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李登輝 (1923年1月15日—2020年7月30日), 中華民國 農業學者、政治人物,曾 中華民國總統 、 中國國民黨主席 。 在 臺灣日治時期 出生於 臺北州 淡水郡 三芝庄 ,為 福佬客 ,即改說 台語 的原 客家族群 。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且成長於臺灣的 中華民國 國家元首及首位臺籍中國國民黨主席,亦在1996年成為首位全國 公民直選 產生的總統李登輝在12年的總統任期內進行了一連串的政治改革,統稱 寧靜革命 ,因此被外界認為是落實 臺灣民主化 之重要推手 [3] 。 生平 [ 編輯] 早年經歷 [ 編輯] 源興居. 年輕時學習 劍道 的李登輝. 李登輝(右)與其兄李登欽,1943年(昭和18年)。

  3. 李登輝 (1923年1月15日—2020年7月30日), 中華民國 農業學者、政治人物,曾 中華民國總統 、 中國國民黨主席 。 在 臺灣日治時期 出生於 臺北州 淡水郡 三芝庄 ,為 福佬客 ,即改說 台語 的原 客家族群 。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且成長於臺灣的 中華民國 國家元首及首位臺籍中國國民黨主席,亦在1996年成為首位全國 公民直選 產生的總統李登輝在12年的總統任期內進行了一連串的政治改革,統稱 寧靜革命 ,因此被外界認為是落實 臺灣民主化 之重要推手 [3] 。 生平. 早年经历. 源興居. 年輕時學習 劍道 的李登輝. 李登輝(右)與其兄登欽,1943年(昭和18年)。 當時李登輝就讀 臺北高等學校 三年級,登欽為警察學校學生. 家庭.

    • 總統直選制的建立
    • 總統提名
    • 過程
    • 飛彈危機

    時任總統李登輝於1988年繼任蔣經國餘下的兩年任期,並在1990年總統選舉當選獲得首個六年任期。1990年3月,爆發野百合學運,同年6月召開國是會議,形成了「總統應由全體公民一起選出」的共識。唯當時有修改憲法權限的國民大會以執政的國民黨員占大多數,因此國民黨內能不能討論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是最大的關鍵。鑒於國民黨內「非主流派」仍擁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非主流派」主張委任選舉。總統直選的構想被壓了下來。:110-111 1992年3月,執政的國民黨舉行三中全會,但由於黨內不斷出現反對直選的聲音,因此這次會議沒能確定總統選舉方式。黨內「主流派」與「非主流派」對立越來越嚴重,民意則大多傾向簡單明快的直接選舉制。當時主張直接選舉制的民主進步黨,不斷在臺北市內發動遊行及靜坐抗議,強烈表達對直接選舉制的...

    中國國民黨方面

    中國國民黨第十四屆全國第二次代表大會於1995年8月23日召開,支持黨主席李登輝連任總統。李登輝與當時的行政院院長連戰一同搭配競選正、副總統。 李登輝表示在決定參選首屆民選總統前,他並無「非己不可」的想法。當初與李元簇一同競選時,也說過「六年後帶著李元簇一同退休」。後來司馬遼太郎來台灣訪問時,李登輝也告訴他不打算再選了。:102在提名前,李登輝曾個別把連戰、宋楚瑜、許水德、吳伯雄等中生代找來,一一詢問每個人要推誰出來參選?最後也把大家找來,表明他無意參選,請大家當面公推人選,但中生代面面相覷,還是找不出共主。:102 最後在中生代們各自不服對方下,中共壓力紛至,不服輸的個性,加上個人使命感一出,李登輝自是再批戰袍出征。:102 後來李登輝決定參選第一任民選總統時,司馬遼太郎已經過世,其中的理由沒來得及告訴司馬遼太郎,李登輝耿耿於懷。直到1999年日本《文藝春秋》預備出版司馬遼太郎的紀念文集,特別來信請李登輝寫一篇文章,他才得以在文中說明:「以當時的情況確實最好不要再選了,但是出於愛臺灣,希望為臺灣做一些事,所以改變初衷又出來參選」。:102-103

