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以目前主流市場常見企業估值所採取的「市場法」來說,主要是透過找出市場上相對應的類似企業(包括產業、市場及商業模式等等標準),參照該企業可對照的市場價格,並參酌其經營績效、市場佔有率等,進行整體評估所得出來的估值。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一般而言有下列幾種方法: (一)市場法. 市場法建立在類似公司之上市櫃行情與交易比價基礎上,分析類似交易之價格乘數,考量類似交易與標的公司之差異進行價格調整,進而評估標的公司價值。 舉例來說,當民眾想買房子時,大部分的人會參考內政部實價登錄專區,搜尋鄰近路段最近期成交的資訊推估房子市價,即為市場法評估方式。 而實價登錄成交價格作為參考,買賣雙方會依據房子屋況、樓層、座向等因素進行價格之調整。 評估一家公司時考量因素更多,公司獲利能力、產業趨勢、全球景氣等,都可能會影響企業價值。 一般採用市場法計算股權價值通常會使用財務乘數來推估,就像買房子以面積單價(每坪多少錢)來推估房屋總價一樣。

    • 可類比交易法
    • 可類比上市櫃公司法
    • 步驟 ⅰ、選擇可類比公司
    • 步驟 ⅱ、選擇績效衡量值及評價乘數
    • 常見績效衡量值及評價乘數
    • 調整績效衡量值
    • 步驟 ⅲ、計算初步價值
    • 結語

    一家公司的股權價值在短時間內不至於有太大的變動,因此可類比交易法的邏輯很簡單,就是利用未上市股權先前的交易格(非公開市場)做為目前普通股評價的基礎。 拿來類比的交易價格有兩種:相同(identical)權益工具的最近交易價格――如普通股;或類似(similar)權益工具的最近交易價格――如特別股,要注意的是價格必須符合「公允價值」之前提,也就是要排除關係人交易、受迫交易等特殊交易價格。 但「最近交易價格」不必然是評價日公允價值,僅可以當作評價起點,因爲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仍會導致落差,如: 1. 該被投資公司之績效與預算、計畫或里程碑,出現重大落差。 2. 該被投資公司之技術產品的里程碑,預期會調整。 3. 市場出現重大變化:如該權益工具所處的市場、產品或潛在產品的市場有重大變化。 4. 全...

    基本概念很簡單――若市場是有效率的,則一物不兩價:兩個獲利、風險、成長性一樣的股票,市場就該以相同的價格買賣。但公司發行股數通常不同,不能以絕對金額相比,而須換算為每股數值,再就每股績效去做比較,本益比(PER)、股價淨值比(PBR)就是常見的衡量指標。 比如,雄獅(2731-TW)旅遊2018/7/31 股價 106.5 元,近 4 季 EPS 為 6.7 元(此為 2017/7~2018/6 之 EPS,實務上,在 2018/7 進行評價時,僅能採用截至第一季之 EPS),PER 約為 15.90,則條件類似的旅遊業者鳳凰(5706-TW)旅遊就應該享有同樣的本益比。 鳳凰近 4 季 EPS 為 2.5 元,乘上 15.9 倍的 PER,股價約 39.75 元;不過,同日的實際收盤價僅達...

    可類比公司應與被投資公司間有相似之風險、成長及現金流量特性,其特性愈相似,於計算評價乘數時所需調整的部分愈少。通常當被投資公司與可類比公司之營業活動、市場、規模及地理區域等處於相同區間,會有相似之風險、成長及現金流量。 FVM 教材僅有質性陳述,用以辨識可類比公司,並無客觀的標準,因此實務上多直接採用產業分類,調整部分極端個案,評價的客觀性就有賴後續 3 個步驟之補強。

    績效衡量值及評價乘數之挑選使用,是市場法的重心。FVM 教材也展現其邏輯之完整性,釐清評價基礎、與績效衡量值的各式調整是二大特色。前者可免於根本性錯誤,後者也才能落實找對可類比公司。 評價的兩個價值基礎分為企業價值(Enterprise Value, EV)、股權價值,兩者的最大差異是對於債務的考量,前者是估算整體企業營運價值,後者則直接計算股東價值。因此EV扣除來自債權人資本市值,就是股權價值。 評價乘數與績效衡量值應相互對應,若採用 EV,對應的績效衡量值就該是整個企業的營運績效;反之,股權價值就該配上股權之營運績效(企業營運績效扣除債權人資金成本)。邏輯雖簡單,但實務上資料取得之難度不同,此配套原則極易被忽略。 最常見的「市值營收比」就是一例。此比率所用到的營收,易得且易懂,但卻是整體...

