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4月10日 · 孟子總的觀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孟子看來,內城三里,外牆有七里,攻而不能克而勝之,是因為只遇上好時機,但卻缺乏地理方面的優勢,故而不能勝;城高河深,器物尖利,糧食充足,但守城者卻棄城而逃離,是因為地理條件雖好,但卻人心不

    • 概觀
    • 注釋
    • 原文
    • 譯文
    • 解讀

    《天時地利人和》是孟子寫的一篇文章。作戰中,有利的時令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形不 如得人心。

    成功之路中,天時地利人和為三要素,它涵蓋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時是成功之路的伯樂、機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環境、條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綜合實力(成功的關鍵)。

    1.天時、地利、人和引用自:《荀子·王霸篇》“農夫朴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荀子所指的“天時”指適合作戰的時令、氣候,“地利”指有利於作戰的地形,“人和”是指得人心,上下團結。

    2.天時不如地利:天時,指適合作戰的時令、氣候。地利,指有利於作戰的地形。

    古文解釋:

    1.兵:武器。

    2.革:鎧甲,盔甲。

    3.堅:堅固。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孟子說:“有利的時令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形不 如得人心,上下團結。周圍三里內的城牆、周圍七里的外城,包圍攻打它卻無法取勝。包圍攻打它,一定是遇到了利於作戰的時令和氣候,既然這樣都無法取勝,這(是由於)適宜作戰的時令氣候比不上利於作戰的地形。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鋒利,盔甲不是不堅固,糧食不是不多;(士兵)棄城並離開它,這(是由於)利於作戰的地形比不上人心的團結。所以說:限制人民不憑藉劃定的邊疆界線,鞏固國防不憑藉山川的險要,建立威信、統治天下不憑藉軍事力量的強大。施仁政、得民心的君主幫助和支持他的人會很多很多,不施仁政不得民心的君主幫助和支持他的人會很少很少。得到的支持少到了極點,連族內外的親屬都會背叛他;得到支持多到極點,天下人都會順從他。憑藉天下人都順從他的優...

    天、地、人三者的關係問題古往今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三者到底誰最重要也就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如我們在注釋中所引,荀子曾經從農業生產的角度論述過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但他並沒有區分誰重要誰不重要,而是三者並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這裡則主要是從軍事方面來分析論述天時、地利、人 和之間關係的,而且是觀點鮮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時”又次之。這是與他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一貫思想分軍開的,同時,也是與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係的目的分不 開的,同時,也是與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係的目的分不開的。正是從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出發,他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這就把問題從軍事引向了政治,實際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談”的“仁政”話題。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境線就可以限制住的,國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閉關鎖國是沒有出路的。要改革,要開放,要提高自己的國力,讓老百姓安居炙業。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會“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極點,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會順從歸服。那就必然會出現孔子所說的那種情況 ——“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論語·子路》各國人士都來申請留學,申請經商,甚至攜帶妻子兒女前來申請移民定居哪裡還用得著“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趕也趕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這樣成了名言,以至於我們為現在還常常用它來評價國際關係,譴責霸權主義者。

    當然,“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樣是名言,而且,還更為廣泛地套用於商業競爭、體育比賽尤其是足球比賽的狂熱之中。這充分說明它所蘊含的哲理是豐富、深刻而具廣闊的延展性的。

    所謂“人心齊,泰山移。”誰說“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財富呢?

  3. 2020年7月19日 · 天時代表大系統的變化因素中是否有借勢之處,地利代表包含自己與所做事情共處的小系統中是否有借力之處,人和代表自己所在團隊組織的工作效率。

  4. 孟子在這裡則主要是從軍事方面來分析論述天時地利人和之間關係的,而且是觀點鮮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之,“天時”又次之。

  5. 此時「天時地利人和」的說法應該非常流行,但是《孟子》為什麼要特別強調「人和」呢? 這句話裡面實際上暗含了孟子等先秦諸子對於兵陰陽理論的否定和批判。

  6.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外文名稱 :There is more support when you are justice,there is less support when you are injustice. 作品別名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創作年代 :戰國時期. 作品出處 :《孟子·公孫丑下》 文學體裁 :文言文. 作者 : 孟子. 作者身份 :思想家.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拼音,詞句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寫作特色,作品評論,作者簡介, 孟子曰:“ 天時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7. 孟子曰:「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 天時不如地利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