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莊子對的看法與老子差不多。. 莊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最後根源,以及人的精神或道德的最高境界。. 「道」是無所不在的實在,在天地未有之前已經存在,是永恒存在,超越感官和理性,雖看不見,但可被體悟。. 「道」與萬物是沒有界限的,萬物 ...

  2. 老莊與道家思想. A. 莊子厭惡人間世務,否定世俗道德,他清高孤傲,視顯貴的宰相之位如腐鼠、輕視堯舜之功業。 認為在亂世之中,應不求聞達,潛隱於人世,隱居山林,與時俱化,返歸萬物本然狀態,才能避禍,以保存自己生命的本真才是最重要的,進而追求「道」的高遠境界。 莊子認為名利、巧智會破壞人的自然之性,使人失去天真,更會招致禍患,所謂「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故提倡斷絕一切物欲巧智,保持自己的本來天性,養神全精,超越本能的存在,以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最高境界。 莊子認為若要體悟不可聞、不可見、不可言的大道,就需要無思無慮、忘形、忘利、忘心,才能體悟得到。 他認為宇宙萬物皆有生死,生死只是一種形相上的變化,故人死不用太過悲傷。

    • 摘 要
    • 貳、以道德的肯定,提升價值意識
    • Abstract

    有真正的幸福嗎?人類所要體會的人性價值與生命意義到底是什麼?莊子體悟老子的「宇宙根源之道」,在面對「無可奈何」的死亡限制中,展現出自由逍遙的生命境界。本文以「價值」、「責任」與「超越」三種意識,分別論述「道德」、「孤獨」與「死亡」三個主題。首先,從老莊思想之「道」與「德」的內涵,確立生命在天地宇宙中的真正「價值」;其次,說明生命的第一個必然性—孤獨,闡明生命的獨特性與獨立性,目的在完成天地宇宙間的存有「責任」;最後,說明生命的第二個必然性—死亡,強調認識生命之道德價值及孤獨的必然時,才能「超越」死亡的恐懼,活出真正的自我。研究結果發現,當人以「道」的實踐作為生命轉化的方法時,便能恢復與自己、與他者,甚至與天地萬物間的和諧關係,才能完成「生命意義」的探尋與「人生幸福」的追求。

    在物質文明快速的發展下,呈現出一種價值觀念混亂的社會化脈絡,人們往往迷失在社會價值系統中而不自知,有時竟否定自己的生命意義,對自我產生一種「無價 值感」的現象。何謂「價值」?「價值」是以「人」為主體,在面對以自己或客觀世界為對象時,「對象」之於「自己」所產生的意義、作用與感受的差別。價值的感受與主體的觀點有密切的關係,而主體的觀點源於一個人的「認知模式」,認知模式的差異,將產生自我「價值觀點」的不同,導致不同的行動。蘇軾在〈超然臺記〉提出人們的可悲,在於終其一生想要「求福而辭禍」,卻對於真正的「幸福」不甚明白,以為幸福只是「欲望的滿足」,陷溺在物質現象的「美惡分別」之中,反而走向「求禍而辭福」的生活形態。是以,若是在價值觀念上有錯誤的認知,便容易造成在面對「選擇」時的錯誤判斷;因此,人能否在...

    Is there real happiness? What is the value of human nature and meaning of human life that human beings want to experience? Zhuangzi realized Lao Tzu’s “the way of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When facing the restriction of death which make them helpless, and Zhuangzi displayed a state of freedom in life. This research has three consciousnesses of “...

  3. 生死無盡,不如相伴而化其道──《莊子》對「 臨終關懷」思考所開顯的倫理意義. 陳康寧 . 摘要. ,在「跨文化批判」的哲學視域下,蘊藏跨文化潛能的《莊子》成為熱門的中國文本。《莊子》一書所涉及的語言、隱喻、身體�. 差異、批判、美學、權力、自然等各種面向的概念已經成為許多學者關注的議題。在先秦哲學裡,《莊子》探討「死亡」的議題為最豐富、精彩、深刻,雖然�. 究《莊子》死亡觀的著作不勝枚舉,但是以死亡來連結倫理內涵的研究卻不為多見。本論乃是透過《莊�. 》古典新譯後的一種中國哲學當代實踐之嘗試,特別集. ※ 本文初稿曾在「 台灣哲學學會2017 年學術研討會」(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17. 理教授謝君讚擔�. 人,並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亦感謝現場觀眾的提問與指教。本文經過大幅度增.

  4. 」並非由別的東西創生,自己就是自己的本和根,「自本自根」。 它生出天和地,使鬼、帝得到靈妙,「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它是無為無形,但卻又真實而有信徵,「有情有信,無為無形」。

  5. 其他人也問了

  6. 摘 要. 尺鴳與大鵬的「小大之辯莊學中著名的寓言,但莊子作小大區分,用意不在突顯「物」的層次中個物間的差異,而乃由相對性的「小」與「大」之對立,隱喻價值性的「物」與「道」二層次之區分。. 而莊子「逍遙」的工夫,是以超越「物」的層次之「小」為 ...

  7. 2023年6月4日 · 新京報:莊子思想中,不可忽視的另一個部分是關於自然之道的理論,即「道論」。這一主題散見於《莊子》33篇中,其中被討論最多的片段之一是《知北游》中「東郭子問道」,當東郭子詢問「道,惡乎在?」莊子先後回之:「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 ...

  1. 莊子如何看待「道」? 相關

    廣告
  2. 飄香書卷味!城邦全書系2本75折,滿499現$50送$50,滿799再折$100送$100,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限量親簽書,不私藏全售出!下雨的書店系列、少年蒙歌、引路人1+2卷,年度百大好書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