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江西區域 (韓語:강서구역/江西區域 Kangsŏ-guyŏk * /?)是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南浦特別市 東北部的一個 區域,東南隔 大同江 與首都 平壤 相望,北鄰 平安南道。 2008年人口191,356人。 [1] 下分14洞、6里。 歷史. [編輯] 1136年設 江西縣,1895年升格為郡,1978年與 龍岡郡 大安勞動者區合併,設大安市(대안시),1979年併入南浦直轄市。 2004年直轄市被撤,改隸平安南道。 2010年再次被劃入南浦特別市。 江西郡農田 (2016) 參考文獻. [編輯] ^ 朝鮮中央統計局, 2008年人口普查結果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 網際網路檔案館),2009年。 分類: . 南浦市區域.

  2. 江西區域( 朝鮮語: 강서구역 / 江西區域 Kangsŏ-guyŏk * /? )是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南浦特別市 東北部的一個 區域 ,東南隔 大同江 與首都 平壤 相望,北鄰 平安南道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www.wikiwand.com › zh-tw › 江西區域江西區域 - Wikiwand

    江西區域 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浦特別市東北部的一個區域,東南隔大同江與首都平壤相望,北鄰平安南道。 2008年人口191,356人。 下分14洞、6里。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國名
    • 歷史沿革
    • 自然環境
    • 自然資源
    • 行政區劃
    • 國家象徵
    • 人口民族
    • 政治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般指本詞條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語: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英語: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簡稱“朝鮮”(North Korea)。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是朝鮮勞動黨,首都平壤。南部與韓國以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分隔,北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接壤。西臨渤海,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東臨日本海。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8年9月9日建立。領土面積12.3萬平方公里,人口25,610,672(2018年)。朝鮮民族/韓民族為單一民族,通用朝鮮語。

    朝鮮1958年宣稱完成了城市、農村生產關係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1970年宣稱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1975年5月,成為“七十七國集團”正式成員國,同年8月正式加入不結盟運動。1991年9月17日同韓國一起加入了聯合國。2000年7月,加入東協地區論壇(ARF)。與163個國家(含歐盟)建立了外交關係。

    •中文名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英文名稱: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簡稱:朝鮮

    •所屬洲:亞洲

    •首都:平壤

    •主要城市:開城、清津、新義州等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為王,創建朝鮮王朝。為爭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參考了高麗古名“朝鮮”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寧”,遣使請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國號。朱元璋認為“朝鮮”是古名,而且“朝日鮮明”出處文雅,因此裁定朝鮮為新國名。

    1948年9月9日,朝鮮勞動黨領導人金日成在朝鮮半島北半部建國時,採用了“朝鮮”這一國號,定國名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為與大韓民國區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過去往往將自己的國家稱作“朝鮮”或“北韓”,而將大韓民國稱為“南韓”;而大韓民國通常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作“北韓”,將自己的國家稱作“南韓”或“韓國”。

    中國大陸官方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中國大陸民間也常稱為“北韓”,而香港、澳門、台灣以及海外華人則習慣將之稱作“北韓”。日本官方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作“北韓”,而美國官方在把“North Korea”翻譯成漢字的時候則稱呼其為“北韓”。

    早期歷史

    1973年,據朝鮮考古研究發現,平安南道德川郡勝利山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德川人遺址”(10萬-4萬年前)和“勝利山人遺址”(4萬~3萬年前)。 1977年在平壤力浦區大賢洞發現了“力浦人遺址”,1980年,在平壤又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龍穀人”化石和一些石器。 同年又在平壤萬達里發現了“萬達人”化石。 朝鮮在13世紀創造的野史《三國遺事》記載,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變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女子)所生的後代檀君王儉在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檀君朝鮮。 在中國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君主紂王的叔父箕子(商人華族)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建立“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李氏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現代韓國、朝鮮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而杜撰出“檀君朝鮮”。 漢初,燕王盧綰叛漢後逃至匈奴,其部將燕國將軍衛滿(姬姓衛氏,衛國宗室後裔)率千餘人進入朝鮮,並成為箕子朝鮮的宮相。衛滿於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政權,推翻了箕子朝鮮,史稱“衛氏朝鮮”,其勢力範圍擴張到了今首爾一帶。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衛滿朝鮮依然屬於中國地方政權。據《史記·孝武本紀》載:“其明年(公元前109年),伐朝鮮。” 漢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征服衛滿朝鮮後在朝鮮半島中部和北部設定了四個郡,分別為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其中,玄菟郡設於公元前107年,其他三郡設於公元前108年。公元前82年,真番郡、臨屯郡以及玄菟郡的東部被併入樂浪郡,分別設東部都尉和南部都尉,玄菟郡治所西遷至高句驪縣。東漢末期割據遼東的公孫氏析出樂浪郡南部都尉設定帶方郡,並為曹魏、西晉所承繼。

