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8日 · 在癌症疼痛部分奇美醫院講座教授王志中簡報說明不同的癌症可能有不同的疼痛原因及疼痛表現造成癌痛原因大致可分成腫瘤侵犯癌症檢查或治療尚未識別的因素這3大類在治療癌痛時以緩解疼痛恢復生活功能提升生活品質為照護目標。 至於所謂的慢性疼痛,王志中表示,定義為超過3個月的非癌疼痛,造成的原因常較複雜,一開始可能是因軀體、內臟或由神經系統受到傷害所引起。 王志中說,後來會加入了許多其他因素,共同促成疼痛的慢性化,例如長期睡不好、工作壓力大等,慢性疼痛多半是習慣病,治療的策略應針對慢性疼痛形成的原因,以多面向照護方式進行。 尤其是病人的自我身心照護很重要,王志中舉例如培養運動習慣、維持良好睡眠品質、均衡健康飲食、滋潤心靈及尋求支持的力量等,都有助緩解疼痛。

  2. 2023年10月21日 · 王柏凱主任介紹疼痛科為專門研究及治療各種疼痛狀況的醫學科別找出病人疼痛背後的真正原因提供綜合性的治療計畫包含介入性治療藥物治療來控制疼痛介入性治療分為神經調控治療與結構治療神經調控治療包含神經阻斷術硬脊膜外注射術高頻熱凝術等結構治療則是包含韌帶肌肉關節注射治療以及神經沾黏剝離術 (神經鬆解術)、椎間盤注射玻尿酸注射增生療法/再生療法等。 不僅能用於治療常見的膝蓋疼痛的問題,還有現代人常見的頸椎痛、五十肩、肩關節炎、下背痛、坐骨神經痛、骨刺等,以及其他疼痛包含三叉神經痛、足底筋膜炎、 疱疹神經痛 (皮蛇痛)等都能在疼痛科得到改善。

  3. 2023年3月22日 · 新光醫院疼痛科主任陳瑞源今天在記者會表示林姓婦人並不是診間少見個案慢性疼痛是一種疾病是持續6個月或以上藥物治療未能舒緩的痛楚推估台灣恐怕有超過30幾萬人為其所苦研究顯示慢性疼痛影響情緒睡眠及生活品質很多患者甚至需要吃安眠藥才能一覺好眠陳瑞源說這些會嚴重影響生活的痛除了常見的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還有因外傷導致的複雜性局部疼痛神經根病變及周邊神經病變等疼痛當疼痛反覆發作時建議先找出病因再循序漸進使用止痛藥介入性治療或手術來減輕疼痛

  4. 2023年11月24日 · 疼痛是很基本的疾病徵兆或表現常見如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等等許多民眾解決疼痛的方式就是服用止痛藥或求助於疼痛科門診進行治療。 花蓮慈濟醫院中西醫合療研究中心謝郁華博士表示,除了一般人熟悉的西醫止痛,中醫師經過疼痛評估與辯證論治,能藉由針灸療程有效緩解病人疼痛,其中廣泛被使用的「電針療法」可多管齊下提高人的「痛閾」,達到止痛目的,改善生活品質。

  5. 2020年7月31日 · 關節肌腱痠痛 發炎血管栓塞術止痛效果佳. 2020/7/31 12:11.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31日電不少人關節肌腱痠痛熱敷拉筋都沒效即使吃藥復健還是痛這種慢性發炎和疼痛不會危害生命卻相當擾人成大醫院建議透過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術介入治療止痛效果佳成大醫院介入性醫療中心醫師王博今天指出,一名76歲張姓老婦左側膝蓋疼痛逾2年,長期使用止痛藥,用過貼布,打過關節內注射,也做過復健等治療,疼痛依舊,疼痛指數(最高10分)9分,走路沒多久就會痛,不吃藥會痛到無法入睡。 老婦就診後,確認是膝蓋退化性關節炎。 影像評估,老婦關節狹窄,骨刺增生,且在動脈血管攝影下找出增生的發炎血管,老婦接受發炎血管栓塞術治療後,疼痛指數降到2分,疼痛大減。

  6. 2024年5月1日 · 民眾若常腳麻腳痛傷口難癒合等疑似症狀可至心血管科透過超音波血管攝影等確認病灶。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下肢動脈阻塞治療可分為藥物、外科繞道手術及俗稱為「通血管」的血管腔內手術。 張釗監說,陳先生以下肢動脈血管整型介入術打通阻塞,返家後腳痛症狀改善,在成功戒菸、規則服藥及定期門診追蹤,多管齊下,陳先生不再腳酸麻痛,終於能繼續陪太太上街買菜。 張釗監提醒,血管保養是全身性的,除少油、少鹽及高纖飲食習慣調整,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須妥善控制,戒菸更是避免血管繼續受到傷害的重點;另外末端肢體保暖、運動訓練、控制體重等,同樣對下肢動脈保養有所幫助。 (編輯:陳政偉)11305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7. 2024年5月21日 ·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1日電54歲林姓男子長年來飽受臉部三叉神經痛折磨近半年更嚴重到無法飲食刷牙連說話都感到劇烈疼痛就醫發現原來是小腦內的脊椎動脈嚴重壓迫三叉神經手術順利改善。 人體總共有12對腦神經,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三叉神經是其中的1對混合神經,既含有能夠控制咀嚼肌的運動神經,同時也有收集小腦及面部資訊的感覺神經。 徐賢達解釋,三叉神經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經,有3條分支,分別為分布在前額區塊的眼神經支、臉頰區塊的上顎神經支以及下巴區塊的下顎神經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