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航空母艦的歷史與飛機歷史近乎相同地悠久,在萊特兄弟於1903年發明飛機後短短7年,法國人亨利·法布爾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種水上飛機,令飛機的起降範圍自陸地延伸至海上 [3]:16。

  2. 現代航空母艦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供普通噴氣式飛機使用的大型航空母艦,一種是供直升機和垂直/短距起落飛機使用的輕型航空母艦。 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大小和火力。

  3. 其他人也問了

    • 概觀
    • 基本介紹
    • 發展沿革
    • 技術特點
    • 建造工廠
    • 總體評價

    航母一般指本詞條

    航空母艦(簡稱:航艦/航母,被稱為“海上霸主”),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可以供艦載機起飛和降落,通常擁有巨大的飛行甲板和艦島,現代航母艦島大多坐落於右舷。

    航空母艦發展至今,已成為世界上最龐大、最複雜、威力最強的武器之一,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機場的情況下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

    現代航空母艦通常按滿載排水量的大小分為大型航空母艦(6萬噸以上)、中型航空母艦(3-6萬噸)和小型航空母艦(3萬噸以下);按動力裝置可分為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中文名:航空母艦

    •外文名:Aircraft Carrier

    •簡稱:航母

    •出現時間:1917年7月

    •發明國:英國

    •別名:海上霸主

    航母初現

    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Eugene Ely)駕駛一架寇蒂斯雙翼飛機從停泊在港口的伯明罕號巡洋艦(USS Birmingham CS-2)起飛,飛行了一段距離後安全降落在附近的一片海灘上,這是世界歷史上人類第一次駕駛飛機從軍艦上起飛。

    1911年1月18日,伊利再次駕駛一架雙翼飛機成功降落在處於停泊狀態的賓夕法尼亞號(USS Pennsylvania ACR-4)上的一個長31公尺、寬10公尺的木製改裝滑行台上。稍作休整後,他駕駛這架飛機從賓夕法尼亞號上起飛,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起降試驗。

    1912年5月2日,英國海軍上尉格里高利駕駛著一架“肖特”S.27雙翼飛機從以10.5節的航速行駛的豪伊伯尼亞號戰列艦上起飛,從而創造了飛機從航行中的軍艦上起飛的先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水上飛機首先被用於海上偵察。各國海軍都喜歡使用這種飛機,它能在水面上進行起飛和降落。但是水上飛機的裝載和運輸是一個大問題,早期的水上飛機只能被置於船後,由船隻來牽引。一但遇上惡劣天氣,缺少保護的水上飛機就有進水、發生傾覆的危險。

    1912年,英國海軍把一艘老舊的巡洋艦改裝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可容納飛機的船隻。後來,英國海軍徵用了3艘在英吉利海峽營運的渡輪,並把它們全部改裝成可以裝載水上飛機的軍艦,這種船隻後來被稱為“水上飛機母艦”,它是航空母艦最早的雛形。