    三國時代

    高句麗是產生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並非朝鮮歷史政權。初期在中國東北經營,往後高句麗擴張至朝鮮半島北部。由與其他王子不和的扶餘國王子朱蒙在今遼寧省新賓縣東南於公元前37年建立,後遷都至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內,後又遷都至今平壤,漢朝時由玄菟郡管轄。高句麗這一時期居霸主地位,5世紀好太王和長壽王統治期間,高句麗進入鼎盛時期,其疆域南至朝鮮半島中部地區。 在朝鮮半島南部,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出現馬韓、辰韓、弁韓三個小部落,合稱“三韓”。馬韓是三韓中最大的一個,後被百濟統一。公元前57年辰韓發展為新羅。弁韓發展為伽倻,公元6世紀被新羅吞併。 百濟是由溫祚王帶領一群人從高句麗南下朝鮮半島中部的漢江流域於公元前18年建立。百濟統一了馬韓部落,並在公元4世紀時達到鼎盛時期,統治了朝鮮半島西部的大部分地區。北到今吉林省中部,東到延吉以東,西到遼河。 朝鮮半島學者單方面稱沒有共同歷史繼承與文化認同最終也沒有統一成一個國家的高句麗、新羅、百濟並存時期為朝鮮“三國時代”。(新羅最終僅僅統一了百濟)

    統一時期

    •統一新羅 主詞條:三征高句麗、統一新羅時代 新羅開始與唐朝結盟對付百濟和高句麗。公元660年,唐朝聯合新羅滅亡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其國都不下而返。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最終於當年9月攻克其國都(今平壤),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在其首都故地設立了安東都護府,轄境東起日本海,西至遼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鮮半島的漢江流域;在朝鮮半島西南部設立了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護府,後合併為熊津都護府(今公州)。 670至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復為唐朝附屬國。935年被高麗所滅,新羅時代結束。 900年,農民出身的起義軍將領甄萱稱王,建立後百濟,定都光州。901年,新羅貴族弓裔稱王,建立後高句麗,定都開城。904年,改國號為“摩震”。905年遷都鐵圓,911年又改國號為“泰封”。 至此,新羅、後百濟、後高句麗北韓半島學者稱為朝鮮“後三國時代”。 •王氏高麗 918年,後高句麗建立者弓裔的部將王建被下屬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今開城,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 993年被契丹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的關係,向契丹稱臣。遼代,高麗已將領土北界由新羅時的大同江向北擴張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鴨綠江下游一帶,疆域遠超新羅。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 在抵禦契丹和金國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垮台,國王投降,元朝建立後,高麗成為元朝的內屬國,後被改為元朝的一個行省,即征東行省。直到元末1356年,高麗恭愍王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李氏朝鮮

    區域位置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半部。北部與中國為鄰,東北與俄羅斯接壤,南部以軍事分界線三八線與韓國相鄰。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為日本海(包括東朝鮮灣),西南為黃海(包括西朝鮮灣)。山地約占國土面積80%。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300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

    地形地貌

    平壤地區在地質構造上屬於形成於中生代侏羅紀的花崗岩和石灰岩地系,朝鮮稱之為“大同系”。平壤地勢較為平坦,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平均海拔27米。主要平原有平壤平原,面積950平方公里;順安平原,面積為190平方公里。境內山峰(實為丘陵)主要有牡丹峰,高95米;烽火山,高196米;大城山之將帥峰,高270米;龍岳山,高292米。平壤市位於大同江下游,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有:大同江、普通江、南江、合掌江及上元江。島嶼有豆老島,羊角島。

    氣候特徵

    朝鮮屬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8~12°C,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六月到九月的降雨量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減少。冬季平均氣溫為零度以下。夏季八月份最熱,氣溫為25攝氏度。三、四月份和夏初時易受颱風侵襲。有結冰期。

