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9日 · 迷思1:悲傷是可預測的過程? 悲傷是無法預測的。 如果我們真知道自己會經歷什麼事、又會在什麼時候經歷,以及悲傷會維持多久,事情就容易多了。 一些最早期的醫生和治療師把悲傷視為種疾病,而且相信悲傷就像許多病症一樣,會按常理發展。 他們也認為,心理諮商就像醫學一樣,可能會緩解症狀,甚至縮短悲傷的時間,而且沒有併發症,悲傷的人終究會康復。 「悲傷是可預測的」這種觀念,是悲傷五階段理論之所以很普遍的一個原因,即使研究從未證實此事。 但「我們會經歷不同階段並逐漸回復」這樣的想法,則保證傷痛會有解方。 我們會認為,自己的心路歷程就像是個故事,在故事中,主角面臨了挑戰,而且在經過各項試驗之後會變得更強大,也更明智。 事實:悲傷是很個人的。 你的悲傷和你一樣獨一無二。

  2. 2019年4月17日 · 對醫師來說,這是對從醫志業的終極叩問:把人救「活」是天職,可是倘若患者只剩生命的軀殼,無法享受生命的本質呢? 假使20年後技術突破醫好了,那,當時提早讓病人走的決定是錯的嗎? 安樂死之必要? 善終權在誰手上? 對對家屬來說,這更是關乎情感上有沒有辦法放手的習題了。 沒有人可以對張爸說「放下才是對的」。 《一念》 這部紀錄片也無意為大眾提出答案,比較像是提出不同觀點開啟討論。 或許,我們該反思的是,如果有一天我們站在張爸的位置,面臨這樣的抉擇時刻,我們會如何做出決定? 我們曾經和親友開誠佈公地交換過關於「生命最後題」的想法嗎? 還是選擇避而不談? 我們的心都做好平靜答題的準備了嗎? 面對死亡的唯一解:活好. 而讓身心安樂自在的答案又在哪裡呢?

  3. 2021年9月7日 · 別執著「沒有某個人,我就痛苦得要死」,妳都已經把自己活得不像個人了,別人怎麼敢跟妳在一起?. 對於過去曾交往的對象和戀情,你走出來需要多少時間呢?. 無論是否能夠重新開始認識人,或是展開新戀情,請記得不要困在「沒有某個人,我就 ...

    • 如果可以再死一次1
    • 如果可以再死一次2
    • 如果可以再死一次3
    • 如果可以再死一次4
  4. 2021年10月14日 · 在心理學上,完美主義有6大傾向:對自己要求高、覺得別人對自己的期待高、覺得如果不做得完美,就會被批評或者導致災難、不利的後果、不停懷疑自我、嚴格遵循次序、不接受錯誤。 完美主義的這些傾向在不同個體身上會表現出不同的症狀。 我的位個案楊璐,是一個強迫症患者,每次出門之前,她都要反覆檢查門窗和鎖,確認瓦斯關閉,拔掉插座上的插頭,排除各種安全隱患。 有時候出門了,總覺得沒鎖好門,中途回家去確認。 後來,她的強迫症日益嚴重,檢查的步驟越來越繁瑣,出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 她也有點力不從心,逐漸減少了出門的次數,後來索性連班也不上了。 楊璐來諮商的時候,對我說:「我完全沒有任何社交生活,每天生活在恐懼中,不敢出門,也不想待在家裡。 我好像把自己關在座看不見的監獄裡,而鑰匙被我自己扔了。

  5. 2024年2月19日 · 李智秀─高允貞 飾演. 大學時期與怡在交往到出社會,為人單純真誠,夢想當位戀愛小說家,支持怡在打工不以為恥,雖然怡在常常誤會自己另有追求者,但智秀從不抱怨,默默陪伴怡在。 怡在自殺後,轉做全職作家,在寫作的咖啡廳裡偶然遇上怡在附身的張建雨。 高允貞飾演初戀情人智秀. 趙泰尚─李宰旭 飾演. 和媽媽相依為命的單親小孩,自小家境貧寒,想當格鬥選手卻沒錢,某日答應泰康集團律師當車禍的代罪羔羊,心想未成年關押兩年就可以出獄了,出獄前四天怡在附身到泰尚身上,沒想到順利出獄卻被服刑結束的監獄室友殺。 李宰旭飾演小混混泰尚. 張建雨─李到晛 飾演. 學生時代就是萬人迷的建雨,年紀輕輕成為知名模特兒,怡在附身在他身上時,羨慕建雨有名又有錢,不知建雨有什麼死亡風險。

  6. 2021年5月19日 · /人生的遺憾不會只有一回. 卻總有那麼一次的遺憾會深深刻在心底/. 相遇太遲是你們這場悲劇的開始,對他來說,愛你早已是深植心底的習慣,他自己也無力抹去。 如果早知道不會有結果,為什麼還要相遇,你紅著眼追問在遇見他之後,已經被綁架的心,該怎麼過餘生。 你逼問自己該怎麼抉擇: 「若是狠心不遇他,就不怕那個沒結果的未來;抑或是,不論結果如何,還是要在今生遇見他。 這是非黑即白、最極端的決定,不管選擇是什麼都避免不了場心碎。 相愛分明如此簡單,但今生的你卻已經給不起了。 人生的遺憾不會只有一回,卻總有那麼一次的遺憾將深深刻在心底。 在最不該的時候遇見對的人,他就是來教會你遺憾的。 他讓你知道不管到了幾歲,你始終還有愛人的能力,面對愛情除了勇敢你還可能遺憾。

  7. 2021年9月23日 · 適時發送你下次再這樣我就會生氣的訊息. 如果有想說的話,先別實際說出口,而是明確表現出自己當下的感覺。. 重點在於「我現在沒有生氣。. 雖然現在沒有但你下次再這樣做我可能就會生氣了展現出些微的憤怒情緒。. 例如,在公司交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