    FVM 教材中挑出 6 種常用的績效衡量值,分屬三類:盈餘、淨值及收入。依各自的定義,反映出各自的價值基礎,就成了表一的分類表。當然,績效衡量值不僅限於此三類;有些講究資產使用效率的產業會採用每單位產出,當成比價之衡量值。如飯店業的平均房價(或每床營收)、電信業的每用戶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百貨業的坪效(Revenue Per Square)等。這類衡量值,非 FVM 教材重點,本文暫不討論。 表一所列的 6 種績效衡量值中,僅淨利、營業收入、淨值明列於財報,最容易使用。另三個就不是財報規範的揭露項目(非 IFRS項目),理論上不該是有效的分析素材,但實務上則是分析師的最愛。很顯然,分析的世界遠比會計自由――分析者自行選用素材,不論符不符合 ...

    除了評價乘數的彙整,還要注意的是績效衡量值的調整,FVM 教材提出一些較實務的調整作法。這些調整考量,涉及大量的判斷。 1. 與可類比公司間的差異調整 如前所述,步驟 Ⅰ 所界定的可類比公司有點廣泛,還須做調整。但 FVM 教材卻僅列出應比對之差異,並未說明如何就這些差異去調整乘數。 ―規模差異(收入、總資產)。 ―盈餘成長水準、幅度之差異。 ―產品分散度之差異。 ―客戶群(customer base)的品質及分散度之差異。 ―借款水準之差異(特別是採用盈餘乘數、營收乘數時)。 ―銷售市場之差異(如可類比公司主攻成熟市場、被投資公司主攻新興市場時)。 1. 績效衡量值之調整:常規化(normalization) 評價所採用的績效衡量值,理應反映企業持續創造經濟效益的能力,在 FVM 教材給了...

    選取最具代表性的評價乘數後,再乘上被投資公司的績效衡量值(經前述調整後),則可得到初步的股權價值或公司價值,最後還須加回非營運項目之淨值,公式如下: 步驟 Ⅳ、折溢價調整 經上述步驟所取得的初步價值,尚需考量被投資公司與可類比公司的其他差異,主要有二:非控制權益折價(non-controlling interest discount)及欠缺流動性折價(discount for the lack of liquidity)。若採公開市場報價,通常不需考慮前者;至於後者,議題過大,還需另文詳述,本文暫略。

    至此算是對市場法做了一個粗略地介紹,實際評價過程中一定還會遇到許多技術上的問題,而這多數只能靠經驗累積了。另外雖然本文以未上市櫃公司的評價流程為基礎介紹,但其實投資人也可以針對上市櫃公司做類似的估算,說不定會發現市價的不合理之處。 《台灣經濟新報》授權轉載 原文下載 【延伸閱讀】 1. 未上市櫃股票評價之簡介 2. 未上市股權評價:收益法

  3. 本文茲說明常見股權估值方法,包括市場法、收益法及成本法。 市場法 是指能夠在公開資訊中找到相似類型可比公司(產業類型、公司規模、商業模式、成長速度等),根據挑選相似類型可比公司的財務參數比較,評估新創公司的估值。

    • 市場法如何評估?1
    • 市場法如何評估?2
    • 市場法如何評估?3
    • 市場法如何評估?4
    • 市場法如何評估?5
  4. 2019年2月9日 · 一般投資人在評估企業價值時,常見評價方法可以分為 市場法 (Market Approach)與 收益法 (Income Approach)。 市場法:根據類似標的交易價格進行價值調整. 市場法建立在 與其他相類似標的交易的比價基礎 上,統計類似資產交易價格, 根據類似資產與評估標的資產特性差異進行價值調整,進而得出評估標的的參考價值。 舉個例子:當民眾想買房子時,大部分的人會上內政部的實價登錄專區。 搜尋鄰近路段最近期成交的資訊來推估房子的市價,這就是市場法的評估方式。 但實價登錄的成交價格畢竟只是參考,買賣雙方還是會依照房子屋況、樓層、座向等因素而調整。

  5. 一、市場法. 市場法的概念主要是透過在資本市場上尋找與評估標的相類似之上市櫃. 公司,以類似公司的股權在市場上的交易乘數,推估評估標的可能價值區間。. 市場法的優點在於直接觀察可類比標的之市場交易價格,作為估計評價標. 的價值之基礎,具有客觀、可 ...

  6. 2017年11月8日 · 貳、評價方法. 一般在進行股權價值評估時,有幾種較常使用且廣被接受的評價方法,例如:資產法、市場法及收益法,以下就針對這三種評價方法淺談其評價原理及使用上應留意的地方。 一、資產法. 口口 此評價方法視股權價值為總資產之公允價值減去總負債之公允價值後所剩餘之價值。 在評估的過程中,評價人員可能會需要針對個別或一組資產或負債進行評價,不過前置資料不易蒐集,實際執行時可能會遭遇許多困難。 對於以永續經營為目的的企業而言,資產法亦無法允當反映資產之間可能產生的綜合效益及未來營運價值,並非估計股權價值之最佳方法。

  7. 2021年10月5日 · 你的公司值多少錢?. 從公司法趨勢看企業出場時該如何被合理估值. 出場策略. 每種商品在市場上都有它的價值(Value),企業也不例外,尤其當公司發生與股權相關的交易時刻,這個「價值」如何判斷就是關鍵議題。. 舉例來說,公司在要被投資時,這間公司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