    已探明礦產300多種,其中有用礦200多種。石墨、菱鎂礦儲量居世界前列。鐵礦及鋁、鋅、銅、銀等有色金屬和煤炭、石灰石、雲母、石棉等非金屬礦物儲量豐富。水力和森林資源較豐富。

    主詞條:朝鮮行政區劃

    朝鮮劃分為3個直轄市(即特別市)和9個道,分別為平壤市、開城、羅先市和平安南道、平安北道、慈江道、兩江道、鹹鏡南道、鹹鏡北道、江原道、黃海南道、黃海北道。朝鮮於1991年底設立了第一個經濟特區——羅津先鋒自由經濟貿易區(後改稱羅先經濟貿易區)。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自上而下由藍,紅,藍,三個長方形組成。藍紅之間由白條隔開。在紅色寬條中的靠旗桿一側有一白色圓地,內有一紅色五角星。紅色寬條象徵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頑強鬥爭的精神,白色象徵朝鮮是一個單一的民族,藍窄條象徵團結、和平,紅五角星象徵革命傳統。

    國徽

    中心圖案是一座雄偉的大壩和一座發電站。連綿起伏的淡藍色群山環抱著寧靜的湖泊,藍白色的湖水由水閘傾瀉而下,形成壯觀的瀑布,大壩下聳立著高壓輸電塔架。正上方紅色五角星金光四射,迸發出力量的焰火。國徽上的水電站代表以重工業為基礎的現代工業和工人階級,兩側由紅色飾帶束起的金色稻穗則代表農業和農民,山巒和湖泊象徵朝鮮的“三千里錦繡江山”。

    國歌

    《愛國歌》,創作於1947年,作詞朴世永,作曲金元均。

    截至2018年,朝鮮總人口25,610,672人。單一民族為朝鮮民族/韓民族,通用朝鮮語。

    憲法

    1972年頒布《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憲法》,1992、1998年、2009年、2012年、2013年、2016年進行修訂。

    機構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相當於我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立法權。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相當於我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最高人民會議休會期間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最高人民會議代表由選舉產生,每屆任期5年。2003年9月第十一屆最高人民會議選出議員687名。會議由議長主持,現任議長崔泰福。閉會期間的常設機構為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為金永南,2003年9月當選。•朝鮮國防委員會 朝鮮國家最高軍事領導機關和全面管理國防的機關,由最高人民會議選舉產生,向最高人民會議負責,任期5年。國防委員會由委員長、副委員長、委員組成。委員長統率、指揮全國一切武裝力量,並全面領導國防工作。 •內閣

    政黨

    • 朝鮮勞動黨 朝鮮勞動黨是朝鮮的執政黨,前身為朝鮮共產黨,成立於1945年10月10日,1946年8月28日與朝鮮新民黨合併為朝鮮勞動黨,1949年6月29日與南韓勞動黨合併。建黨紀念日為1945年10月10日,現有黨員400多萬。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金正恩元帥,2012年4月被推舉;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1998年任職,2013年3月,朝鮮第12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七次會議任命朴鳳柱為總理。 •朝鮮社會民主黨 原名朝鮮民主黨,成立於1945年11月3日,由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中小企業家、商人、手工業者、農民和基督徒組成。1981年改稱現名,黨員3萬多人。委員長金英大,1998年8月當選。 •天道教青友黨

  5.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的實際控制區現分9個道、4個特別市。. 北韓行政體系的基本構造如下:. 第一級 : 道 、 直轄市 、 特別市. 第二級: 市 、 區域 [註 1] 、 郡. 第三級: 里 、工人區(又稱 勞動者區 )、 洞 、 邑. 2004年1月9日北韓重編國家行政區劃 ...

  6.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現有28個成建制的城市, 平壤 是北韓唯一的直轄市,也是北韓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開城 、 南浦 和 羅先 則是北韓的3個特別市,其他24個城市均為一般市,其中 清津 、 海州 、 咸興 、 惠山 、 江界 、 平城 、 沙里院 、 新義州 、 元山 ...

  7.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行政區劃 現分9個道、1個直轄市、2特別市和3個特區。 朝鮮行政 體系的基本構造為直轄市、道 - 市、郡、區域 - 邑、洞、里、勞動者區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