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6日 · 聯合國旗下研究機構IPBES的全球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評估報告指出目前世界約有100萬種物種面臨滅絕,而生態系統一旦崩潰,將會成為未來全球面臨的最重大威脅之一。 以糧食安全為例,如果人類繼續漠視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只單單著眼於經濟農作物,將會削弱整個食物鏈的運作。 一旦農作物大規模失收,各地便將面臨糧食安全危機,更會帶來更頻密的災害,例如蝗災等。 因此,聯合國早於1963年便發表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設有具體標準,旨在向公眾和決策者傳達保護物種的緊迫性,並協助國際社會防止物種滅絕。

  2. 2023年1月5日 · 第一階段:釐清自己情況. 第一步是盤點自己財務狀況,清楚自己現在有多少負債,有多少存款,還有自己未來的目標。 Sabatier説道,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出發點,將永遠無法到達自己想去的終點。 第二階段:自給自足. 第二步就是靠自己的能力生存,這意味著,在不借助外力情況下,能夠靠自己的收入來養活自己,例如,不再需要父母的支持。 Sabatier 説道,在這個階段,你還有可能是「月光族」或者需要貸款。 第三階段:喘息空間. 在這個階段,在支付完生活花銷之餘,還有閑錢可以實現其他目標,例如存應急錢或為退休投資。 離開第二個階段,證明自己在財務上獲得更大的自由度,但並不意味著有很優渥的收入,也有可能是「月光族」,因為懂得賺錢的人不一定懂得存錢。 第四階段:穩定發展.

  3. 2023年5月24日 · 1. 給資金一個「緩衝期」 回望自己的理財習慣,是否在收到一筆錢的第一時間就去瘋狂購物? 很多時候這種購物是物欲多於實用性,為避免一時衝動而導致無錢,不妨給自己的收入一個緩衝期,不要在收到一筆錢後馬上購物,Klontz 建議在加薪或獲得豐厚獎金後先等待6個月,再購買大件物品。 待自己熱情消退後,如果仍然覺得有用,再購買都不遲。 2. 通過減少可用金額 抑制物欲. 在收入增加後,很多人都會首先考慮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往往忘記調整儲蓄目標金額,在相應調整儲蓄金額後,不但可以增加儲蓄,還可以令可支配金額看起來在合理的範圍内,不會給自己一種餘額很多的感覺,就可以讓自己減少花錢的欲望。 3. 留意自己生活方式變化. 前文也提到,隨著收入的增加,不知不覺的生活模式改變會令開支大幅增加。

  4. 2021年7月8日 · 該指南列明,擁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不能控制商品價格、數量;或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 若經營者能證明訂立壟斷協議之目的為《反壟斷法》第15條下的例外情況,包括改進技術、研發新產品、及提高產品質量和效能等,則不受上述 ...

  5. 2021年7月7日 · 【撻訂就係樓市不穩? 解讀3種新盤撻訂情況, 按此 】 首先是不同的銀行對不同資產的估值會有不同,例如港元存款一般可以100%估值,外幣、股票、債券等,個別銀行會有不同的估值折扣。 假設某銀行規定外幣會以市值8折估價,即若某人有市值400萬港元的外幣,其估值會是320萬港元。 銀行亦會要求申請人提供資料,證明已持有相關資產3個月。 至於物業,如果是已供滿的現契樓,一般銀行會以市值的一半作為資產估值。 如果物業尚未供滿,通常是以按市值一半再減按揭餘額作為資產值。 不同銀行審批標準不一. 除非物業估值與按揭餘額有極大比例距離,例如某人持有市值2,000萬元的物業,卻只欠銀行數十萬元,否則,一般情況很難以仍未供滿的物業作為資產證明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購置另一物業。

  6. 2023年1月9日 · 財務極簡主義者(Financial Minimalist)會將錢用在生活必要支出上,縮減其他可自由支配的支出。 每個人生活必要支出不同,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 有人傾向於將大部分錢用在置辦家具上,有人喜歡將大部分錢投放在股票市場上或存款戶口内等等。

  7. 2021年2月5日 · 如何確保遺產有效承傳? 問:「可保權益」又是甚麽意思? 答: 保險公司一般規定投保人及受保人之間必須存在「可保權益(Insurable interest)」,意思是指其中一人(受保人)的離世會令另一人(保單持有人)因而蒙受經濟或情感損失;典型的例子如父母與18歲以下的子女、配偶,其他例子則有公司與員工、債主與欠債人等。 值得留意的是,在人壽保險中,可保權益一般只須在保單開始生效時存在。 假設一名女士作爲保單持有人為其丈夫購買人壽保險,並填寫自己為受益人。 數年後,雖然當時兩人已經離婚,保單仍會繼續生效,即使受保人(即丈夫)不幸身故,該名女士仍然能以受益人的身份索償身故賠償。 【財富傳承】財富傳承下代 儲蓄分紅計劃門檻較低、彈性高. 問:受益人必須是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