    艦型結構

    艦島 現代航空母艦通常將上層建築集中在飛行甲板的右側,稱為“艦島”。從飛機起降的要求上講,甲板上空無一物是最理想的,但航母的指揮塔、飛行控制室、航海室、雷達和通信天線等又是需要高聳在甲板上的,所以現代航空母艦都是將這些上層建築設計得很緊湊,空出甲板的絕大部分來方便飛機起降。 現代航母力求其外型簡潔以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但其中技術非常複雜,已實現了上層建築的“集結化”包括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封閉桅桿(AME/S)、電磁輻射系統(MERS)和多功能射頻系統(AMRFS)。 飛行甲板 飛行甲板是航空母艦上供飛機起降和停放的上層甲板,按照任務需求可將其劃分為起飛區、降落區和停放區。飛行甲板下設有廊形夾層、水密隔艙、機庫、武器庫和船員住艙,大型航母的甲板甚至可達6層之多,而甲板側邊則有兩到四座升降機用於將飛機運到甲板或機庫。船頭採用封閉設計,從飛行甲板到船頭皆為一體成形。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通常比船體寬得多,從正面看去,飛行甲板向船體兩舷張出,形狀十分怪異。由於飛行甲板要承受飛機降落時的強烈衝擊載荷,因此需用高強度金屬製成。 斜角甲板 觀察美軍的尼米茲級航母可以發現,航母上有兩條跑道,一條直的與一條斜的,斜的那條就是斜角飛行甲板。設定這兩條跑道的目的是為了可以讓航母同時進行起飛和降落作業,如果只有一條直通甲板的話,飛機起飛時只得讓停放的飛機擠在飛行甲板後半部,而將前半部用作起飛的跑道。然而,這樣做不僅影響了飛機的滑跑距離,還必須等飛機起飛騰出跑道,空中的飛機才可以降落,並且稍有不慎,後降落的飛機很容易碰撞到先降落的飛機。斜角甲板由英國人在1952年2月發明成功。斜角甲板又叫斜、直兩段甲板,位於飛機甲板的左側,與艦艇艏艉中心線呈6~13度夾角。有了這個角度,飛機降落就可與停駐的飛機和起飛作業區分流,同時還可實現彈射和回收作業同時進行。回收區的角度相當重要。角度愈大,對駕駛員著艦的難度就愈大。此外,斜角甲板的設計還可使降落區免遭左舷前彈從噴氣火焰擋板引出的熱氣流,從而降低空氣紊流的干擾。通常斜角甲板上只裝有供飛機降落用的阻攔索,然而極少數航空母艦的斜角甲板上也裝有一兩座彈射器,其目的在於在沒有飛機降落時供飛機起飛之用。 導流板 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在準備起飛時就已將噴氣發動機全速運轉,此時它會向後噴出高溫高速燃氣流,對後方的飛機和工作人員危害很大。這時,彈射器的後方會升起導流板,使飛機噴出的燃氣流向上偏轉,避免影響到後方的飛機。為了降低燃氣流的灼熱溫度,導流板後面都裝有供冷卻水循環流動的格狀水管。 機庫為儲存和整備航空母艦艦載機的地方,又分成“開放”和“封閉”兩種。採用開放結構的航母艦體為機庫,甲板上方再額外建造機庫牆壁、甲板支撐柱等結構,再加上飛行甲板。開放機庫的優點為通風良好、傷害管制佳,炸彈若擊入機庫中爆炸造成的衝擊波會釋放到外面;結構較輕、容納飛機多以及可依艦載機尺寸作修正。