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時間折扣型,不急著做。很多事之所以被「冷處理」,通常是因為它們沒有急迫性。比如整理書桌、清掃房間、做退休規劃等等,就算明天不開始做,也不會有什麼危害。
    • 效率拖延型,不曉得如何起步。有時我們會拖延,其實只是不知道怎麼開始。尤其當我們遇到一件沒做過的事,往往會感到無助,導致壓力驟增、腦中一團亂。沒人喜歡感到徬徨無助,所以通常會逃避,選擇去忙別的事。
    • 完美主義型,害怕失敗。有些人會拖延,是因為害怕失敗,索性什麼也不做。對他們來說,與其被認為「能力不夠」,寧可被評價成「不是不會做,只是懶得做」。
    • 高壓自虐型,抱佛腳的效果更好?你應該遇過這種人:平常不念書,考前才卯起來抱佛腳,結果考得比按時複習的人還要好。有些人因此認為:反正更早開始,成效也不會比較理想,乾脆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用時間壓力逼出實力。
  1. 2020年12月9日 · 拖延背後的一些核心信念. 1. 恐懼失敗:完美主義. 有的人一直在等待一個「完美」的時機,讓自己準備到「完美」的狀態,才會動手去做一件事。 做的過程中不允許有任何瑕疵,也不能接受結果的失敗。 為什麼有人會有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他們並不是擔心失敗本身,而是害怕失敗之後別人的評價。 他們擔心被別人評價為笨、無能、沒有價值。 與其這樣,不如被評價為懶惰或者拖延。...

  2. 2021年4月1日 · 慣性拖延不但會引發焦慮煩躁等身心問題,也會拖累睡眠和生活品質;慣性拖延甚至恐誘發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研究發現,愛拖延的大學生成績更差,也更容易生病;選擇拖延,會導致較高罪惡與焦慮感,也會引發低自尊、精神狀態差,最終誘發憂鬱症、暴食症等精神疾病。 (有些人認為時間壓力才能逼出實力,所以選擇策略性拖延、熬夜趕工。 圖片來源 / Unsplash)...

  3. 2018年7月14日 · 拖延是一種普遍、幾乎無所不在的現象,這使得了解它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如何應對變得更加重要。. 「拖延的定義不只是避免或延遲工作,」美國心理學會組織卓越中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 Center for Organizational Excellence)主任大衛.巴拉德 ...

    • 憂傷小丑?喜劇演員的心理特質
    • 被接納的需求
    • 是喜劇演員也是社會學家
    • 幽默的長壽
    • 天然的止痛劑
    • 笑看生死

    1981 年,紐約州立大學雪城分校的心理分析師西摩爾.費雪(Seymour Fisher)與若達.費雪(Rhoda Fisher)發表研究結果,他們並不支持傑納斯所謂「喜劇演員是憂傷小丑」的說法(編按:許多人認為喜劇演員得在舞台前、舞台後承受高度的壓力,不管他們現實生活中發生什麼事,總得每晚登台作秀製造效果,有些演員甚至因此受憂鬱症、躁鬱症所苦,也因此大眾對喜劇演員往往有「喜劇演員其實是憂傷小丑」的印象)。 費雪兄弟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四十多位知名的喜劇演員與小丑,包括席德.西薩(Sid Caesar)、傑奇.梅森(Jackie Mason)、小丑布林可(Blinko the Clown),並出版《假裝世界永遠滑稽》(Pretend the World Is Funny and Foreve...

    另一方面,費雪兄弟也檢視喜劇演員與小丑的童年經驗,他們說受訪者大多從小就開始走這一行,小時候通常是班上的活寶。他們常開老師的玩笑,這點也符合幽默的「優越」論。有一位表演者記得老師叫他到黑板拼「petroleum(石油)」一字,他馬上走到前面,拿起粉筆寫下「oil」。 專業喜劇演員通常出生低收入戶,童年不是過得很好,所以他們的表演可能是想獲得觀眾的喜愛,藉此彌補童年的缺憾,有很多實際證據支持這點。伍迪.艾倫曾說「被接納的需求」是他想要變得風趣的主要動力之一。傑克.班尼(Jack Benny)不喜歡在古巴度假,因為那裡沒人認得他。W.C. 菲爾茲(W.C. Fields)曾經提到他喜歡讓人發笑是因為「⋯⋯至少在那短暫的時刻裡,大家是愛我的。」

