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太平宮,是位於 臺灣 新北市 新店區 太平里的 開漳聖王 廟,為 安坑 地區漳州裔的信仰中心。 由來. 沿革記載咸豐三年(1853年)被 大坪林 的泉州人燒毀並奪走神像、皇民化運動曾改名「碧潭寺」、戰後初期被國軍占據等歷史。 新店區被 新店溪 隔開分成東、西兩岸,早期東岸為泉州裔聚集地。 西岸安坑地區則是漳州裔 [1]。 當時安坑古名「暗坑」,環境險惡,漳州人祈消弭瘟疫,就迎開漳聖王香火 [2]。 分靈自 大溪仁和宮 [3],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建廟 [4],由開墾的八位股東獻七甲餘的地 [5],此後安坑的漳州裔便以此廟為信仰中心 [1],特別是外五張庄的居民 [6]。 該廟宇曾被 暫定列為三級古蹟,但在1985年8月19日被 中華民國內政部 解除列管而未正式指定為古蹟 [7]。

  2. 2022年6月1日 · 位處碧潭西岸安坑社區的「太平宮」,鄰近太平運動公園與空軍紀念公墓,經碧潭大橋左轉,沿太平路約50公尺即可見到,傳統的閩南建築內供奉著主神「開漳聖王」,自清朝嘉慶十二年建廟,至今約200多年的歷史。. 期間因戰禍、或因天災、或因蟲蟻侵損,而經 ...

  3. 太平宮,是位於 臺灣 新北市 新店區 太平里的 開漳聖王 廟,為 安坑 地區漳州裔的信仰中心。 由來. [編輯] 沿革記載咸豐三年(1853年)被 大坪林 的泉州人燒毀並奪走神像、皇民化運動曾改名「碧潭寺」、戰後初期被國軍占據等歷史。 新店區被 新店溪 隔開分成東、西兩岸,早期東岸為泉州裔聚集地。 西岸安坑地區則是漳州裔 [1]。 當時安坑古名「暗坑」,環境險惡,漳州人祈消弭瘟疫,就迎開漳聖王香火 [2]。 分靈自 大溪仁和宮 [3],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建廟 [4],由開墾的八位股東獻七甲餘的地 [5],此後安坑的漳州裔便以此廟為信仰中心 [1],特別是外五張庄的居民 [6]。

  4. 新店太平宮. 安坑大坪頂一帶向為漳州移民的生活地區,向西沿著安坑溪谷所開拓的外五張、內五張庄等聚落也是漳民依序拓墾,這批開拓安坑的漳洲墾民雖是分批從不同的地方、於不同的時間點入墾,但大多數仍維持血緣宗族聚居的型態,且其中大多數漳州籍的客家人,檢視安坑各聚落大姓的原鄉籍貫,如安坑內五張庄第一大姓詔安官陂廖氏、三城之詔安呂氏、詔安及永定游氏、下城之平和林氏、高車之南靖張氏等,均是漳州客屬聚集的縣份便可知曉,因此說安坑的開發過程裡福建漳州的客家人是主要的力量並不為過,只是近百年來其後裔逐漸福佬化,淡忘了其原始漳州客家的身分。 註14.

  5. 2023年9月13日 · 太平宮介紹. 太平宮-大坪頂開漳聖王廟,安坑第一大廟,始建於1807年(嘉慶12),已有二百年歷史。 從碧潭大橋或北二高拱橋上往碧潭西岸望過去,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座飛簷翹脊,巍峨聳然的歷史古剎。 二百年來,它屹立於大坪頂山崙上,俯視云云眾生在俗世塵囂中忙碌奔波,與他們共嚐人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共度苦難戰亂;尤而甚之,它是信眾們的心靈寄託,庇佑他們安度難關。 十八世紀末漳州人入墾安坑,形成外五張聚落。 為求消弭瘟疫,風調雨順,迎奉家鄉守護神開漳聖王香火祀奉。

  6. 新店大坪頂的太平宮是安坑地區歷史最久,地位最重要的地方公廟,也是整個安坑地區,尤其是外五張庄漳州移民的信仰中心,其傳統祭祀圈範圍包括大坪頂、頂城、溪州、下城、十四分、石頭厝、內挖仔、外挖仔、豬肚山、柴埕街、公館崙、溪西、車仔路、薏仁坑等地,遍及整個外五張庄及部分內五張庄。 註1. 宮內主祀「開漳聖王」陳元光,是源於大陸福建漳州的原鄉神祉,在舊漳州府的七縣一廳,不分閩客庄,都有「威惠廟」祭祀。 註2. 由於新店溪以南安坑地區是由漳州籍先民所開發,墾民為感念神佛的庇佑,因而建祠。 開漳聖王的信仰源於對歷史人物事功的感恩與崇敬,陳政、陳元光父子平定閩南,建置漳州,後世子民感其德政立祀,間有神恩靈驗,及歷朝政府誥封,因此成為漳州地區根深蒂固的信仰。

  7. www.wikiwand.com › zh-tw › articles太平宮 - Wikiwand

    太平宮,是位於臺灣 新北市 新店區太平里的開漳聖王,為安坑地區漳州裔的信仰中心。 沿革記載咸豐三年(1853年)被 大坪林 的泉州人燒毀並奪走神像、皇民化運動曾改名「碧潭寺」、戰後初期被國軍占據等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