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翠亨村广东省 中山市 南朗街道 下辖行政村,是 孙中山 的故乡, 孙中山故里旅游区 、 中山纪念中学 所在地,西环 五桂山 ,东临 珠江口 伶仃洋 ,南连 珠海市 ,至今仍保留大量具传统岭南建筑风格的民居,2007年6月,翠亨村入选第三批 中国历史 ...

  2. 翠亨村 , 廣東省 中山市 南朗街道 下轄行政村,是 孫中山 的故鄉, 孫中山故里旅遊區 、 中山紀念中學 所在地,西環 五桂山 ,東臨 珠江口 伶仃洋 ,南連 珠海市 ,至今仍保留大量具傳統嶺南建築風格的民居,2007年6月,翠亨村入選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1] 。 2012年,列入首批 中國傳統村落 名錄 [2] 。 歷史 [ 編輯] 翠亨村據傳建於 清朝 康熙 年間,原名蔡坑村, 道光 初年因附近山林青翠改稱「翠亨」 [3] 。 1986年,以翠亨村為鎮區設 翠亨村鎮 ,1998年併入 南朗鎮 (現 南朗街道 )。 景點 [ 編輯] 孫中山故里旅遊區. 楊殷 故居. 陸皓東 故居. 中山紀念中學舊址. 參考文獻 [ 編輯]

    • 概览
    • 村落历史
    • 地理环境
    • 村落格局
    • 经济社会
    • 主要景点
    • 历史文化
    • 物产美食
    • 旅游信息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下辖村

    展开3个同名词条

    翠亨村,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原名蔡坑村,后因附近山林青翠,改名翠亨村 。

    翠亨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保存了清末民初以来的历史、文化、乡土建筑、乡村建设的丰富历史遗存,是了解孙中山及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窗口 ,堪称近代中国革命圣地和岭南传统乡村的缩影,村内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包含国家一级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和中山影视城等景点,还有广东省重点中学中山纪念中学 。

    翠亨,旧称“蔡坑”(蔡阬),其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

    据传,清康熙年间,蔡姓人在“蔡坑”建村 。

    清乾隆《香山县志》卷一“坊都”篇记载,“蔡阬”村为“永乐乡大字都”下二十八村之一,这是翠亨村最早见于地方史志的记载 。

    清道光七年(1827年),属四大都。

    清同治五年(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当地度过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清光绪初年,属东镇。

    •位置境域

    翠亨村隶属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距离南朗街道办事处约7千米 ,位于中山市区东南方约17千米处,北距广州市中心约100千米,南距澳门约30千米,西南部与珠海市毗邻,东面隔珠江口水域与深圳、香港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1′、北纬22°26′ 。以翠亨古村为中心,划定名村保护范围166.49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3.57公顷,北至翠亨正街、南至瑞接长庚闸门、西至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兼善杨公祠、东至村围墙;建设控制地带162.92公顷,北至犁头尖山、南至金槟榔山、东至中山影视城及竹头园村、西至中山纪念中学 。

    •气候条件

    翠亨村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6℃,1月平均气温13.1℃,7月平均气温28.4℃,年均降雨量1731毫米 。

    •水文山脉

    翠亨村西为群山起伏的五桂山脉,东临珠江,村内有发源自五桂山脉的兰溪 。

    选址理念

    翠亨村三面环山,东朝大海,发源自五桂山脉的兰溪在村边蜿蜒流过,可以满足村民生活、灌溉用水。翠亨村东面朝向珠江口伶仃洋,因此村内绝大部分建筑均坐西向东,夏秋两季有凉爽海风从东面吹来 。

    空间布局

    翠亨村村落空间格局与广府地区流行的梳式布局相似,街巷纵横交错,村庙、祠堂、大宅与普通民房分布村中,高低错落 。整村延续了“山—田—村—水—山”的自然历史环境,村落的整体格局风貌、街巷肌理及历史环境要素均完整反映典型广府地区的人文环境,充分体现了伟人故居的深刻内涵 。

