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4日 · 文:陳可抒. 人生在世,皆欲逍遙;若求逍遙,必先知我;既已知我,便須葆光。. 以上三重理念,即是《莊子》的核心思想脈絡,亦分別是《莊子.內篇》前三篇的內容。. 上一篇〈齊物論〉的立言結尾處,莊子提出了「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的葆光的概念 ...

  2. 本文主張,莊子的「養生」是涵養生命之意,因此它的養生觀包含養親 的要求。 「庖丁解牛」不是寓言,而是莊子舉例說明技藝在生命之涵養中扮

  3. 首先,從《莊子技藝 活動中,技藝實施者「可見」的「形」與「不可見」的「神」,來 審視某種具有厚度的、交織的、向來已被介入的人與世界之關係性。 再者,若以〈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的角度審視文本中的技藝活 動,技藝實施者經由磨練而「安」於技藝場域的各種身體「形」態, 即說明「德全」是可見的-可見的身體本即帶有思想意義。 而〈田 子方〉更認為古之真人,其充滿天地之間之「神」,不只是侷限在 個體的逍遙境界,而且是具有人際性的「既以與人,己愈有」。 因 此,觀看者「目擊」技藝活動中安於技藝場域的技藝實施者,在視 覺上是「形」、「道」與「神」三者密切而重疊的呈現。

  4. 2018年10月8日 · 老莊講究人必須要追求「自然的美好」,那些上天給你的才與氣,才是你應該要專注追尋的事情。 「活出自己,在自在自得中,把最真實的自己,還給自己,」王邦雄強調。

  5. 莊子思想的中心,一是無所依憑自由自在,一是反對人為順其自然,此文字裡行間雖是在談論養生,實際上是在體現作者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旨趣。 在作者看來,人類社會的各種矛盾就好比牛身上的筋腱和骨頭,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像筋骨碰壞刀刃那樣,對於人自身有損害。 因此,為了保全性命不受損害,人應該「依乎天理」,「因其自然」,學會在矛盾的夾縫中求生存。 這就像解牛一樣,只要刀刃沿著筋、骨的縫隙間遊動,不要碰著筋腱和骨頭,就會保持鋒利,不被損傷變鈍。 庖丁解牛能達到「遊刃有餘」境界的原因在於「好道」,而道就是事物的規律性。 牛體有它天然的結構,庖丁從長期的實踐中認識和掌握了它的結構,因此解起牛來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井然有序,合乎韻律。 這就是說明要熟練地掌握事物,首先要把握事物的規律性。

  6. 其他人也問了

  7. 第一部分是全篇的總綱,指出養生最重要的是秉承事物中虛之道,順應自然的變化與發展;第二部分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比喻人之養生,說明處世、生活都要遵循事物的規律,從而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第三部分說明聖人不凝滯於事物,與世推移,以游其心,安時

  8. 莊子》的養生思想不同於漢初黃老道家,以追求延年益壽,甚至羽化成仙為宗旨,而是對個體生命的「性」和「神」的尊重與提倡,即「養性」與「貴神」。 在《莊子》一書中,無論內篇或是外雜篇,都可以看到莊子對養生思想的闡釋,其中又以內篇〈養生主〉為最完整而且充分討論養生思想的篇章,莊子主張「生命與生活」是人生之大事,要深刻的去思考與面對,千萬不要把兩者當成社會目標的附屬品,更不要用社會價值來決定生活中任何的行為舉止,「生命的照顧」、「生命的觀念」才是人生活動的最終目的。 養生,必須建立一種順應自然的態度,凡是自然的事情,都無須煩惱,因為一切都是與生俱來、自然如此。 就像一個人的長相容貌,出生之時就已經決定,無論美醜,甚至是肢體上有所殘缺,都是天生如此,多餘的憂慮與憤恨沒有用處,更不能改變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