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文借道現象學對傳統哲學反省,藉由「形」、「神」關係 重構,思考人際之間的主體建構可能性。首先,從《莊子技藝 活動中,技藝實施者「可見」「形」「不可見」「神」,來 審視某種具有厚度、交織、向來已被介入世界之關係性。

  2. 本論主要便以從事技藝活動最相關的「身體」角度出發,藉由反省、對話過往前人對於山水畫之研究,開展出中國文人所必然接觸的書法技藝,及其與《莊子》之間的義理關係。

  3. 筆者發現《莊子》一書主要從三個面向展現其對身體的洞察:一是從禮教身體的批判觀點入手,呈現出符號解構的精神;其次從工匠身體的觀照角度入手,呈現出技藝融入的精神;其三則由真人身體的超越面向入手,呈現氣化交換的精神。. 文中進一步分析這三個面向間 ...

  4. 本文從莊子的工夫論入手,指出莊子的工夫論有兩型,一是以轉化意識為核心的心齋工夫論,一是以轉化物材為核心的技藝工夫論,兩者皆可達到轉化主客雙方、一體無分之境。 莊子的一體境界雖因主體的轉化,超越了認知的格局,無主客之分,心靈虛室生白。 然而,心靈的一體境界中的「無物」是意識境界的語言,不是存有論的語言。 莊子的一體境界並沒有抹殺物,反而是昇華並保全了物,此間仍有物之在其自體的「物之初」之物。 「物之初之物」是無物之物,而心齋之心是無知之知,心齋境界呈現時,主體與萬物是「氣聽」的內在的共在關係,主客同時回到自家. 的本來面目。 在莊子的世界中,作為他者的他人或物獲得了存有論的肯定。 關鍵詞: 莊子,工夫,他者,無知之知,物之初,個體性.

  5. 莊子的工夫論,是一種啟動自我轉化、容受異質性他者的能力,讓物我得以在保持自身的獨特性中,既各自成全又能共感交流。 人的生命有限,身處亂邦危世不論賢愚更可能隨時遭逢不測。 《莊子》一書之所以具有超越時空的魅力,正是以敏銳的感受力道出生命的有限性,並且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分析。 莊子的發言對象尤其是針對懷抱高才卻有志難伸之士,既契接孔. 2. 子的生命處境,又有自況之意。 面對「不得已」,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莊子則主張若被「不得已」所驅動,該當無心而為,以無知之知行無用之用。 莊子本人是否曾經以他特具的處世智慧,親身示範了某種安於不得已之命的生活方式,已經無法確知,至於他所留下的思考方案,更是引起後世紛然殊異的解讀方向,尤其難以斷定的是,《莊子》書中揭露的是否為消極避世的思想。 3 4.

  6. 其他人也問了

  7. 景知識、認知概念及前後文語境所提供的訊息,來分析《莊子》有關為官的隱 喻,希望透過心理空間理論的分析,說明莊子如何用隱喻來婉拒出仕,提供另

  8. ir.lib.cyut.edu.tw › retrieve › 30326「虛」之技藝:

    摘要. 《 莊子‧應帝王》中 「 季咸見壺丘」一段故事,歷來雖深受注目,然難得善解。 而 「 壺子四示」該作修養境界看?還是作統治技藝看? 者兩者皆是? 又或兩者皆非而別有意旨?似乎不易決定。 筆 者以為不管做何種詮釋,都 會牽涉到「 技藝」這個觀念,而這「 技藝」一方面關聯著作為主體指向自身的修養,一方面又關聯著指向主體之外的「 他者」 統治,無怪乎歷來解釋總在「修養─ 統治」這 光譜的兩端間游移。 本文中,筆者擬暫時擱置一般的閱讀假定,讓 《 莊子 書寫由思維表象轉為思維生發的導引,順著「 季咸見壺丘」一段故事的脈絡中包藏的隱喻分析,通過此劇幕的重新演出,看看吾人作為觀者,在與此展示之不期然的遭遇可「 發生」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