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8月6日凌晨, 中華民國海軍 劍門、章江軍艦執行「海嘯一號演習」任務,預計運送身上穿著解放軍制服的陸軍特種情報隊隊員在大陸沿海先南往 海南島 進行欺敵戰術,而後再北上 東山島 海域欲進行滲透以偵測登陸作戰所需情報,並且由 中華民國空軍 協力支援 ...

  2. 2017年4月27日 · 從蔣介石敗退台灣直到他去世,「反攻大陸」一直是縈繞在他心頭的首要大事。那麼,為了「反攻大陸」,蔣介石都做了哪些準備?制定了哪些政策?「反攻大陸」最終為什麼沒有成功?

  3. 反攻大陸,又稱 光復 大陸 、 反共復國,是 中華民國政府 自1949年 播遷臺灣 後至1990年代前的軍事行動和政治主張,意指反攻 第二次国共内战 後被 中国共产党 統治的 中国大陆。. 在 蔣中正 與 嚴家淦 擔任 中華民國總統 之時,反攻大陸是 中華民國在 ...

  4. 2022年5月24日 · 當時中國內部發生大饑荒,蔣介石認為是反攻大陸的好機會,但當時美國甘迺迪總統,有意改變對華政策,採取「兩個中國」;蔣介石擔心這會動搖他的權力正當性,所以積極動員,希望反攻大陸,反而是美國覺得沒有成功的希望。 宣傳「反攻大陸」與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取代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壁畫. 對於生長在70年代之前的臺灣人來說,「反共抗俄」是經常聽到的口號,但事實上,蔣介石早在60年代就已經與蘇聯展開秘密外交,希望在蘇聯支持下「反攻大陸」。 林孝庭說,蔣介石藉由與中共、蘇聯的秘密往來,對美國大打「中共牌」、「蘇聯牌」。 而蔣介石政權喊了20幾年反攻大陸,最大的困擾竟然是不知要如何告訴民眾,「我們已經沒有要反共抗俄了!

    • 概觀
    • 基本介紹
    • 起因
    • 事件人物
    • 歷史背景
    • 計畫實施
    • 國光計畫
    • 評價

    “國光計畫”是蔣介石政權秘密制定的“反攻大陸”計畫。

    反攻大陸,是國民黨政權自1949年“國府”遷台至1980年代常見的政治口號,意指反攻被中國共產黨“占領”的中國大陸,通常與“解救同胞”、“消滅共匪”等政治口號形成對句。

    1954年岸信介與蔣介石秘密成立反共聯盟。1957年3月12日岸信介主持成立“日台合作委員會”;6月2日出訪台灣,與台灣當局發表聯合聲明,公然支持台灣當局反攻大陸。

    因應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兩岸情勢稍緩及國際情勢改變,反攻大陸的熱度已逐漸消退。1980年6月,蔣經國提出所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主張”取代“反共復國”“國策”,且順利成為中國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綱領。之後,並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等組織的具體落實。現今上述所謂政治綱領已經完全消退,被台灣當局所謂的“不統不獨不武”或“維持現狀”取代。

    •中文名:反攻大陸

    •外文名:Counterattack against the mainland

    •計畫:“國光計畫”

    •時代:蔣介石主政台灣時期

    在中日關係因釣魚島問題而陷入僵局的背景下,台灣國民黨當局簽訂的“台日漁業協定”談判以日方作出重大讓步而簽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打出台灣這張牌,和他本人及安倍家族與台灣的歷史淵源及其“台灣情結”是分不開的。

    安倍家族在日本政壇聲名顯赫。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及其胞弟佐藤榮作均在日本戰後擔任首相,父親安倍晉太郎曾擔任外相等要職。岸信介和佐藤曾是日本自民黨內“台灣幫”掌門人,日本戰後以現任首相身份訪問台灣的僅此兩人。

    受外祖父影響最大的安倍晉三,繼承著岸信介的思想和行動,成為“台灣幫”的一員。有人評價說,安倍是一個“穿牛仔褲的岸信介”。

    蔣介石籌劃反攻

    日軍在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府後,有“昭和之妖”之稱的岸信介,曾先後擔任負責掠奪中國東北經濟資源的產業部次長和總攬機要的總務廳次長。日本投降後,他被定為甲級戰犯。

