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30日 · 被撞或撞毀第三者車輛 車保提供甚麼保障? 一般而言,「全保」汽車保險會因應投保人車輛的市值、性能、司機的駕駛紀錄、駕駛年資、年齡、職業及索償紀綠等,而釐定保費的高低。 若如「P牌」事主般撞毀第三者的車輛,「三保」汽車保險會賠償該名車主的損失。 以滙豐 「汽車萬全保」為例,「三保」及「全保」計劃均為第三者財物損失提供200萬元或以上的賠償。 若所屬座駕被第三者撞毀,則需向該名車主的「三保」追討損失。 如果車輛的損毀程度嚴重,雙方未能即時和解,應先報警及通知雙方保險公司,讓警方紀錄在案,以便進行後續的和解、追究、賠償等跟進程序,待法庭判定意外責任後,肇事車主的「三保」會為被撞一方提供賠償。

  2. 2021年7月6日 ·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偷取大額轉帳時銀行發給大家的SMS 一次性驗證碼(OTP),那騙徒會在大家手機上偷安木馬程式來閱讀大家的SMS嗎? 其實騙徒極少極少會這樣做,因為1)如果本身技藝那麼高超,一開始就不用發釣魚短訊給大家啦;2)現在很多銀行Apps都會在每次登入時,先掃描整台手機有沒有可疑軟件,所以如果要安裝木馬程式實在是一個打草驚蛇的舉動了。 既然Cyber Hacking實在廢時失事,又會打草驚蛇,那Social Hack就是又廉價又高效的方法。 甚麼是Social Hacking? 簡單來說就是扮Friend和扮Staff了。 朋友,我剛用你的電話號碼在華田銀行替你登記了抽獎,大獎是Dyson V8吸塵機一部,你可以把你剛收到的手機驗證碼發給我嗎? 大家可能會說,那麼明顯都有人相信?

  3. 2021年5月11日 · 要懂得利用工具分析指數期貨. 期指與股票有異同,不少用於股票的技術分析工具,同樣可以用於期指,例如圖表形態利淡的雙頂、利好的雙底等,以及指標如RSI及移動平均綫,既可以分析指數成份股,同樣可以用來分析指數期貨。 不過,由於期指的投資周期一般較短,因此在進行技術分析時,應該採用較短的周期如小時圖、日綫圖,而運用周綫圖或月綫圖的機會則相對較低。 大家選擇期指平台時,最好採用分析工具齊全的交易平台,分析與交易可以同時進行。 假如發現道指期貨走勢較佳、恒指期貨走勢較差,則可以考慮買道指期貨、沽恒指期貨,博取兩者走勢的差異。 投資期貨指數要有策略. 期指的定價與指數有關,因此在買入期指時,要先了解指數的成份股。

  4. 2024年4月15日 · 截至3月數據顯示,該基金長短線仍力保不失,表現可觀。 短線:雖然3月升1.97%包尾,但首季升7.87排第一(共四隻同類);近1年升14.84%排第二(共三隻同類);

  5. 2018年10月29日 · 有網民在個人社交平台中分享信用卡被盜用的經歷。 事主某日下午2點多,收到渣打銀行的SMS,指其信用卡有一筆接近2萬元的交易。 渣打於該短訊中要求,若交易為事主本人操作需回覆數字「1」,若需中止信用卡則回覆數字「2」。 由於交易非事主操作,事主回覆數字「2」,該行立即以電話聯絡事主確認交易,成功阻截不法分子的詭計。 信用卡被盜用的短訊. 同類案件屢見不鮮,另一事主的中銀信用卡曾於同一日內進行多次交易,但非事主本人的操作。 事主於收到銀行發出的SMS後,立刻聯絡銀行取消信用卡。 有鑑於交易非事主所操作,最後亦毋須繳付款項。 信用卡被盜用的短訊. 不同銀行所提供的信用卡提示功能均有所不同,以下列出主要銀行的提示功能。 大多數銀行均會透過SMS通知信用卡卡主其交易或簽帳的紀錄。

  6. 2023年7月1日 · 3種方式的利弊. 如果選擇 高鐵 出行,以去深圳為例,在時間方面,雖然西九龍高鐵15分鐘左右就能到達,上車前過關時間難把控,容易錯過班車,加上去到西九龍高鐵站也要一段時間及多花一點交通費。 其次,在價錢方面,從西九龍到深圳位於68元至120元不等,去到深圳可能還需要轉深圳地鐵或巴士到目的地,總體而言並不是很便宜。 不過,如果是住在西九龍附近,這也是一種較便利的出行方式。 如果選擇坐 港鐵 到口岸,同樣以深圳為目的地,在時間方面,以紅磡出發為例,一條都要一個小時,如果要轉可能需要更多時間。 其次,如果遇到人多時間,可能要站到口岸。 在價錢方面,大約需要40多元,雖然比高鐵便宜,但比特價巴士還貴一倍。 不過好處是不用趕時間,按照自己時間隨時出發。

  7. 2019年3月6日 · 1. 於官方途徑下載程式. 在官方網站下載應用程式較為安全,可避免下載帶病毒的應用程式。 非官方平台所提供的應用程式難以保證其真偽及安全,故較易致私人外洩。 2. 下載應用程式前細閱授權資料. 在安裝應用程式前,通常要用戶先授權予該程式。 不少人下載程式時,都不會細看其存取甚麼資料。 以拍照程式為例,存取用戶的電話簿資料可說是不必要。 因此,用戶下載前應留意應用程式是否存取過多資料。 3. 定期檢視應用程式. 定期檢視智能電話內已安裝的應用程式,並應移除不再使用的應用程式。 此舉可避免智能電話內的資料遭應用程式不必要或不經意地查閱/分享/上載。 4. 加密敏感資料. 有不少人為求方便,喜歡把密碼及其他個人資料存到手機內,但這樣易令個人資料外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