    建筑特色

    翠亨村保留了中国最传统的屋舍、庭园、花草、树木及古老农耕文明的生活场景 。翠亨村以传统青砖墙、灰瓦、硬山顶建筑为主,在建筑中运用了大量的富有岭南特色的彩画、木雕、砖雕、灰塑、石雕等装饰工艺 。 翠亨村现存建筑分为三类: 传统的岭南建筑风格:翠亨传统民居均为较典型的岭南建筑,砖木结构,两坡硬山顶,灰墙灰瓦,高度在1—3层不等。硬山山墙连续重复组合,高低错落,总体形象整齐有序,注重细部装饰的丰富,运用石雕、木雕等传统装饰手法。 部分华侨建造的中西结合建筑:翠亨南洋风民宅,以孙中山故居为代表,由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该类建筑以二三层楼房为主,采用平屋顶,外墙采用黄、红等鲜艳颜色代替灰白色,首层有骑楼,二层有阳台,并采用西洋柱式作为装饰。南洋风民宅中西合璧,也体现了当时崇尚西方生活方式的心态。 翠亨村后期建起的村民自建房:保留坐西向东的朝向;平屋顶代替坡屋顶;建筑外观为灰色调;一层骑楼,二三层阳台,在翠亨村建筑中占有较大比重。用地内自建房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元楼的形式,一层大约五户人家;另一种是独广独院形式,多为一户人家居住的独栋别墅 。

    人口

    1866年,翠亨村有60多户 。 1955年8月,翠亨村常住人口为168人 。 2004年,翠亨村有3786人,另海外华侨593人,港澳同胞2351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华侨村”。 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2015年末,户籍人口238人。其中,男性104人,女性134人;80岁以上27人,最年长者94岁(男)。非户籍外来人口120人。祖籍该村港澳台同胞约80人。祖籍该村的华侨华人50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巴拿马、加拿大等 。

    经济

    翠亨村以第一产业为主,当地居民以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为主 。20世纪90年代,翠亨村发展较为缓慢,种植水稻为主,第二产业匮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翠亨村以孙中山故居为中心兴建纪念馆、影视城以及翠亨宾馆和游乐场,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每年吸引100多万名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现村内农田和旧村民居属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管理。户籍人口中无单纯从事农业生产者,村民多从事加工业、建筑业、小商贩行业等 。

    名人故居

    • 孙中山故居坐东向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主楼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设计和主持修建而成的一幢砖木结构三开间两层楼房。 主楼建筑独具特色:一是中西合璧,它的外部结构装饰具有西方古典建筑风格,而其内部结构与陈设则属于当地民居传统形式,正厅设有贴金神楼,使用传统的中式酸枝家具;二是坐东朝西,与翠亨村的民居坐西向东的坐向有别;三是门多窗多通道多,且有两座楼梯,使该楼上下左右可以自由通行。该建筑一楼正中为客厅,客厅后座为孙中山母亲的卧室,客厅北侧为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二楼中空,后座是立于孙母卧室之上的神楼,其北为孙家客房,其南为孙中山的书房 。 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孙中山故居 • 杨殷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42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是当地典型的“三间两廊”式砖木结构建筑,厅堂三间加左右两间廊屋,两侧卧室用木板分作上下两层,厨房及粮食加工间建于左边。 杨殷故居采用花岗岩石板墙脚、青砖墙、硬山顶,屋檐前有木雕檐板,采用西式的柚木百叶窗,窗头有以岭南特色水果荔枝、佛手、杨桃等为内容、带西洋风格的灰塑装饰。正厅摆设有清代全套的酸枝木扶手椅。建筑外墙尚保留有清末盗匪挖墙抢掠及抗战时期日军的射击子弹孔等痕迹。现室内复原陈列杨殷在此生活时的景貌,并设有“杨殷烈士纪念展览”。 1989年6月29日,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杨殷故居 • 陆皓东故居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建于清代晚期,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46平方米,建筑面积215平方米,是当地典型的“三间两廊”式砖木结构建筑,屋檐下有彩画装饰,门前挂“二龙世胄,双璧家风”的木刻对联,现室内布置有《陆皓东纪念展览》。故居前有庭院,植有岭南花木。 1989年6月,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陆皓东故居 •

