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0年1月1日 · 聽神經瘤早期可表現為單側緩慢進行性聽力下降、耳鳴、短暫眩暈或持續不穩定感;隨著腫瘤逐漸增大,可出現面部麻木、面癱、共濟失調等症狀。 目前治療主要包括隨訪觀察、手術切除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三種方法,需根據腫瘤及患者具體情況綜合考慮選擇治療方法。 絕大多數聽神經瘤為散發,不可預防;部分多發聽神經瘤可通過做遺傳諮詢,降低後代發病率。 聽神經瘤何時就醫? 如果出現聽神經瘤相關症狀,如進行性聽力下降、耳鳴、短暫輕度旋轉性眩暈或持續不穩定感等,應該積極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就診科室: 耳鼻喉科. 神經外科. 如何診斷? 典型的聽神經瘤具有上述漸進性加重的臨床表現,醫生會結合這些臨床表現,同時藉助影像學及神經功能檢查可明確診斷。
2024年4月9日 · 聽神經瘤怎麼治療? 這情況要手術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指出,該患者主訴左耳聽力下降,時常聽不清楚家人說話的聲音,甚至時常聽見嗡嗡嗡的雜音,還伴隨四肢麻刺感,透過小腦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有顆聽神經瘤。
聽神經瘤的英文學名為「Vestibular Schwannoma」,這是一種良性腫瘤,主要源自於聽神經(第八腦神經)的施旺細胞。 這種腫瘤通常生長緩慢,並且可能會對周圍的神經組織造成壓迫,導致聽力損失、耳鳴、平衡問題等症狀。
聽覺神經瘤(Acoustic Neuroma)又稱為聽神經許旺氏細胞瘤(Schwannoma),或前庭神經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是許旺氏細胞瘤沿第8條腦神經線生長所致。聽覺神經瘤佔了所有顱內腫瘤(Brain Tumour)總數約8%。
聽神經瘤,醫學上稱為前庭神經鞘瘤,是一種良性的,通常成長緩慢的腫瘤,發展在從內耳到大腦的前庭(平衡)和聽覺神經上。 了解其症狀、原因和治療選項對於早期發現和管理至關重要。
前庭神經鞘瘤 ( VS ) 又稱為 聽神經瘤,是一種起源於 前庭蝸神經 (CN VIII),並通過 內耳 向 大腦 膨脹性生長的 良性腫瘤 [2]。 可能表現為 聽力減退 、耳鳴和 頭暈 等症狀;也有些人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症狀 [2][1]。 其他症狀可能有面部麻木和面部遲鈍 [2]。 大多數患者為單側發病 [2]。 可能會出現 腦幹 或 小腦 受壓等併發症 [2]。 單側發病一般認為是由於隨機病因導致的 [2]。 而雙側發病則通常與2 型神經纖維瘤病 (NF2) 有關 [2]。 NF2 可能是來自於父母的遺傳,也可能來自於 胎兒孕期 發育異常 [2]。 發病機制可能是 22 號染色體 上的缺陷 基因 導致 雪旺細胞 生長不受控制 [2]。
大多數聽神經瘤生長速度很慢,初期症狀可能只有耳鳴和單側聽力退化,若是影響到鄰近的構造,依腫瘤大小和壓迫位置,可能產生頭痛、臉部感覺麻痺、疼痛、顏面神經麻痺、味覺異常,甚至造成無法閉眼等症狀。 若是腫瘤較大並壓迫小腦或腦幹時,可能會有運動失調、腦疝氣、腦水腫等症狀。 手術與放療療效皆不錯. 患者通常因單側聽力衰退以及合併其他腦神經症狀而就醫,經醫師的神經學檢查、聽力測試,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幫助診斷。 聽神經瘤的治療方法大致有下列三種:
聽神經瘤(acoustic neuroma)是人類第八對腦神經(即聽神經)的鞘細胞所產生的一種緩性、良性腫瘤,生長位置常出現在腦部中小腦與橋腦所形成的夾角(CPA),發生率約為每100萬人中會出現13人。
聽神經瘤是指起源於聽神經鞘的腫瘤,是顱內神經瘤最多見的一種,占顱內腫瘤的7~12%,占橋小腦角腫瘤的80~95%。 多見於成年人,20歲以下者少見,性別無明顯差異,左、右發生率相仿,偶見雙側性。
2024年10月21日 · 【腦腫瘤症狀】聽覺神經瘤(Acoustic Neuroma)又稱為聽神經許旺氏細胞瘤(Schwannoma),或前庭神經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是許旺氏細胞瘤沿第8條腦神經線生長所致。聽覺神經瘤佔了所有顱內腫瘤(Brain Tumour)總數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