航母自啟蒙時期一直到二戰中期多為開放結構。封閉機庫則為機庫與船體結構整個一體成形,飛行甲板為封閉強化結構,這種機庫的優點有防禦力強、結構堅固、核生化防護佳等。由於封閉機庫容易累積易揮發的氣體、受到攻擊或者是意外而著火的艦載機不能直接丟入海中等問題,一度很難被船艦設計師所接受。然而當艦載機噴氣化後航空燃料變得相當安全,加上後來發展的消防滅火與監控裝置協助,封閉機庫因而成為了主流。機庫內除了航空飛行聯隊的維修人員外,還有隸屬於航母的“飛機中期維修部門”(AIMD),可負責進行較大工程的維修作業並分作“引擎部門”(維修艦載機的引擎)、“綜合部門”(修補破損的機體結構或機翼)、“電子零件部門”(整備精密電子設備,如雷達、感應器)和“救難裝備部門”(維修飛機駕駛員的安全設備),若是美國海軍的航母還可在機庫內進行引擎噴氣的試驗。機庫 升降機 升降機是將艦載機自機庫運輸至飛行甲板的裝置,早期配置於全通飛行甲板的艦身中線的前中或後方,通常為2至3具,也是甲板上最脆弱的部份,如果升降機故障或是遭到破壞會導致飛機無法起降,進而喪失戰鬥力。此外,炸彈也可能會擊穿升降機,升降機又與堆積彈藥與燃料的隔艙接近,一旦引爆將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自胡蜂號航母起開始將升降機位置調整到艦側,這除了不妨礙起降作業以及安全外,還有著飛機翼展超過升降機寬度時亦能使用的優點。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超級航母的“福萊斯特級”曾在斜角甲板前方設定一個升降機,目的是要讓飛機降落後立刻收入機庫,然而後來發現這樣的機會其實很少,另外航母航行時潑上來的浪會波及到艦載機,故自小鷹級起又將該處升降機位置調整至艦舷側。現代大型航母的升降機寬20多米、深達15米、可負重100噸,升降速度約為一分鐘自機庫搬上一架飛機至甲板。 武器庫是用來儲備各種炸彈、魚雷、飛彈與火箭的區域,位於船艦底部、水線之下,為船頭尾各一處,中間則為機庫,這些武器多以半組裝方式收納。為了將其送至甲板,武器庫有著比飛機升降機更小的專用升降機(以尼米茲級為例,共有九個武器升降機,其外型如一個從甲板向上開啟的門,若為不需用到的情況則可蓋起來成為甲板的一部份),將武器從庫中升到上一層甲板,由各層作業員進行階段性的組裝,再由該甲板的其他升降機往上送(部分通到機庫),以防止彈藥意外誘爆的情況。另外還有連結到艦島右側後方的一個武器集中區域,此處被稱作“武器牧場”。若彈藥爆炸可利用艦島作遮掩,以降低對甲板上飛機的損害。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美國航母還需要另外設計與區隔存放與組裝核子武器的彈藥庫,被稱為“特殊飛機維護儲存區”(Special Aircraft Services Stores,簡稱“SASS”)。冷戰時期基於核子武器的機密和敏感性,這些彈藥庫的使用、人員進出管制與保全都有特別的處理和操作程式,沒有受到相關訓練驗證或者是無關的人員一概不得靠近。第一款安裝SASS的航母是透過《27A改裝案》來加裝相關設備與空間的埃塞克斯級,在設計階段就將SASS融入艦身結構的則是福萊斯特級。武器庫

