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行間穴主治中風、癲癇、頭痛、目眩等,可治宿醉不適、眼部疾病等疾病,那麼行間穴功效和作用是什麼呢?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行間穴屬足厥陰肝經,位於足背,為肝經滎穴,五行屬性屬木,乃肝經子穴。 肝臟的特點是內寄相火,體陰而用陽,所以肝病最易生火,動陽,化風,其症多見肝氣鬱結,肝陽上亢,肝火上炎,肝風內動;行間有清肝瀉火,舒肝解鬱,熄風潛陽之功效,平時心火偏重,容易上火的人要多按摩行間。
      www.medicalteaching.org/posts/jw1-NHcBhgYN2SYv4Kz9/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行間穴英文 名稱:Moving Between,十四經穴標準定位編號:LR2. 來源: 針推醫學網. 行間穴痛. 行間穴疼痛 位於足厥陰肝經穴脈絡中,應多留意是否出現頭痛眩暈,青盲,雀目。 目赤腫痛,失眠,癲癇,瘈瘲,小兒驚風,胸脅痛,口眼歪斜,遺尿,癃閉,疝氣,遺精,月經過多,乾濕腳氣,以及高血壓,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等相關疾病症況。 任何 行間穴位痛 疑問,建議向中醫師諮詢病症。 行間穴道按摩. 按摩行間穴 建議用拇指尖掐按指壓行間穴5秒鐘,感覺有酸感後,過5秒鐘再按壓,重複20次;或以雙腳跟相互踩壓按摩,在家即可簡單進行。 行間穴功效 具有治頭痛眩暈,青盲,雀目、目赤腫痛,失眠,癲癇等作用功效。

  3. 【釋名】 行,指通道穴在兩趾趾縫間,故名。 【位置】 行間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足背第一、二趾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靈樞‧本輸》:「足大指間也」, 《針灸甲乙經》補充:「動脈﹝應手﹞陷者中」; 《針灸集成》:「大指、次指合縫後五分」。 【解剖】 神經:腓深神經的跖背側神經分為趾背神經的分歧處。 血管:足背靜脈網,第一趾背側動、靜脈。 【操作】 針尖略向上斜刺0.5~1寸。 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功效】 清肝明目、熄風鎮驚。

  4. 太沖穴是人體的一個穴位,穴義為肝經的水濕風氣由此向上沖行。 其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有關太沖 穴 的...

  5. 2019年8月22日 · 行間穴是我們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在足背側當第一二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行間穴主治中風、癲癇、頭痛、目眩等,可治宿醉不適、眼部疾病等疾病,那麼行間穴功效和作用是什麼呢?

  6. 行間穴是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心火偏重,容易上火的人平時要多按摩這個穴位來進行調理,如果是心肝火過旺,還可以鍼灸此穴,那麼行間的功效與作用具體是什麼呢?

  7. 2012年11月20日 · 「行間穴」位於雙腳足大趾與二趾之間能幫助打通肝經有助解除肝氣鬱滯之害。 位於腳內踝上方距離4指寬、在小腿脛骨內側的三陰交,是脾、肝、腎三經經過的交點,經期間單純只有腹痛的人,應該是寒氣太重、凝結小腹,刺激三陰交可以去除體內 ...

  8. 行間穴. 穴點位置在足大指間動脈陷者中。 穴點作用: 治療 頭暈 、 口渴 、 眼部疾病 、 腳趾腫痛 、 泌尿生殖系統的問題 、 腹脹 。 取穴方法: 腳背,拇趾與食趾近節趾骨底之間的凹陷中赤白肉際處。 行間穴穴位. 特別感謝: 陳潮宗、周曉慧、程良雯中醫師熱心協助穴位資料校對.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 行間穴的穴點位置與作用、取穴方法,行間穴作用:治療頭暈、口渴、眼部疾病、腳趾腫痛、泌尿生殖系統的問題、腹脹。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