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養生茶品草本茶,對人體有保健、調理與養生的功效。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簡易方便的養生茶,對於日常中的小症狀的解除,特別好用。 平常可以購買一些簡易花草或中草藥在家,想喝時,就很方便。 西方人喝花草茶,東方人喝草本茶,已經是時尚風潮,中草藥有增強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對人體有保健、調理與養生的功效。 在【醫食同源】的理論上,養生茶品依體質使用,適用於一般體質,能帶給您健康的身體,這也是中醫預防醫學的貢獻,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依照下列您出現的個人症狀,平常準備一些中藥材,當需要時,在家或公司,就可以迅速泡一杯,相信能減緩您的症狀,也提高一些生活品質。 1.【花旗枸棗茶】補氣補虛. 材 料:花旗蔘(人蔘)6公克、枸杞10公克、紅棗5枚、水1000 ml 。

  2. 控制荷爾蒙時機是由大腦邊緣的下視丘傳達,送至位於下視丘下端的腦下垂體,腦下垂體受到刺激後,便會分泌FSH和LH荷爾蒙;卵巢一接收到這兩種荷爾蒙,就會開始分泌女性荷爾蒙:Estrogen動情激素跟黃體素(Progesterone)助孕酮。 下視丘再依據血液中女性荷爾蒙Estrogen動情激素跟黃體素(Progesterone)助孕酮的量進行調節,如果女性荷爾蒙Estrogen動情激素跟黃體素(Progesterone)助孕酮減少,就命令腦下垂體分泌FSH和LH。 若是女性荷爾蒙Estrogen動情激素跟黃體素(Progesterone)助孕酮太多,就命令腦下垂體減少分泌FSH和LH。 女性月經週期中,荷爾蒙變化,及濾泡生長關係,與子宮內膜變化。

  3. 1. 初經在何時來比較正常,可否將它延期. 一般少女的初經年齡平均是11-13歲,由於氣候、遺傳、營養的影響,初經的年齡會有所不同,最早可能為10歲,最晚為18歲。 初來時月經為暗紅色月經期不規則,經量也不多,因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尚未完全成熟,需等到身體成熟後,才逐漸形成週期性月經。 現代人愈來愈早熟,初經的平均年齡,已提早大約是十二歲,您小女兒的初經的年齡是11歲,算是正常。 已屆青春期的初經,身體的內分泌發育成熟,無法用中藥將初經停止或延期。 2. 若無法使 (初經)晚點到,那經後如何調理她的身體,以利日後經期能順。 十至十五歲是兒童進入青春期【期】,發育最旺盛的階段,把握青春期,借助中藥調理體質,使其發育更完善。 青春期的發育,需要蛋白質、鈣質、鐵質的營養。

  4. 331柴葛解肌湯】 二、發表劑.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解肌清熱。 Dr.Yang複方科學中藥. (7)備註: 本方以感冒風寒,用桂枝湯或麻黃湯,予以發表,均未見效,不但不出汗,反而熱勢增盛,口渴身熱,四肢煩疼,尤以上部熱鬱特甚,甚至呈現譫語狂躁之狀者為目標。 方中羌活,能散太陽不盡之邪;葛根白芷,可解陽明正病之; 柴胡則用以防少陽初入之邪;佐以石膏黃芩,清其裏熱;復用芍藥收斂,使散而不令過汗;桔梗載諸藥上行,甘草和諸藥而通調表裏;互相協力,共奏解肌清熱,緩急止痛之功。 PS: 「本資料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doctoryang.info.

  5. 作 法: 材料入鍋中,加1200西西水煮,水滾後轉中小火煮30分鐘,當茶飲,早、中、晚溫服(人參、紅棗可食)。 服用天數:每日1劑,7日為1療程。 滋補功效:補氣補血、溫補的強壯方。 適 用:溫補氣血、諸虛百損、產後氣血雙補。 服用注意事項: 1.一般體質皆可飲用。 2.燥熱體質者宜減量飲用。 3.感染症,感冒發燒者禁用。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1787.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8-09-14 |瀏覽9844|回覆0 |.

  6. 本篇介紹【收澀藥】: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1.固表歛汗 --常用藥物如:浮小麥 。

  7. 顏面神經麻痺是急性發作以單側面部麻木、口眼歪斜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又稱為面神經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40歲最為常見,男女機會相等,絕大多數為單側性,雙側者少見,沒有明顯季節性變化。 根據統計每年在10萬人中就有15至40個病例,臨床上有嘴歪(歪向健側),額頭皺紋無法上舉,眼睛無法閉合,或兼有顏面腫脹,淚液減少,耳朵疼痛,耳鳴耳塞,味覺消失,頭痛等症狀。 顏面神經麻痺須辨別診斷2種病因. 顏面神經麻痺可區分為兩種,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及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痺。 兩者在診斷上的區別如下: 一、【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常見於腦出血、腦血管栓塞、腦腫瘤等疾病,麻痺只是附帶症狀,應治療腦疾病而非治療麻痺。 其臨床表現(1)額部皺紋正常,能閉眼(2)皺眉、面部反射仍存在(3)下眼瞼下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