    1948年12月出獄後,岸信介積極組織“日本再建同盟”,鼓吹重整軍備。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剩下50多萬軍隊連同100多萬官員和眷屬逃到台灣。岸信介結識了從中國大陸逃至日本的馬貽明。馬貽明直接受國民黨中央黨部第6組蔣經國親信陳建中指揮。蔣家父子通過馬貽明以香蕉出口作武器,對岸信介等日本政界要人展開院外活動,培植親台勢力。岸信介通過香蕉貿易獲取巨額利益,藉此培養一大批“台灣幫”,成為“台灣幫”的開山鼻祖。

    1950年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以韓戰爆發為藉口,宣布出兵朝鮮的同時也派第七艦隊進入台灣。

    伺機反撲:種種計畫層出不窮

    最高機密:“國光計畫”啟動

    1961年4月1日,蔣介石在台北縣大埔小灣秘密成立臨時任務性編組—“國光作業室”。蔣介石指派朱元琮將軍兼任主任,並調集陸海空三軍優秀作戰軍官31人、士官3人參與其中。

    蔣介石對“國光計畫室”寄予厚望。在該計畫僅僅成立3周的時間裡,即率領“參謀總長”、“三軍總司令”視察大埔營區,並聽取簡報。

    1964年底岸信介胞弟佐藤上台後,“台灣幫”勢力日趨膨脹,成為日本政壇主導力量。佐藤上台伊始,便拒絕以彭真為團長的中共代表團入境參加日共代表大會。

    1965年6月24日,在台灣左營桃子園外海進行了模擬登入演習中,有多達5輛兩棲登入車被海浪打翻,數十人喪命。

    1967年9月,佐藤訪問台灣,在與蔣介石舉行會談時稱,“這兩三年是反攻大陸的絕好機會”。

    準備期

    高齡99歲的朱元琮曾任當年“國光計畫”作業室主任,是“國光計畫”的實際操盤者。由於“國光計畫”被列為“絕對機密”,退役後朱元琮仍鮮少對外提及,平常也謝絕採訪,深居簡出。 1960年台軍閱兵,朱元琮是“總指揮”,蔣介石看完軍容裝備後,覺得很不錯,所以1961年,朱元琮便奉派至台北縣三峽山區成立“國光計畫”作業室,籌謀反攻大陸。 “那時老先生(蔣介石)一、二個禮拜就來一次,都是晚上”,朱元琮說,蔣介石每次來,都帶著三軍“總司令”及“參謀總長”,大家把擬定的計畫逐一面報,蔣介石會詢問三軍“總司令”的意見,沒有反對就定案,繼續做下去。 “我們不是閉門造車”,朱元琮說,某次兵棋推演,陸軍在登入地點上模擬了很多障礙,“我就把當時的空照圖拿出來,跟蔣介石報告,現在大陸那邊沒有障礙了。”朱元琮回憶,大家那時真是信心滿滿,還有“三年準備、五年反攻、十年成功”的口號,“我們野心真的很大”。 朱元琮透露,反攻的登入地點,選定在廈門和龍溪(現已並為福建省龍海縣),“是老先生挑的”;重點在廈門,因為“廈門不開放就沒辦法”。“老先生有生之年,就是要統一中國”,九十七歲高齡的朱元琮說,蔣介石死前,仍一心念著反攻大陸;“他常說:我把你們帶出來,就要把你們帶回去”。苦心計畫十一年,最終沒有完成,朱元琮惆悵地說,“是真的很遺憾”。

    開始

    1949年,國民黨退守台灣,蔣介石仍圖反攻大陸,於1961年4月1日,在台北縣三峽山區設定“國光作業室”,由朱元琮擔任主任,研擬“三軍”聯合反攻作戰計畫。 10年間,“國光計畫”作業室提出5類26項作戰計畫,214個參謀研究案;計畫都詳擬到“師”的任務層級,前後向蔣介石提報97次。 1963年5月2日,蔣介石指示參謀研擬如何炮擊大陸3、4天,誘發大陸炮戰,再向世界宣布“大陸挑釁”,作為行動藉口;但5月30日台軍方參謀提出“難以執行”的看法,蔣介石几經考慮,採納參謀意見。 “國光計畫”在1965年達最高潮。1965年6月17日,蔣介石在陸軍官校召集軍隊基層幹部,以“官校歷史檢討會”名義精神講話,預備發動反攻;所有幹部都預留遺囑,台軍方選擇最適合登入戰發起的D日,打算趁漲潮一舉搶灘。