    民主進步黨方面

    民主進步黨方面,依據1994年修訂的黨規《公職人員候選人提名辦法》,採兩階段選出候選人:第一階段由黨內幹部及一般黨員進行投票(比重各50%),選出兩名候選人;第二階段由一般民眾進行投票,最後將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各50%比重進行合計,分數最高者為黨內提名候選人。第二階段的一般民眾投票,只要持有身分證,任何人都可以投票。:123 1995年5月8日,開始接受黨內初選第一階段的登記參選。登記者有四人:分別是知名台獨運動人士彭明敏(臺獨聯盟支持)、黨外運動時期重要參與者許信良(美麗島系)、林義雄(與美麗島派相近,但無派系)以及尤清(福利國派)。5月27日,在高雄勞工育樂中心舉行電視辯論會,由TVBS全程轉播。6月12日,公布第一階段的幹部及黨員投票的開票結果。前兩名由許信良及彭明敏勝出。:123 第二階段,民進黨自7月10日起,花兩個半月時間在巡迴臺灣各地,舉辦五十場政見說明會並舉行投票。:1239月25日,民進黨內初選結束。一般民眾投票結果,彭明敏獲17萬7477票、許信良為12萬9816票,總投票數約三十萬票。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合計之後的點數,彭明敏為40.88,許信良為36.12。...

    無黨籍參選人方面

    林洋港與時任監察院院長陳履安(故副總統陳誠之子)整合失敗後,改與郝柏村(前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脫黨參選,成為無黨籍候選人,獲新黨支持參選。而陳履安則與擔任監察院監察委員的律師王清峰雙雙辭去監察院職務,搭配參選總統。 該次選舉成為了五院中有三院的現任及前任院長參與的奇特現象;而所有總統參選人除彭明敏外,均有中央政府機關的現任或曾任職務:一位現任,二位因為要參選總統而離任,一位前任,立法院及考試院並未參與(時任立法院院長為劉松藩;時任考試院院長為邱創煥)。

    競選連任的總統李登輝成功在1995年訪問美國母校康乃爾大學。史上首位進入美國的中華民國現任元首,也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首位訪美的現任元首。這次訪問因此被認為是中華民國在外交上的一大突破,使李登輝在臺灣政壇的聲望高漲。 當時民進黨候選人彭明敏面臨到民調落後國民黨候選人李登輝的情況,1995年11月,當時民進黨內最具人氣的政治明星臺北市市長陳水扁在對媒體分析總統選情時,也以「阿婆生子」來形容彭明敏當選機會低。引發黨內認為陳水扁「失言」,:110抨擊阿扁「向李登輝靠攏」的質疑。並引起國民黨及新黨借題發揮打擊彭明敏選情。:171 陳水扁方面評估此事極易被炒作,甚至影響到第三屆立委選舉選情,最後陳水扁於1995年11月12日親赴仁愛路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登門向彭明敏致歉,一見面就以「彭總統」稱彭明敏,並...

    選舉期間,也發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海峽進行飛彈試射演習,企圖影響中華民國選舉,導致美國出動獨立號與尼米茲號兩艘航空母艦前往台灣海峽與花蓮、臺東旁側太平洋海域的事件。這個引發國際關注的事件被稱為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4. 2024年5月30日 · 1990年5月,甫就任第八任總統李登輝(國民黨籍)在總統就職記者會上表示,計畫召開國是會議,並在一年內終止動員戡亂,並廢止《臨時條款》,回歸正常憲政體制;1991年4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臨時會於臺北召開,會中通過廢止《臨時條款》之 ...

  5. 此次選舉後,前總統李登輝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依照憲法規定之連任任期限制任滿後卸任的總統。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6. 4 天前 · 1990年5月,甫就任第八任總統李登輝(國民黨籍)在總統就職記者會上表示,計畫召開國是會議,並在一年內終止動員戡亂,並廢止《臨時條款》,回歸正常憲政體制;1991年4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臨時會於臺北召開,會中通過廢止《臨時條款》之 ...

  7. 1988年1月,時為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 因 蔣經國 逝世而繼任中華民國總統兼 中國國民黨主席 後, 蔣中正家族 執政時代正式結束,本土 臺灣人 首次出任中華民國的 國家元首 ,臺灣社會要求政治 民主化 呼聲日益高漲。. 1990年3月,已經42年未改選的 第一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