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21日 · 儘管原油供給偏緊不過全球經濟成長仍存在不確定性加上油價回升是否會增加美國通膨黏性致使聯準會再度升息因而壓抑油價表現值得關注預期未來油價恐陷高檔震盪。 WTI 成為全球原油期貨最重要合約. 原油市場波動幅度大,宏觀環境、供需因素均會影響油價走向,故投資人可以運用原油期貨規避風險或是尋求套利機會。 其中,由芝商所推出、已有 40 年歷史之久的 WTI 原油 期貨 (產品代碼:CL) 是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合約,近年來每日交易量常常超過 100 萬份合約以上,提供全球投資人直接參與原油市場的交易機會,也是管理油價波動風險的有效工具。

  2. 2023年8月21日 · 儘管原油供給偏緊不過全球經濟成長仍存在不確定性加上油價回升是否會增加美國通膨黏性致使聯準會再度升息因而壓抑油價表現值得關注預期未來油價恐陷高檔震盪。 WTI 成為全球原油期貨最重要合約. 原油市場波動幅度大,宏觀環境、供需因素均會影響油價走向,故投資人可以運用原油期貨規避風險或是尋求套利機會。 其中,由芝商所推出、已有 40 年歷史之久的 WTI...

  3. 其他人也問了

  4. 通貨膨脹使貨幣貶值導致消費品和服務價格上升而生活成本的上升反過來會影響個人的可選消費支出和經濟增長最近油價快速上漲市場對於美國通脹率再次回升的擔憂情緒再次升溫從歷史上來看油價上漲跟通脹存在相關性不過有證據顯示油價和通脹的這種聯繫數十年前就開始脫鉤。 Path Trading Partners的聯合創始人Bob Iaccino表示,上世紀70年代油價飆升之後,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已減弱。 油價如何影響宏觀和微觀經濟? 油價上漲會帶動各種產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進而可能導致可選消費支出的下降,最終引發經濟增速放緩甚至是經濟衰退。 過去3次經濟衰退之前都有出現油價大漲的現象。

  5. 2021年10月26日 · Jack Janasiewicz. 可支配所得. 油價. 能源支出. 通膨. 文/Jack Janasiewicz 法盛投資管理(Natixis Investment Managers)投資組合經理兼首席投資組合分析師. 西德州中級原油WTI在新冠疫情期間曾一度跌到每桶32美元現在已回升至80美元附近而自8月中旬以來油價飆升27也引起了一些擔憂近期油價飆漲是否會成為市場逆風? 投資者應該要留意嗎? 關於油價飆漲,有幾件事得思考。 對市場的影響可能通過三方面產生:通膨上升、可支配所得減少,以及獲利率遭到侵蝕。 在通膨方面,重點是要區分通膨是受需求或供給驅動。 需求驅動的通膨可以通過央行貨幣政策直接解決。 經濟正蓬勃復甦,需求推升了對石油的需求,進而推高了油價。

  6. 2023年8月18日 · 儘管原油供給偏緊不過全球經濟成長仍存在不確定性加上油價回升是否會增加美國通膨黏性致使聯準會再度升息因而壓抑油價表現值得關注預期未來油價恐陷高檔震盪。 WTI成為全球原油期貨最重要合約. 原油市場波動幅度大,宏觀環境、供需因素均會影響油價走向,故投資人可以運用原油期貨規避風險或是尋求套利機會。 其中,由芝商所推出、已有40年歷史之久的WTI原油期貨 (產品代碼:CL)是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合約,近年來每日交易量常常超過100萬份合約以上,提供全球投資人直接參與原油市場的交易機會,也是管理油價波動風險的有效工具。

  7. 2022年4月8日 · 數據似乎指出雖說原油是通膨的驅動因素之一中短期而言可能不會直接因實際利率變動而受到正面或負面影響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會影響原油價格包括地緣政治與供給或需求突然增加也可能單純只是能源價格在通膨中占據重要地位而原油理所當然屬於能源的一部分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第一是原油價格攀升是加劇通膨的重要成因第二則是經濟景氣蓬勃與需求旺盛導致油價上漲這個結果。 雖說原油價格通常在開始升息循環後的六個月或12個月內會上漲,但兩者不一定存在因果關係。 本文作者Bob Iaccino是Path Trading Partners市場策略長。

  8. 2021年10月10日 · +A -A. 加入收藏. 上周市場消息特別多OPEC+拒絕了增產建議石油價格大幅上升天然氣價格暴漲之後出現劇烈回調美國國會延長財政天花板至12月3日國債市場慶幸但整周不敵通膨陰影輾轉下挫岸田文雄公佈內閣名單日經指數卻不給面子非農就業增加遠遠弱國預期美股順勢調整不過全周S&P500還是升的。 美元指數上周微跌,黃金也見下挫,比特幣明顯上揚。 除此之外,G20國家財長同意推出全球最低企業稅,130個國家簽署文件。 中美高層外交官在蘇黎世會面,兩國關係出現緩和跡象。 紐西蘭7年來首次加息。 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又現疲態. 美國九月非農就業人數增長只有194K,遠遠低過市場預計的500K和上月的364K,連續第二個月大幅低於分析員預期中位數,而今年以來平均每月增加56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