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皇帶魚 (學名: Regalecus glesne),又稱 龍宮使者[2] 、 鯡魚王 、 海魔王 、 地震魚 、 白魚龍,為 條鰭魚綱 月魚目 皇帶魚科 的其中一 種。 特徵. [編輯] 1895年的皇帶魚素描圖. 皇帶魚身體側邊扁平,為銀白色,各魚鰭為鮮紅色;呈現長條狀魚口朝上方且能向前伸出,沒有鱗片,背鰭長;特徵是魚頭有6根絲狀的鰭條,腹部鰭也有成絲狀的鰭條。 [3] 習性與分布. [編輯] 皇帶魚通常生活在200至500公尺的海域,屬於肉食性生物,以小型魚類作為主食。 [3] 皇帶魚通常分佈在 深海 、 印度洋 及 太平洋,北緯72度至南緯52度 亞熱帶 深海裡,由於捕獲數量稀少,科學家對其習性所知甚少。
皇帶魚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皇带魚 (學名: Regalecus glesne),又称 龍宮使者[2] 、 鯡魚王 、 海魔王 、 地震魚 、 白魚龍,為 輻鰭魚綱 月魚目 皇帶魚科 的其中一 種。 特徵. 皇帶魚身體側邊扁平,為銀白色,各魚鰭為鮮紅色;呈現長條狀魚口朝上方且能向前伸出,沒有鱗片,背鰭長;特徵是魚頭有6根絲狀的鰭條,腹部鰭也有成絲狀的鰭條。 [3] 習性与分布. 皇帶魚通常生活在200至500公尺的海域,屬於肉食性生物,以小型魚類作為主食。 [3] 皇帶魚通常分佈在 深海 、 印度洋 及 太平洋,北緯72度至南緯52度 亞熱帶 深海裡,由於捕獲數量稀少,科學家對其習性所知甚少。
近期研究指出本屬兩種,勒氏皇帶魚與皇帶魚(Regalecus glesne),兩者主要差異在於後者第一冠具6-8延長鰭條,第二冠具5-11分離且延長之鰭條,肛門前鰭條90-120,總背鰭鰭條414-449,腹部脊椎骨45-56,以及具有33-47鰓耙。
皇帶魚. 皇帶魚為深海魚,牠們的體型細長,體色為銀色並有著鮮紅色的魚鰭。. 由於皇帶魚棲息在遠洋的深海中,因此尚未釐清牠們的生態細節。. 皇帶魚會順著海流,傾斜著身體並以踩水的方式,搖搖晃晃地移動。. 在淺灘迷路的皇帶魚很為罕見。. 學名 ...
皇帶魚( Regalecus glesne),又稱布倫希爾蒂,俗名 龍宮使者 、 白龍王 、龍王魚、大帶魚、大鯡魚王、搖槳魚、胖魚、 買牛 、蠻、豬精、 百牛 、 地震魚,為 輻鰭魚綱 月魚目 皇帶魚科 的其中一種。. 廣布於熱帶深海。. 它是海洋中最長的 硬骨魚,體亮銀色 ...
全世界僅2屬3種,分別為皇帶魚(Regalecus glesne)及勒氏皇帶魚 (Regalecus russelii),兩者總鰓耙數40-58,以及少耙皇帶魚(Agrostichthys parkeri),鰓耙數8-10(Nelson, 2006),而前者體長可達11公尺,是硬骨魚類最長體型的魚種(Roberts, 2012),臺灣有一種勒氏皇帶魚之紀錄 ...
近期研究指出本屬兩種,勒氏皇帶魚與皇帶魚 (Regalecus glesne),兩者主要差異在於後者第一冠具6-8延長鰭條,第二冠具5-11分離且延長之鰭條,肛門前鰭條90-120,總背鰭鰭條414-449,腹部脊椎骨45-56,以及具有33-47鰓耙。. (何宣慶 2013/01)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2019年2月3日 · 近日台灣一釣友捕獲一條難得一見的皇帶魚,皇帶魚俗稱地震魚,屬於深海魚類。 極少有機會捕獲它,部分網友猜測可能與近期地震活動頻繁有關,導致皇帶魚跑到近海避難。
2024年5月8日 · 皇帶魚為棲息於中深水層的魚類,除攝食或交配繁殖偶有接近淺水或洋面,否則不輕易現身,因此有著「龍宮使者」的稱呼。 漁民多認為在地震後可相對頻繁的捕獲這類特殊魚種,因而給了「地震魚」的稱號。
2020年7月21日 ·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表示,本港海域短期內發現3次罕見的皇帶魚,形容情況不尋常,相信是皇帶魚的棲息地「出咗問題」,又指皇帶魚是深海魚類,正常情況下是魚身垂直地移動,如出現在淺水處「打橫游」即是危險警號,如未能及時返回深海位置就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