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7月1日 · 新型冠狀病毒專題報道. 就業形勢嚴峻. 疫情蔓延導致許多人失業還有許多人眼睜睜看著自己收入減少各主要經濟體的失業率大幅攀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在美國,失業人口的比例已達到10.4%,這標誌著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之一的十年擴張已經結束。 部分行業(例如旅遊業或酒店業)受隔離防疫措施打擊,數百萬業者加入了政府支持的職位保留計劃,即停薪停職,「下崗」待工。...

  3. 2022年5月23日 · 本土疫情擴大加上美國升息俄烏戰爭等因素通膨不斷升溫使國內經濟飽受衝擊市場預估今年我國經濟成長率難保4失業率雖然看似穩定但預估5月也會再攀升最新的無薪假統計數據也創新高餐飲業更是最大受災戶4月營收年減5.8%,結束連續6個月的正成長。 《ETtoday新聞雲整理各項經濟數據因疫情而遭受何種衝擊。...

  4. 2020年3月5日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近警告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今年或會出現2009年以來最慢的增速。 OECD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只能同比增長2.4%。 組織在去年11月時的預測是增長2.9%。 該智庫還指出,要是出現「長期且更密集的」疫情爆發,為了抗疫而讓工廠停工,工人留家,那麼2020年的增長率將進一步降至1.5%。 衝擊全球股市....

  5. 去年3月台灣疫情開始升溫對經濟活動的衝擊明顯擴大。 從 協議減班 的實施勞工人數資料觀察,去年2月底僅1,662人,3月底增加至7,916人,隨後一路增加至去年6月底達到31,816 人為高峰。 然而,協議減班統計僅限於有向勞政單位申報的廠商,實際上有更多廠商並未依規定申報,無法反應整體勞工的全貌。 因此,我們改以主計總處的人力資源調查統計月報中「因經濟因素致週工時未達35小時」的就業者人數資料,觀察勞工遭遇工時縮減的情形。 週工時未達35小時代表一週工作不滿5天,從去年2月開始此數字即已超越前年,到了5月疫後增加人數更是高達28萬人,是申報協議減班人數的數倍以上。

  6. 疫情發展與國際經濟衝擊. 全球目前感染新冠肺炎案例數. 截至2020 年3 月13 日,全球感染新冠肺炎人數已超過12萬人,預期人數會持續上升。 除中國外,韓國義大利法國西班牙伊朗為重災區,而疫情已遍佈全球超過100個國家。 資料來源: Bloomberg, 2020/3/13. 國際經濟遭受重大衝擊.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今年3 月將全球2020 年GDP 成長預測由2.9% 下修至2.4%,而中國的增長可能來到5% 以下,但2021 年有機會回升至6.4% 的成長。 根據Bloomberg 評估,疫情可能造成全球經濟2.7 兆美元損失。 國際信評公司標準普爾(S&P Global ratings) 將2020 年亞太區GDP 成長率從4.8%下修至4% 。

  7. 2023年4月14日 · 疫情對旅遊業商業和經濟造成巨大衝擊香港國際機場的飛機起降量下降49%旅館入住率從83%跌至歷史新低的17%新加坡航空和中國航空公司分別取消50%和78%的航班台灣SARS確診個案為346例死亡數卻高達73人致死率21%高於全球平均值連帶打擊經濟表現——2003年台灣第2季經濟成長率為負1.15%令處於低谷的房市和股市雪上加霜。 A Flourish data visualization. 恐慌蔓延 房市股市急跌. 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2001年台灣房地產市場處於10年低谷,當時政府推出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政策盼刺激房市,然而2003年發生SARS疫情帶來恐慌信心危機,原本即將反彈的房市遭受重擊。

  8. 2021年2月20日 · 2021年02月20日. COVID-19是全球緊急突發性公衛事件再加上美中貿易戰及地緣政治緊張引發一連串複合性併發症且環環相扣造成許多產業供應鏈斷鏈危機更令人憂心的是各個主要國家間缺乏互信與合作將導致保護主義成為主流因此各個國家及企業開始思考提高產業供應鏈韌性和國家安全的重要。 COVID-19大流行被視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可能對人類造成哪些深沉的改變? 可能變化一:全球化腳步放緩、走向區域化. COVID-19疫情導致企業回流或分散生產基地,以降低因疫情管制而造成無法生產之風險。 然而,政治領導人將需要很強大的自律才能維持國際合作,而不是退縮到地緣政治紛爭之中。 可能變化二:新保護主義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