    起飛方式

    蒸汽彈射 使用一個平的飛行甲板作為飛機跑道,起飛時一個蒸汽驅動的彈射裝置帶動飛機在兩秒鐘內達到起飛速度。只有美國具備生產這種蒸汽彈射器的成熟技術。在工作原理上,蒸汽彈射器是以高壓蒸汽推動活塞帶動彈射軌道上的滑塊,把與之相連的艦載機彈射出去的。它體積龐大,工作時要消耗大量蒸汽,淡水浪費嚴重,只有約6%的蒸汽被利用。為製造和輸送蒸汽,航母要備有海水淡化裝置、大型鍋爐和無數管線,工作維護量驚人。它的最大缺陷在於因為彈射力度太大而無法彈射無人機——現役的無人機因為重量輕,在彈射時會被加速度扯碎。蒸汽彈射有兩種彈射方式:前輪牽引彈射和拖索彈射。 前輪牽引彈射由美國海軍在1964年試驗成功,採用這種方式的艦載機的前輪支架裝上拖曳桿,前輪就直接掛在了滑塊上,彈射時由滑塊直接拉著飛機前輪加速起飛,這樣就不用8-10個甲板人員掛拖索和撿拖索了,因而彈射時間縮短,且飛機的方向安全性好。但這種艦載機的前輪要專門設計。美國所有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都採用了這種起飛方式。就是用鋼質拖索牽引飛機加速起飛。這種彈射方式比較少見,各方面都不如前者好,只有法國的“克萊蒙梭”級航母使用。拖索彈射時,甲板人員先用鋼質拖索把飛機掛在滑塊上,再用一根索引釋放桿把其尾部與彈射器後端固定住。彈射時,猛力前沖的滑塊拉斷索引釋放桿上的定力拉斷栓,牽著飛機沿軌道迅速加速,在軌道末端把飛機加速到直起飛速度拋離甲板,拖索從飛機上脫落,滑塊返回彈射器起點準備下一次工作。 有些航空母艦在其甲板前端有一個“跳台”幫助飛機起飛,即把甲板的前頭部分做成斜坡上翹,艦載機經過滑跑後沿著上翹的斜坡衝出甲板,形成斜拋運動,在剛脫離母艦的一段(幾十米)距離內繼續在空中加速以達到起飛速度。這種起飛方式不需要複雜的彈射裝置,但是飛機起飛時的重量不如蒸汽彈射起飛,使得艦載機的載油量、載彈量、航程以及作戰半徑等受到一定的制約。英國、義大利、印度、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由於技術限制,無法研製真正在技術和工藝上過關的蒸汽彈射器,所以只能在本國航母上採用滑翹甲板。採用滑躍起飛艦載機的航空母艦在載機起飛時都必須以20節(36公里/小時)以上速度逆風航行,以加大載機相對速度幫助艦載機起飛。拖索彈射滑躍起飛 垂直起飛 垂直起降技術就是飛機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飛和著陸的技術,它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發展的一項航空技術。使用垂直起降技術的飛機機動靈活,具有常規飛機無可比擬的優點。首先,具有垂直起降能力的飛機不需要專門的機場和跑道,降低了使用成本。其次,垂直起降飛機只需要很小的平地就可以起飛和著陸,所以在戰爭中飛機可以分散配置,便於偽裝,不易被敵方發現,大大提高了飛機的戰場生存率。最後,由於垂直起降飛機即使在被毀壞的機場跑道上或者是前線的簡易機場上也可以升空作戰,所以出勤率也大幅提高,並且對敵方的打擊具有很高的突然性。 但使用垂直起降技術的飛機也有許多缺點,首先是航程短。由於要實現垂直起降,飛機的起飛重量只能是發動機推力的83%-85%,這就使飛機的有效載荷大大受到限制,影響了飛機的載油量和航程。同時,飛機垂直起飛時發動機工作在最大狀態,耗油量極大也限制了飛機的作戰半徑。例如“鷂”式飛機的載重量為1060千克時,作戰半徑只有92公里,所以在實際使用中“鷂”式飛機儘量使用短距起飛的方式以延長飛機的航程。因此垂直起降飛機又稱為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另外由於垂直起降飛機在實戰中經常需要分散在野外,所以它的維護也非常的困難。 垂直/短距起降飛機是海軍青睞的型號,因為艦船上的飛行甲板的長度總是有限的,垂直/短距起落技術就顯得尤為實用。裝備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的“海鷂”就是“鷂”式的海軍型。“海鷂”使用了滑躍起飛、垂直降落的起降方式,通過航母前部的滑躍甲板,可以讓飛機滑躍起飛,再利用推力轉向,使飛機在推力不足的情況下仍能在空中穩定加速。垂直起降飛機雖然存在載重量小、作戰半徑不足等缺點,但隨著航空科技的發展,垂直起降技術必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高峰。 電磁彈射 除此以外,電磁彈射器是下一代航母艦載機彈射裝置,與傳統的蒸汽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具有容積小、對輔助系統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輕、運行和維護費用低廉的好處。 電磁彈射就是採用電磁的能量來推動被彈射的物體向外運動,與蒸汽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器的優點主要是體積減小了很多,操縱人數也要少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電磁彈射器的彈射力度可控,可以彈射無人機。缺點是耗電,但對於全電力推動的航母和核動力航母來說不是太大的問題。 美國海軍從1982年開始進行電磁彈射系統的技術研究,直到2004年秋天電磁彈射器進入成品測試階段。美國海軍測試後選定通用原子能公司作為生產商美國海軍技術網站透露,通用原子能公司的系統採用線性電磁加速電動機已經在新澤西州赫斯特湖試驗中心完成了測試。 電磁彈射器是一個複雜的集成系統,其核心是直線彈射電動機。這種電動機的概念類似磁懸浮列車採用的技術。與磁懸浮列車所不同的是,磁懸浮列車的運動是漂浮在空氣中,而彈射電動機帶有滾輪,帶著一個滑塊沿彈射器軌道滑行。工作時,電動機得到供電,滑塊在電磁力的作用下拉著飛機沿彈射衝程加速到起飛速度。飛機起飛後,滑塊受到反向力的制動,低速回到出發的位置。 在技術方面,蒸汽彈射器和電磁彈射器之間的差別,就如同蒸汽火車與現代磁懸浮列車之間的差別。這就決定了電磁彈射器在性能上遙遙領先。美國新型的福特級航空母艦便安裝了4部電磁彈射器,將取代現役的“尼米茲”級。