    中山纪念中学旧址

    中山纪念中学旧址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由孙科创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落成,占地面积约4054平方米,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古典复兴主义时期”的典型风格。 校园主体建筑主要由逸仙堂、寿屏堂、皓东堂、鹤龄堂、哲生堂以及慕贞堂等组成,依山势呈梯阶式层次性、对称性布局,建筑采用仿清代宫廷建筑形式,采用大量如柱、梁、额枋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屋顶以蓝色与绿色琉璃瓦为主,形势更接近中国传统大屋顶。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犁头尖山

    孙中山先生的近代祖墓,大多数集中于犁头尖山,天气好时登山顶可眺望远处的珠江口,在其左右两旁龙虎,有如“双龙戏珠”的景色 。 • 孙达成墓 孙达成墓位于翠亨村犁头尖山山腰,坐西北向东南,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孙达成墓是当地传统的“圈椅式”坟墓,用花岗岩石板筑砌而成,墓前左右置有石狮,墓碑高60厘米,宽35厘米,刻有“本山座庚向甲兼酉卯之原,显十七世祖考达成孙公之墓,民国十五年仲秋吉日立石”字样。碑额刻流云拱日,以福、禄、寿衬托,两侧碑联 “效灵环五桂,耀彩应三台”。孙达成是孙中山的父亲。 2010年5月,被列为第六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孙眉墓 孙眉墓位于翠亨村后犁头尖山山麓,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是当地传统的“圈椅式”坟墓,用花岗岩石板筑砌而成,墓前有墓坪,左右置有石狮。墓碑刻:“十八世祖考寿屏孙公之墓”,上款:“亥山巳向室宿十七度丁亥分金江西兴国杨柳桥授男其邦订”,下款:“民国二十三年三月清明日孙满、乾敬立”。墓碑碑额雕刻日光流云,以富、贵、寿三字衬托,两旁有石刻“马鬣崇封思祖德,虎头毓秀表元勋”对联。国民党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墓西立有一块约2.5米高、1.2米宽的花岗岩墓表,上刻汪精卫手书的《孙德彰先生墓表》。 2010年5月,被列为第六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孙昌墓 孙昌墓位于翠亨村犁头尖山山腰,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孙昌墓是当地传统的“圈椅式”坟墓,用花岗岩石板筑砌而成,墓前有墓坪,左右置有石狮,墓碑两旁竖有石刻对联“青山留壮节,翠岭护佳城”。墓坪有孙中山所题“为国捐躯”石挽额。前左侧立有高1.6米、宽0.88米的石碑,刻有孙科手书的《从兄昌墓碑》。 2010年5月,被列为第六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陆皓东墓 陆皓东墓位于翠亨村犁头尖山山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中山县县长杨子毅主持、永固公司商人黎达承建,耗资5370元建造而成,面积约350平方米。墓前建有石牌坊,上有杨子毅题书“陆皓东烈士坟场”石额;墓道右边建有花岗岩纪念石亭,左边是花棚架;墓道尽头正中是陆皓东烈士石雕塑像,雕刻细腻传神,像基刻有缪悔因撰隶书《陆皓东纪念坟场碑记》。 200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杨鹤龄墓 杨鹤龄墓,位于翠亨村金槟榔山山腰,建于1934年,是当地传统的“圈椅式”坟墓,花岗岩石板筑砌而成,墓前有宽阔的墓坪,左右置有抱鼓石及华表两柱,墓前可俯瞰翠亨村。墓碑铭刻“杨鹤龄先生之墓,邹鲁敬题”字样,碑额镶嵌杨鹤龄半身瓷片遗像。墓右侧树有石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1934年9月3日所立的褒恤令。 2004年,杨鹤龄墓被列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单位 。 •孙敬贤墓

    村名由来

    据传,在清康熙年间,蔡姓人在此建村,因地处山坑边,故名蔡坑。后人见该村山林苍翠,坑水潺潺,风景优美,且言“蔡”与“翠”、“坑”与“亨”谐音,又寓意万事亨通,于是在道光初年改称“翠亨” 。

