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著名的典故「推敲」即出自此人。 傳說他在驢背上苦思「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反覆斟酌用推還是用敲字,以至錯入了 韓愈 的儀仗 [ 4 ]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生平
- 太平廣記記載
- 人物軼事
- 創作態度
- 作品風格
- 塵緣未絕
- 經典作品
- 墓地
賈島(779~843年),唐代詩人,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自號“碣石山人”。
據說在長安(今陝西西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作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並成為“苦吟詩人”。後來受教於韓愈,並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
賈島早年家境貧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遺有賈島庵。19歲雲遊,識孟郊等,因和推敲韓愈。還俗後屢舉進士不第。唐文宗時任長江縣(今四川蓬溪縣)主簿,故被稱為“賈長江”。其詩精於雕琢,喜寫荒涼、枯寂之境,多悽苦情味,自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但後又普州司倉參軍,卒於任所。有《長江集》10卷,錄詩390餘首。另有小集3卷、《詩格》1卷傳世。他的詩喜歡描寫荒涼枯寂之境,頗多寒苦之辭。以五言律詩見長。注重詞句錘鍊,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於他的詩句“僧敲(推)月下門”而來的。著有《長江集》。
賈島與孟郊並稱“郊寒島瘦”,孟郊人稱“詩囚”,賈島被稱為“詩奴”,一生不喜與常人往來,《唐才子傳》稱他“所交悉塵外之士”。他惟喜作詩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長安,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大英縣)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事》)。開成五年(840年)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在普州去世。
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懷民《中晚唐詩人主客圖》則稱之為“清奇僻苦主”,並列其“入室”、“及門”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孫晟等人十分尊崇賈島,甚至對他的畫像及詩集焚香禮拜,事之如神(《唐才子傳》、《郡齋讀書志》)。賈島著有《長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長江集新校》,用《全唐詩》所收賈詩為底本,參校別本及有關總集、選集,附錄所撰《賈島年譜》、《賈島交友考》以及所輯賈島詩評等,較為完備。
原文
賈島字閬仙,元和中,元白尚輕淺,島獨變格入僻,以矯艷。雖行坐寢食,吟詠不輟。嘗跨驢張蓋,橫截天街。時秋風正厲,黃葉可掃。島忽吟曰:“落葉滿長安。”求聯句不可得,因搪突大京兆劉棲楚,被系一夕而釋之。又嘗遇武宗皇帝於定水精舍,島尤肆侮慢,上訝之。他日有中旨,令與一官謫去,特授長江縣尉,稍遷普州司倉而終。
譯文
賈島字閬仙,在元和中年的時候,元稹和白居易的詩崇尚輕淺,賈島獨自追求詩的變化和冷僻,以矯正詩歌輕艷的風氣。不論是行走坐臥還是吃飯,他都忘不了吟詠作詩。曾經騎著驢打著傘,橫截在長安城的街道上。當時秋風勁吹,黃葉滿地,賈島突然吟出一句詩來:“落葉滿長安。”因為急切中想不出對應的另一句詩來,忘記了迴避,衝撞了大京兆尹劉棲楚的轎子和儀仗隊,被抓起來關了一個晚上才放了。還有一次,他在定水精舍碰到了武宗皇帝,賈島對皇帝十分輕慢放肆,皇帝非常驚訝,事後皇帝命令將他降職為長江縣尉,過了不久又改任普州司倉,死在任職所。
早年出家
賈島的家鄉范陽曾是安祿山的老巢,安史之亂平定後,這裡又長期為藩鎮所據,處於半隔絕狀態。賈島出生於平民家庭,門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傳說他30歲前曾數次應舉,都不得志。失意之餘,又迫於生計,只好棲身釋門為僧,取法名無本。貧困的家庭景況,枯寂的禪房生活,養成他孤僻冷漠而內向的性格,耽幽愛奇,淡於榮利,喜怒鮮形於色,世事頗少縈懷。但他仍酷愛吟詩,常常為構思佳句而忘乎所以,“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賈島也因此被視為唐代苦吟詩人的典型。
推敲由來