    降落方式

    滑跑- 固定翼艦載機在航空母艦上滑跑降落,尤其是在夜間或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是最困難的飛行技巧了。 以美國航空母艦為例,降落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回歸的飛機要進入環繞母艦的環型航線以降低飛行高度和速度,有些時候可能還需要脫離等待中的降落航線去進行空中加油。在降落時飛機的速度要降低到幾乎失速的地步。飛行員放下起落架、襟翼與空氣減速板,將著艦尾鉤伸出,維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航空母艦上的降落官指揮飛機降落,他不斷地告訴飛行員離最佳情況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艦上的降落指示燈提示飛行員下降時的角度是否正確。在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後部有四道攔阻索(尼米茲級航母的CVN76“里根”號只有三道),飛行員必須讓降落的飛機在著艦的瞬間用攔阻鉤掛上其中一條攔阻索。在最佳情況下他應該掛上第三條,假如他掛上前兩條,那么說明他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他掛上最後一條則是他的下降角度太陡。在著陸時飛行員必須將飛機完全壓低,這樣他可以保證鉤住一條攔阻索。同時,在著艦的瞬間他必須將發動機開到最大,這樣假如他沒有掛上攔阻索的話,他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加速復飛以避免落入海中並重新回到降落航線。攔阻索是由液壓制動的,它在掛住飛機後可以在兩秒鐘和50米內使飛機停下來,飛行員會依照甲板上的地勤人員的指示將發動機的推力降低到慢車並且離開降落區。在緊急情況下比如飛機的尾鉤出現故障,無法使用攔阻索降落時,在甲板上可以拉起攔阻網來協助飛機迫降。攔阻降落 垂直/短距起降飛機不用攔阻索降落,而是將飛機速度降到足夠低以後直接在甲板上降落並靠剎車停穩。 攔阻網 阻攔網是在飛機處於危急狀態下著艦使用的應急裝置。如果飛機著艦時沒有鉤上阻攔索,飛機可增大發動機推力沿飛行甲板再次起飛,在空中低空飛行後重新著艦。而一旦飛機因尾鉤放不下或尾鉤損傷、燃油不多導致無法復飛及其他原因時,就需採用迫降的方法使飛機降落。 阻攔網平時並不設定,而放在跑道左舷邊。跑道兩側各有一根可懸阻攔網的支柱,放倒在槽內,與飛行甲板齊平,一旦著艦需要,甲板人員在兩分鐘內即可支起阻攔網。 阻攔網一般設在第三根阻攔索處,高約4.5米,寬略大於阻攔索,尼龍頻寬約76毫米,厚6.5毫米,只有豎向,間隔為900毫米,可承受的衝力大於阻攔索。 飛機衝進阻攔網後,沿機翼兩邊均勻受阻,此時飛機的動能被攔阻網吸收。飛機撞上攔阻網後一般連同攔阻網衝出四五十米後停下來。 助降設備 早期的航母降落作業困難,經常發生安全事故,因而最早在美軍航母“蘭利號”上出現了兩種革命性的輔助降落方式:設定“降落指揮官”與使用攔阻網,前者於甲板上判斷降落條件、飛機高度等來揮動旗幟打信號,一般由技術純熟的飛行員擔任。而後此方法傳入英國。至於攔阻網則是讓降落的飛機免於意外的一項保險,最初當飛機要降落時甲板人員要上前掛住鉤索,而後發展成飛機降落時會開動下方的著艦鉤來勾住甲板上並排的“攔阻索”,攔阻索兩端連入甲板下的液壓制動器,吸收飛機剩餘的動能,進而讓其在甲板上停下。如果沒有掛到攔阻索,攔阻網可以避免飛機撞上甲板停放的飛機或是摔出飛行甲板,亦不會毀損機體,還可以調整降落位置,因此攔阻網的發明大幅提升了飛機的降落效率。在1923年未使用攔阻網時美國海軍最佳的成績是7分鐘降落3架飛機,使用後則是4分20秒降落了6架。 進入噴氣艦載機時代後,由於其速度過快、降落指揮官和飛行員皆反應不及,原先制度已不能保證安全降落。1950年代時,英國出現了由尼可拉斯·古德哈特中校(Nicholas Goodhart)所發明的光學助降裝置(值得一提的是,利用燈號裝置來協助降落的方式於日本在建造“鳳翔號”時就已採用),其以一個凹面鏡反射燈光至空中為飛行員提供一個指示降落路線的光柱(與海平面夾角為3.5至4度)。然而此裝置仍受制于海面狀況造成的艦體搖擺,因而出現了“菲涅耳”光學助降裝置。“菲涅耳”光學助降裝置徹底解決了前者光柱不穩定的問題,其外型為三種燈號組合而成,雖然會因型號而外觀有所差別,但使用方法相同。中間直條燈號表示飛機位置過高或過低,讓駕駛員將飛機調整為橫條燈號位置。紅色燈亮起表示飛機需要重新降落。菲涅耳助降裝置有著易受天氣雲霧影響以及作用距離太短,以致於來不及調整誤差的缺點。後來於1960年代還出現了自動著艦系統,它是由電腦控制其甲板運動著艦誤差修正和飛行高度並結合全天候型的雷達助降系統,其分別裝載於艦載機和船艦上,以連動資訊來隨時修正、調整為最適當的位置。由於其有著可能受電磁波影響的疑慮,因此現今航母降落裝置多半是混合使用光學裝置、雷達助降系統以及降落指揮官,光學裝置通常位於左舷,操作其裝置的指揮官則在左舷後方。

