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4日 · 本書以莊子名篇《莊子.內篇》為底本,對當中汪洋恣肆的思維進行深入淺出的拆解。. 作者巧妙地將莊子思想與現在的社會環境結合,探討成長、夢想、人際關係等,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讓每個閱讀《莊子》的人都能以自我來進行參悟,從中得到屬於自己的理解 ...

  2. 2019年5月27日 · 莊子》所關懷他者,很多都屬於文化邊緣人或社會底層人士,但這些脫離社會「正軌」人物,往往也是「道」代言人,他們或對主流文化分子有所嘲諷,或對上位者認知有所轉化,又或者行徑怪誕不羈,但他們生命卻是最接近「道」狀態。

  3. 莊子》一書理解不易,容易產生許多誤解。 本文將討論幾點常見的誤解,從澄清誤解的角度,呈現《莊子》思想的一些面向。 討論的內容包括:1 說《莊子》否定語言,是過於簡化的理解。 2《莊子》非懷疑論者、非不可知論者。 3以相對主義者理解《莊子》並不妥當。 4《莊子》非投機主義者。 5《莊子》非任性放縱者,從所謂自私的角度解讀也非適當。 6以主體性質的概念作為理解《莊子》的主要概念並不適當。 7認為《莊子》追求真理,是一種誤解。 8 認為《莊子》是消極無奈的並不妥當。 9文字所指涉的層次或範圍差異而誤以為矛盾或歧義。 關鍵字: 莊子、誤解、語言、相對主義、主體、真理. 一、前 言. 《莊子》書辭句詭譎變化,不易了解。

  4. 其他人也問了

    • 為什麼要讀《莊子》?
    • 正因為我們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
    • 視角有所限制,這樣不可悲嗎?
    • 於限制中生存,在框架裡開花
    • 結語

    常常在逛書店時,看到陳列在書架上的《莊子》相關書籍,一字排開,不是人生雞湯式的心靈語錄;就是解憂排難類的指引手則,卻甚少在坊間瀏覽到「肯定」人類認知能力有其限制的相關說法。不過這現象也其來有致,誰會願意花錢去買一本《其實你很笨,只是你不知道》,或是《承認吧!你並沒有那麼聰明》之類的書籍,畢竟大家還是希望自己是個「聰明的」人! 當然,說人的認知能力有限制並不是一種悲觀主義,更不是唱衰人類在宇宙之中的價值。相反的,《莊子》藉由這項限制要提醒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有限制的,所以不能狂妄自大,以為自己所向披靡。」所以,我們要學習正視自己的侷限,才能進一步認知自身生命的價值。也就是說,如何在有限能力的框架中,尋索出個人的獨特風景,才是閱讀《莊子》時,所要覺察的生命意義。

    誰願意如蘇格拉底一般正面肯定自己的無知?我想應該沒有人真心喜歡說自己笨,畢竟在現實社會當一個「聰明的」人才能不負眾望所託。我很喜歡楊德昌導演的一部電影:《一一》,影片裡有一幕讓我至今仍印象深刻,劇中有一個很喜歡拍照的小男孩洋洋,他拍照時總是只拍攝人的背面,大人們好奇的問他,為什麼每張照片都只拍背面卻沒有正面,他回答:「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後面,這樣不是就有一半的事看不到了嗎?」洋洋拿著爸爸後腦杓的照片說:「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拍給你看!」小男孩的話如雷般的電擊了我:「這不就是《莊子》嗎!」是的,看著電影,腦中卻浮現了《莊子》的文句: 我們往往自以為「是」,以自身的立場出發,去說服、批評、甚至抨擊別人的「非」。但是,這樣的是是非非,是以誰的立場為最終標準依據呢?事實是,沒有人的立場是絕對正確的...

    《莊子》裡頭有則很出名的寓言故事叫「朝三暮四」2, 但並非現在常用的「心意不定、反覆無常」之意,本意是比喻「只變名目,不改實質」。關於這則故事是這樣的: 看到這裡,你一定也發現了,不管如何,總數都是一樣的!是的,既然都是一樣的,為何可以影響猴子的情緒波動呢? 藉由這則故事反觀人類自身,我們常因一己之見而非議他人,妄執是非對錯,以此作為與人相爭的籌碼,但又有誰能真正明白,所謂是非,都只是所堅持的立場不同罷了,而人往往各執己見,且自以為是,甚至堂而皇之、誇大其辭。為的是什麼?與人爭長競短的後果是什麼?助長自己的威勢,讓眾人臣服於自身的知識?還是為名為利,把持自身的聲望地位?《莊子》可不這麼認為! 那麼《莊子》究竟要藉由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家也都能明白,《莊子》要告訴我們的是,...

    前面說過,《莊子》提醒人的能力有其限制,這並非一種悲觀主義,而是對於自身生命的醒覺。還記得大學時在文學概論課堂上,老師曾講過一句話:「時命如框架,生命如詩。」或許正因為人的生活場域有著諸多限制,也或許我們因為讀了《莊子》而知道自身認知的侷限,才能更清楚人之所以會「執著」,會「堅持」某事某物,就是因為「自以為是」,而這種限制,卻也造就了人之所以為人的一面。《莊子》說:「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 3 只是,這樣的作為的確不容易,畢竟我們鮮少起了一個念頭後,對這個念頭進行反覆思辨,所以我們才會有成心成見,有了成心成見,便有了視角的框架,然而,我想這也是人可愛的地方,正因為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無所逃於自身的生命框架、價值框架,才能在這樣的框架之中,開出自己認為有意義的花。而這朵花,開在每個不...

    如果用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條魚的價值,那麼它將永遠認為自己是個笨蛋。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也都有屬於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然而,我們也不可因自身的長處而自以為不可一世,縱使天生之才有著獨特之用,也不可因一己的殊異而傾軋他人,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存在,他一定也有著與眾不同之處。況且,你只是個人,不必事事全能,也正因你只是個人,知道自己的限制所在,才能在自身的生命當中,活出自己的獨特姿態! 為什麼要讀《莊子》?因為他讓我們自知,人不是宇宙主宰,無法掌控一切,但是他也告訴我們,即便知道自身能力有限,也要在有限能力之內,讓自己活出最合適的樣子。 1. 1. 郭, 象. (2018). 莊子集釋. (陸, 德明., & 成 玄英., Ed.). 頁 59。 2. 2. 郭, 象. ...

  5. 2022年6月8日 · 首先分別在莊子思想與尼采哲學的內部作為詮釋性的概念,展開美學與政治的相關討論,其次則是進入跨文化的脈絡,藉由當代問題視域破除莊子與尼采互為外部他者的思想隔離狀態,透過「氣的思想」與「力量美學」的互動,讓莊子與尼采成為彼此的「內在他

  6. 多詮釋既不能正視技藝在莊子哲學中重要性,也不能解釋莊子養生思 想中人倫要求。在第三節中,筆者試圖引入當代理論資源,說明技藝 在莊子哲學中可能角色,並藉由這個角色來理解莊子的「養生」與 「道」。筆者所欲證成主張是:莊子的「養生」是

  7. 「虛」是為了能夠「待」物,莊子的最終理想是「天人不相勝」。這種既 破壞價值又要價值,既檢討標準又要標準論理方式,讓《莊子價 值判斷更為複雜。3 在莊子的批判與理想中,可以看見兩種判斷模式隱含其中:一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