    方言

    翠亨村通用粤方言石岐话 。

    历史名人

    孙中山、陆皓东、杨心如、杨鹤龄四人都出自翠亨村。他们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斗争中被乡人誉为“翠亨四杰” 。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出生于翠亨村,9岁入村塾读书,13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民国元年(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元年(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民国二年(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民国五年(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民国十年(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民国十二年(1923年),孙中山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 孙眉(1854—1915),号寿屏,是孙中山先生长兄,华侨实业家和革命家 。 陆皓东(1867—1895),孙中山革命战友,在第一次广州起义时为销毁革命党员名册被捕牺牲,孙中山称之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 杨鹤龄(1868—1934),翠亨村人。早年在广州算学馆毕业。民国十年(1921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聘请杨鹤龄为总统府顾问。民国十二年(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任命杨鹤龄为港澳特务调查员 。 杨心如(1868—1946),小名帝镜,名兆蓉,字正乐,号心如,翠亨村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杨心如加入兴中会,参与广州起义、惠州起义诸役。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陈少白在杨心如家成立台湾兴中会分会,这是革命党人在台湾建立的第一个据点。抗战期间,杨心如关怀国事及至日本投降 。 孙昌(1881—1917),孙中山亲侄,民国六年(1917年)10月护法运动期间因公牺牲,原葬广州黄埔公园,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迁葬于孙昌墓 。 杨殷(1892—1929),名观恩,字典乐,号命夔。幼年便接受私塾教育,后来又到石岐和广州接受中学教育。19岁时加入中国同盟会;民国成立后,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民国十一年(1922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四年(1925年)与谭平山作为广东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参与发动和领导广州起义。民国十八年(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 。

    翠亨村传统食品有糖环(春节)、三桠苦(三月三)、栾椰饼(四月八)、猪脚姜(产妇月子食品)等 。

    入村路线

    (1)乘中山公交12路、中山公交087路、中山公交089路、中山公交215路、中山公交K16路、中山公交K26路公共汽车至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站点,可抵达翠亨村。 (2)在珠海乘坐珠海公交10路公共汽车抵达下栅检查站,改乘中山公交12路公共汽车可抵达翠亨村;或在拱北口岸停车场乘坐直达南朗汽车站的旅游大巴可抵达翠亨村。 (3)可乘坐广珠城际铁路抵达南朗站后改乘中山12路、087路公共汽车抵达翠亨村。 (4)翠亨村邻近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翠亨出入口,南行进入珠海境内车程约5分钟,北上广州车程需1个多小时。 (5)翠亨村至中山市客运码头中山港车程约25分钟 。

    村内导览

    翠亨村旅游区的旅游总体规划结构为“一点一线一环”。 一点:翠亨旧村。翠亨旧村是规划范围中的核心区域,也是旅游价值最高、旅游开发力度最大的景点。 一线:兰溪。兰溪是整个旅游区中至关重要的水系纽带,沿水分布着重要的景点和历史遗迹,也是本区域内的生态走廊,在进行水质和景观改善的前提下,未来将成为一条重要的环境线索、游线和韵味独特的风景线。 一环:规划利用原有的穿越高速公路的两条横向道路、歧关公路,在京珠高速公路东侧规划一条道路,设置了一条环状旅游交通专线。环路既是联系各个景点的重要纽带,也是旅游的主要通道 。

  3. www.miramar-group.com › zh-hant › our-business翠亨邨 - Miramar Group

    翠亨邨以獨特而地道的順德和客家菜色而馳名,精心挑選新鮮食材及各種醬料,展現正宗的廣東風味。 翠亨邨於香港共有三間分店,裝潢優雅時尚,讓食客品嚐美食之餘,更能感受香港獨特的城市脈搏。

  4. 翠亨村广东省 中山市 南朗街道下辖行政村,是孙中山的故乡,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中山纪念中学所在地,西环五桂山,东临珠江口 伶仃洋,南连珠海市,至今仍保留大量具传统岭南建筑风格的民居,2007年6月,翠亨村入选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

  5. 其他人也問了

  6. 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核心景区。

  7. 2016年6月7日 · 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依山傍海,这里保留了中国最传统的屋舍、庭园、花草、树木及古老农耕文明的生活场景。 它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开拓者孙中山的故居所在地,前来拜谒和访问者络绎不绝。 为此,历届政府无不对翠亨村精心看护,使这座南方古老村落保存良好。 翠亨村在孙中山的革命道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里是孙中山最早认识社会的窗口,也是孕育他革命思想的土壤,更成为他最早进行社会改革的试验场。 故居纪念馆将迎最忙碌一年. 孙中山故居最早是由大哥孙眉出资、26岁的孙中山亲自设计和改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