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18日 · 《魔笛》在經過改編後,使得故事內容和人物關係更為複雜化;劇情的變化起因於席卡內徳生意上的競爭對手── 馬里內俐(Marinelli)──所經營的歌劇院已經搶在《魔笛》之前上演了跟《魔笛》同樣取材於《路路或魔笛》的歌劇,此劇名為《吹低音號的卡斯巴爾,或是魔法齊特琴》(Kaspar der Fagottist, oder die Zauberzither),該劇演出非常成功, 因此席卡內德也不得不大幅地更改故事內容。 《魔笛》登場角色. 角色表格取自 維基百科.

  2. 2010年5月15日 · 這部歌劇給人印象最深刻應該是帕帕基諾歌曲中所見單純童謠世界,其中兼備尊嚴與人性祭司合唱與薩拉斯托詠嘆調,用莊歌劇冷峻樣式寫成夜后詠嘆調,以及帕帕基諾和帕帕基娜兩人合唱諧歌劇般喜劇樣式等。

  3. 1791年7月,莫札特譜曲到一半時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利奧波德二世 加冕禮慶典上指揮他另一部義大利語歌劇《狄托仁慈》,同時,他又接受了法蘭茲·馮·瓦爾塞格委託,寫一部悼念伯爵亡妻《安魂曲》。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魔笛莫扎特三部最傑出歌劇中的一部,這部歌劇取材於詩人維蘭德(C.M.Wieland,1733-1813)的童話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中一篇名為〈璐璐的魔笛〉(Lulu oder die Zauberflöte)的童話,1780年後由席卡內德改編成德語歌劇

  6. 由《魔笛》作词者伊曼纽尔·席卡内德亲演帕帕基诺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18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使其音乐语言更为

  7. 摘要. 本文從《魔笛》劇本的文化脈絡中,整理出劇本受到十八世紀中葉以後,魔法題材在劇院流行的情形,《魔笛》所呈現的深刻內涵方面,其實也是受到十八世紀文學上教育小說的影響,刻畫出《魔笛》主角塔米諾追求理智與知識力量的過程。. 十八世紀的 ...

  8. 簡而不致陋的地步,簡卻不減得過頭,臺北愛樂歌劇坊推出的《魔笛》出乎意料的豐富。 布景利用多重移動布板,方便重整空間,調整走位,更易於燈光投射效果。 雖號稱選粹,其實音樂的部分,除了顯然精省人力,排除合唱部分(蒙諾斯塔托一人就抵一團), 大抵還算完整。 主要刪除部分在於對白,原劇的所謂Spiel演的部分。 不過《魔笛》是全球演出最頻繁的歌劇之一,在歐美也經常以各種改編形式出現:不但有專門給兒童觀賞的版本,也又不少偶戲劇團(marionette theater)純以偶戲演出,配合唱片錄音,給觀眾欣賞。 改編形式寬鬆,向來是此劇特色。 演出的歌者不但演很大(尤其全場帶動氣氛的捕鳥人), 演更大的是說書人,不但扮演敘事者解說劇情的角色,更扮演了莫札特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