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尺鴳與大鵬的「小大之辯」是莊學中著名的寓言,但子作小大區分,用意不在突顯「物」的層次中個物間的差異,而乃由相對性的「小」與「大」之對立,隱喻價值性的「物」與「道」二層次之區分。 而莊子「逍遙」的工夫,是以超越「物」的層次之「小」為起點,以達到、實現「道」的層次之「大」為目標,故在討論莊子的修養工夫論以前,不能不先對「物」、「道」二層次有所區辨與分別。
      lit.ncu.edu.tw/aer/issueArticle.asp?P_No=80&CA_ID=583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從莊學中「」1的層次區分 論莊子逍遙的實現之道. 王采淇* 摘 要. 尺鴳與大鵬的「小大之辯」是莊學中著名的寓言,但莊子作小大區分,用意不在突顯「物」的層次中個物間的差異,而乃由相對性的「小」與「大」之對立,隱喻價值性的「物」與「道」二層次之區分。 而莊子「逍遙」的工夫,是以超越「物」的層次之「小」為起點,以達到、實現「道」的層次之「大」為目標,故在討論莊子的修養工夫論以前,不能不先對「物」、「道」二層次有所區辨與分別。 關鍵詞:莊子、小大之辯、物、道、逍遙.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3. 2024年6月9日 · 莊子思想的根本主題仍然是。但他是如何規定道的呢?他認為,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道雖然是真實的存在,但不是如同一個物那樣的具體的存在者。因此,人們必須注意道與萬物之間的區分。

  4. 2022年3月9日 · 因此之故,像草莖屋樑,醜人西施,以及各種誇大、反常、詭異、奇特的現象,從「」看來都是相通為一體的。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 凡物無成毀,復通為一。

  5. 2017年8月11日 · 莊子認為,從系譜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概念的形成至少經過四個階段:首先,古人認為從來沒有物存在,莊子認為這個看法最接近真理;其次,他們認為有物存在,但物之間沒有邊界封限,即沒有個體間的差異;再其次,他們知道物有邊界與分別,但沒有

  6. 尺鴳與大鵬的「小大之辯」是莊學中著名的寓言,但莊子作小大區分,用意不在突顯「物」的層次中個物間的差異,而乃由相對性的「小」與「大」之對立,隱喻價值性的「物」與「道」二層次之區分。

  7. 本文藉由《莊子.齊物論》與廓庵〈十牛圖〉修道歷程的梳理,經由十個修道層次的比較研究,說明了兩者雖處在不同的宗派體系,但生命的實踐歷程不外乎心性的修養。 也就是在經驗的主觀認知中,學習調和矛盾的相對性,以超越身心的束縛,達到精神的統一,最終以開闊的胸襟面對世間。 因此,本研究最後總結出,兩者在修道歷程上,具有同中有異及異中有同的相似處。 關鍵詞:《莊子.齊物論》、禪宗、〈十牛圖〉、廓庵. 收稿日期:2022.07.25 ,通過審查日期:2022.09.26。 【目次】 一、前言. 二、生命本源的追尋歷程比較. 三、生命實踐的功夫歷程比較. (一)語言概念的破除. (二)觀照主客的相對性. (三)超越主客的相對性. 四、生命的終極境界比較. 五、結論. 一、前言.

  8. 本文從莊子的工夫論入手,指出莊子的工夫論有兩型,一是以轉化意識為核心的心齋工夫論,一是以轉化物材為核心的技藝工夫論,兩者皆可達到轉化主客雙方、一體無分之境。 莊子的一體境界雖因主體的轉化,超越了認知的格局,無主客之分,心靈虛室生白。 然而,心靈的一體境界中的「無物」是意識境界的語言,不是存有論的語言。 莊子的一體境界並沒有抹殺物,反而是昇華並保全了物,此間仍有物之在其自體的「物之初」之物。 「物之初之物」是無物之物,而心齋之心是無知之知,心齋境界呈現時,主體與萬物是「氣聽」的內在的共在關係,主客同時回到自家. 的本來面目。 在莊子的世界中,作為他者的他人或物獲得了存有論的肯定。 關鍵詞: 莊子,工夫,他者,無知之知,物之初,個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