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日 · 遵循這種傳統觀念的人們,特別是女性,人生某一時段大量時間需要「奉獻」給家庭和孩子。 在很多傳統觀念較強的社會,女性選擇不生孩子甚至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嘲諷和壓力。 然而近年來,特別是在已經進入後工業時代的歐美等社會相對更加富足,生存壓力相對較小的社會,人們必須結婚養孩子的傳統觀念正在被打破,有越來越多的伴侶或個人選擇聚焦個人生活而終生不要小孩。...

    • 遵循这种传统观念的人们,特别是女性,人生某一时段大量时 ...

  2. 2023年11月2日 · 許多言論提到美國女性正在減少生育、家庭變得愈來愈小、無子女的趨勢抬頭,人們都問著相同問題: 為什麼為什麼現在年輕女性搞砸我們哺乳類動物身體一項真正基本功能?

  3. 2021年9月15日 · 要不要生小孩?. 科學分析:這個選擇讓人生更幸福. 曾幾何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被認為是社會常理。. 人類社會曾長期把適齡結婚、生育、撫養子女看作為人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遵循這種傳統觀念的人們,特別是女性,人生某一時段大量時間需要「奉獻 ...

    • 為什麼要不要孩子的家庭?1
    • 為什麼要不要孩子的家庭?2
    • 為什麼要不要孩子的家庭?3
    • 為什麼要不要孩子的家庭?4
    • 為什麼要不要孩子的家庭?5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10月15日 · 要(重新)建立一個能分擔父母重任、共享養育孩子喜悅的社群,需要一些人主動積極去關心非親生孩子,透過投入密集時間與物質等具體方法,為有孩子的朋友或社群適時伸出援手。

    • 理性選擇理論。台大社工系教授王麗容指出,McDonald等人口學家提出「生育與否是一種理性思考的選擇」,主要源自經濟學的分析,包括:1.機會成本論:個人和家庭所要付出的代價,像是辭職回家照顧小孩、無法加班、影響工作升遷等,一般來說女性所付出的機會成本較高,「教育程度愈高,機會成本也愈高,」王麗容說。
    • 預防風險論。比起理性選擇的人,追求家庭效用極大化,「許多人不生小孩是因為,要避免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的未來,對小孩或是家庭的影響,」王麗容說。風險因素包括:環境景氣、家庭經濟、工作發展、子女教育、夫妻關係等。
    • 子女品質和數量選擇論。由1992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Becker提出,人對生育選擇的背後因素,是在數量和品質之間做選擇。李順發指出,過去死亡率高需要多生幾個小孩分散風險,如今在家庭資源有限情況下,父母選擇降低生育數、集中投資。
    • 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李順發指出,當經濟發展帶來所得提升的效果時,家庭可以負擔、養育更多的小孩;當薪水提高,養小孩的機會成本也隨之提高,此即為替代效果。
  6. 2023年1月18日 · 編這本書時,我時常想起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開篇那句有關「幸福家庭名言,還想杜撰出一個翻版:所有想要孩子的人都一樣,而所有不想要孩子的人各有各的道理。.

  7. 2023年11月16日 · 為什麼不生小孩?」是個在當代很常見的問題。逢年過節、親友團聚,「要不要生」的問題除了引發空氣一陣尷尬,也可能讓被問者陷入自我懷疑的迴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也對這些對話感到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