年前的人造砥石,約兩個人高

  5. 死後埋葬方式在圓山貝塚發現的是仰身直肢葬;從墓葬知道圓山文化人在生前有拔齒的習慣,在芝山岩遺址除發現有仰身直肢葬,尚有甕棺葬。 圓山文化經由長年的研究與累積,現被劃分出三個不同的類型,其分佈區域遍佈整個北臺灣,主要有:圓山類型 ...

  6. 根據金關丈夫與國分直一(1950年)發表的〈臺灣考古學研究簡史〉內容顯示,圓山遺址是1897年(明治30年)3月7日,伊能嘉矩和宮村榮一附近進行地表調查時,發現大量貝殼遺留,並推斷這些遺留應是古代人類食用後的堆積,始稱「圓山貝塚」。. 之後,於4月間 ...

  7. 圓山文化人採食貝類,丟棄的貝殼堆在埋入地下後,即成為考古學上所稱的貝塚。 圓山文化遺址的特色是出現有大量的貝塚,由於貝殼中含有較高的鈣質,因此這些貝塚保存了不少獸骨、魚骨和各類陶、石、骨角器,對於圓山文化的考古學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8. 圓山遺址是臺灣早期發現的遺址之一,也是圓山文化命名的遺址。 1897年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及宮村榮一進行地表調查時發現大量貝殼遺留,推測為古代人類食用後的堆積,始稱「圓山貝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