    美國

    紐波特紐斯船廠是美國最大的非政府擁有的造船廠,隸屬於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誕生於1886年。該船廠位於美國大西洋沿岸維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市,與著名的諾福克海軍基地相距不遠,美國所有的核動力航母都是由該廠建造。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大型核動力航母製造廠,從向美國海軍交付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總共建造了兩級11艘大型核動力航母,並正在建造第12艘航母。在時間跨度長達40餘年的時間裡,紐波特紐斯船廠通過改進設計和提高製造工藝水平,使航母性能不斷提高。

    蘇聯

    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又稱為黑海造船廠,是蘇聯第5大造船廠,是蘇聯時期唯一的航母建造總裝廠,蘇聯時代的幾艘航母——“莫斯科”號、“列寧格勒”號、“基輔”號、“明斯克”號、“新羅西斯克”號、“戈爾什科夫”號、“庫茲涅佐夫”號,全部在此建造。之所以將航母生產總裝基地選在黑海造船廠,據說原因之一是蘇聯造船工業部和莫斯科其他與造船有關的重要崗位上有許多烏克蘭尼古拉耶夫人,他們在這件事上幫了很大的忙。另外,相對於擁有400萬人口,對外國遊客開放的聖彼得堡來說,沒有對外開放的尼古拉耶夫市的保密工作較為容易,況且這裡的勞動力資源也不成問題。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尼古拉耶夫造船廠被劃歸烏克蘭所有。翌年1月,已建造了67%的“瓦良格”號航母和剛開工不到兩年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由於建造經費中斷而被迫停工。該船廠正處於非常困難的時期沒有任何新船訂單,需要進行巨大投資才能恢復生產。

    中國

    大連造船廠即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船集團),隸屬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前身為“中東鐵路公司輪船修理工場”和“中東鐵路公司造船工場”,始建於1898年6月10日。曾建造改進了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航空母艦(原蘇聯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於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2017年4月26日上午9時在大連正式下水。

    主要功能

    航空母艦(Aircraft Carrier)作為支持海空立體作戰的平台,具備如下主要功能:

    1:運作、維護和支持作戰飛機,在航空母艦服役期間允許飛機型號更新,提供基本指揮和控制功能

    2:擁有足夠的機動速度和一定的自我防護能力

    3:擁有有效的起降作戰飛機的能力

    4:擁有同時起飛和降落飛機的能力

  4. 2022年12月23日 · 航空母艦在100年前的誕生,無疑給了美國海軍一雙翅膀,讓美國海軍得以征服七海,擊敗一個又一個敵人。 不過美國發展航空母艦,就如同美國空軍脫離陸軍控制的過程一樣坎坷。 受到英國皇家海軍百眼巨人號(HMS Argus, I49),即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艦的刺激,美國海軍懷廷(Kenneth Whiting)中校從1917年起就提倡發展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卻飽受信奉「無畏艦」(Dreadnought)時代「大艦巨砲」主義的保守派將領打壓。 雖然懷廷以百眼巨人號為案例,說服美國海軍將朱比特號(USS Jupiter)運煤船改裝成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蘭利號(USS Langley, CV-1),但保守派們始終將把飛機放到軍艦上的學說視為邪魔歪道。

  5. 第一代航空母艦. 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 尤金·伊利 (Eugene Ely)駕駛“柯蒂斯” 雙翼機從巡洋艦“ 伯明罕” 號前部加裝的長25.3 米、寬7.3米的木質平台上實現了起飛。. 1911年1月18日,伊利駕駛飛機又在停泊狀態的裝甲巡洋艦“ 賓夕法尼亞” 號後部加裝的 ...

    • 航空母艦的歷史與飛機歷史有何不同?1
    • 航空母艦的歷史與飛機歷史有何不同?2
    • 航空母艦的歷史與飛機歷史有何不同?3
    • 航空母艦的歷史與飛機歷史有何不同?4
    • 航空母艦的歷史與飛機歷史有何不同?5
  6. 2023年7月3日 · 在一九五 年代早期,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將台灣形容為「不沉的航空母艦」(unsinkable aircraft carrier) 星期專論》台灣是美國夥伴,不是資產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9Eiq8. 《臺灣學研究》第 12 期〈二戰時期日本海陸軍在臺灣之飛行場 ...

  7. 航空母艦的歷史與飛機歷史近乎相同地悠久,在萊特兄弟於1903年發明飛機後短短7年,法國人亨利·法布爾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種水上飛機,令飛機的起降範圍自陸地延伸至海上。

  1. 航空母艦的歷史與飛機歷史有何不同?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justanswer.com

    A Technician Will Answer You Now! Questions Answered Every 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