    結束

    1965年6月24日,“國光計畫”在左營桃子園外海模擬登入演習,造成五輛兩棲登入車被海浪打翻,數十人殉職,“國光計畫”由盛轉衰。同年的“八六海戰”和“烏丘海戰”,台海軍接連慘敗,讓蔣介石逐漸死心;反攻夢醒,“國光計畫”規模逐年縮減。 在後勤補給不足,美方持續施壓反對下,1972年7月20日,“國光計畫”作業室併入台“國防部”作戰次長室,“國光計畫”正式終止,束之高閣,列為絕密檔案。

    華而不實:“國光計畫”注定失敗

    雖然台當局將“國光計畫”形容為“最完備的反攻準備”,但是仔細檢視該計畫,似乎並不是國民黨形容的那樣完美,其中很多的因子注定了“國光計畫”不可能成功。

    第一,兩岸實力的差距的程度決定了國民黨“反攻大陸”不能成功。時任台灣“副總統”的陳誠坦承,當時台灣的“國力”只能支持初期登入作戰,登入作戰後便要以戰養戰,即以3個月的準備,打6個月的仗。朱元琮認為,這“實難做到”。

    第二,“國光計畫”的保而不密緻使大陸對國民黨軍隊的行動了如指掌。雖然國民黨當局將“國光計畫”列為最高機密,但是,據前“海軍司令”葉昌桐回憶,當時一位負責保密防護的官員告訴他,才剛剛開完會簡報的案子,第二天中國大陸就透過廣播公開。葉昌桐也認為,泄密到這種程度,登入軍上岸形同瓮中之鱉,根本不能打。而著名的黑貓中隊在飛赴大陸上空進行偵察任務時,竟然能聽到飛行員的父親喊話的聲音廣播。

    第三,國民黨對美援的過度依賴嚴重掣肘該計畫的實施。時任“光明作業室”主任的王河肅承認,“若無美國的武器裝備和經濟支援,以當時台灣的能力與大陸對抗,其成功率為幾,不難獲知”。而時任“啟明作業室”主任的吳文義少將指出,“在作業期間最感困難的事,是計畫所用兵力後,支援作戰的能力感到不足”。在突擊登入時,所需的登入小艇如LCVP、LCM及登入運輸車LVT-4等多數不能滿足突擊登入需要,而美國為了阻止蔣介石“反攻大陸”,刻意不向台當局提供這些裝備。

    半個多世紀的烽火硝煙已經一掃而過。回首兩岸歷史,深感和平的寶貴和時間的輪迴。當前,兩岸關係已經邁入和平發展的軌道,兩岸理應珍惜和平發展的美好機遇,通過建立政治互信、加強交流交往。

  5. 2015年11月26日 · 陶涵認為蔣介石在遷台不久後便放棄「光復大陸」計畫,準備在台灣生根,但仍一直佯裝要反攻大陸,作為穩定內政與和美國交涉的籌碼。 相關報導: Tags: 早年蔣介石撤退來台,曾打出「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口號;但哈佛大學研究者指出,蔣介石很早便認清無能力反攻大陸,並計畫在台灣生根。

  6. 蔣介石來臺之後,除了堅持中華民國法統之外,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宣示「反攻大陸」。 而反攻大陸的方式,當然是軍事反攻,以戰爭方式推翻中共政權。 歷經1954 和1958年兩次臺海危機,美國和中華民國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雖然確保了臺澎的安全,但條約內文中也明白約束了中華民國「反攻大陸」。 之後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 )、甘迺迪(John F. Kennedy)兩任美國總統都曾親自向蔣表示美國不贊成對中國大陸展開軍事進攻行動。 因此到了1960年代初期,蔣認為必須自力研擬反攻大陸的計畫,並且對內對外都力求保密。 為此,他在1960年代初期成立了「國光計畫室」,研擬「國光計畫」,希望能夠達成消滅中共政權,重返大陸的願望。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