    費雪兄弟研究的第三方面是檢視與好笑有關的心理特質,有些演員坦承他們對人與行為很好奇,他們會不斷觀察別人的生活細節,直到發現一些小特質可以拿來當新的笑話或表演題材為止。 費雪兄弟發現喜劇演員與社會科學家有很多相似處,他們認為這兩種人都時常注意人類行為的新鮮面,唯一的差異在於喜劇演員用這些觀察讓人發笑,社會科學家則是以這些觀察做為學術論文的基礎。我畢生都在研讀社會科學家的文獻,所以我想主張這種分法並無法清楚區隔這兩種人。 費雪兄弟也檢視喜劇與不安之間的關係,一般人看到墨漬時,通常會看到一個影像,然後才發現墨漬可能有不同的觀察方式。 仔細分析喜劇演員從墨漬中看到的圖案後,費雪兄弟的結論是,他們的受試者常會把墨漬想像成「好的怪獸」,把有威脅感的圖案轉變成比較親切的感覺。「噴火龍」會變成被誤解的高貴角...

    很多人都曾經對喜劇根本上和憂傷與精神病有關的說法提出質疑,費雪兄弟並不是唯一的學者。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詹姆斯.羅頓(James Rotton)深入探討霍夫曼(Hoffman)的《過往娛樂名人》(Entertainment Personalities of the Past),了解知名喜劇演員的出生與死亡年份,並以同年出生的非喜劇藝人當對照組註一。 羅頓在名為〈幽默與長壽:搞笑演員較長壽?〉(Trait Humor and Longevity: Do Comics Have the Last Laugh?)的論文中說明研究的結果,他主張喜劇演員和其他藝人的死亡年齡差不多。後續關於喜劇演員死因的研究註二也顯示,他們並沒有比較常因心臟病、癌症、肺炎、意外或自殺而身亡。 總之,沒有證據顯示每晚必須搞...

    羅頓也依循同樣的邏輯,檢視觀賞不同影片對整型外科病患的復原有何影響。他請一組病患從《香蕉》(Bananas)、《站在子彈上的男人》(Naked Gun)、《金牌製作人》(The Producers)等等喜劇片中挑選,但不讓另一組看任何可能讓他們微笑的影片,而是叫他們從《南海天堂》(Brigadoon)、《北非諜影》(Casablanca)、《第七號情報員》(Dr. No)等「嚴肅」片單中選片。研究人員秘密追蹤病患由自控式裝置中使用的止痛劑藥量。觀賞喜劇的人使用的藥量比觀賞嚴肅電影者少 60%。 在另一個有趣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又找另一組病患,不讓他們任選喜劇片,而是叫他們看別人幫他們挑的影片,這組使用的止痛劑比另外兩組都多,這證明觀賞讓你笑不出來的喜劇比什麼都還痛苦。

    最後,有一群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立下模擬遺囑,開自己的死亡證明(包括估計的死亡日期與死因),寫自己的喪禮追悼文,研究人員發現喜歡笑看人生的人比較不覺得這有多難。在比較實際的情境中,也出現同樣的現象。輔導員訪問失去伴侶半年的人,發現能笑看生離死別的人比較能接受那個情境,繼續過日子。 不過,就像笑話實驗室收到的一則笑話所說的,笑看生死也有可能出現太誇張的情況:

  4. 2021年10月11日 · 我們又是為什麼「明知會沒好下場,卻不斷拖延」呢? 實際上拖延症是一種「對抗痛苦」的方式──你執行這項任務會不愉快(困難、無聊、痛苦),所以你拖延它;或是你擔心自己會做得不夠好──一位 完美主義者── 那麼不去做就永遠不必面對失敗。

  5. 2020年4月12日 · 為何會拖延? 對大學生來說,開學日就像是 起跑的槍響 ,從那天起到寒/暑假來臨,生活彷彿被各種「死線」(Deadline) 追著跑。 其實我們知道,這些待辦事項「理論上」是做得完的 (不然應該第一週就退選了吧…) ,但到實際行動時,卻常把事情壓到最後 ...

  6. 其他人也問了

  1. 為什麼會拖延?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glorycloud.tv

    Uplifting Worship Music for Jesus. Worship Jesus together with FREE worship music that bring peace and hope. Sound of Hea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