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賈島就把一首詩留了下來: 《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 草逕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第二天,賈島騎著毛驢返回長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更恰當些。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喔,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這時,正在京城做官的韓愈,在儀仗隊的簇擁下迎面而來。行人、車輛都紛紛避讓,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差人把他帶到韓愈面前。 韓愈問賈島為什麼亂闖。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韓愈聽了,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對賈島說:“還是敲字好些。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沒有閂,也不能魯莽撞門,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靜中有動,豈不活潑?”賈島聽了連連點頭。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為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寫詩或做事時,反覆琢磨,反覆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科舉高中
賈島是否唐突劉棲楚?是否中進士?哪一年中進士?也不可考,但他仕途坎坷卻是真的。賈島多次赴考,都名落孫山,有一次竟因“吟病蟬之句,以刺公卿”,不僅被黜落,而且還被扣上“舉場十惡”的帽子。更使他悲傷的是,他的好友孟郊於元和九年(814年)突發急病而死。至長慶四年(824年),韓愈又病逝。而此時之賈島卻依然是一介白衣。直到賈島垂老之年,賈島才出任長江縣主簿。開成五年(840年),賈島三年考滿,遷任普州(今四川安岳縣)司倉參軍。會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賈島就染疾卒於任上。 賈島在長江主簿任上有何建樹,史書不載。唐人蘇絳在他的《賈司倉墓志銘》稱讚賈島“三年在任,卷不釋手”。看來,賈島仕宦後,讀書吟詩的癖好依然不改。
現時北京市所屬各區、各縣,在歷史上曾經出現了許多著名的人物,有文有武,數以百計。其中有一個著名的大詩人,就是唐代的賈島。
據《舊唐書》、《全唐詩話》以及蘇絳為賈島寫的墓志銘等的記載,賈島是當時范陽郡的人。正如賈島在一首題為《劍客》的五言絕句中寫的:“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這位詩人顯然想藉此來表達他自己的心情。
然而,賈島之所以成名,卻並非由於他的英雄氣概,而是由於他的苦吟。人們最熟悉的“推敲”的典故,便是出於此公身上。毫無疑問,寫“僧敲月下門”當然比“僧推月下門”的句子要好得多。這幾乎已經成了講究鍊字的一個最尋常的例證。可是,懂得這樣一些起碼的文字“推敲”的技巧,難道就可以稱得起是一位苦吟的詩人了嗎?問題當然不是這么簡單。否則,成為一個大詩人也太容易了。
賈島的苦吟,實際上是在煉意、鍊句、鍊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而這些又都是與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時代性分不開的。首先我們看到賈島非常用力於煉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勝的意境。如果寫一首詩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蠟,叫人讀了興趣索然,那就不如無詩。有了好的意境,然後還必須保證這種意境能夠在字句上充分表達出來。
賈島的每句詩和每個字都經過反覆的錘鍊,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寫成之後,卻又使讀者一點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跡,就好像完全出於自然,一氣呵成的樣子。由此可見,所謂苦吟只能是從作者用功的方面說的,至於從讀者欣賞的方面說,卻不應該看出作者的苦來。
賈島有許多作品都可以證明這一點。例如《渡桑乾河》的詩寫道:“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無端更渡桑於水,卻望并州是故鄉。”這首詩的意思很曲折,而字句卻很平易。這樣就顯得詩意含蓄,使讀者可以反覆地咀嚼它的意味。如果多用一兩倍的字句,把它的意思全都寫盡,讀起來
語言清淡樸素,以鑄字鍊句取勝,刻意求工。題材窄狹,缺少社會內容,多為寫景、送別、懷舊之作,情調偏於荒涼悽苦。
賈島是個半俗半僧半仙的詩人,他文場失意後,便去當和尚,法號無本。無本者,即無根無蒂、空虛寂滅之謂也。看來他要一輩子念佛了。但後來與韓愈相識,執弟子之禮。在韓愈的勸說下,還俗應舉,中了進士。為僧難免思俗,入俗難棄禪心。“發狂吟如哭,愁來坐似禪。”(姚合《寄賈島》)俗味很濃,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這雙重性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賈島因帶著一肚皮牢騷出家,所以雖身在釋門,卻未能忘卻塵世的煩惱。他在洛陽為僧時,當局規定午後不得出寺。若換個出家人,不許出就不出。釋國無邊,何處不可修心養性?然而他卻覺得自由受縛,不能忍受。於是嘆道:“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他為人非常執著,一旦向前,就不易回頭。無論是為僧,還是還俗,都富有挑戰性。
他是苦吟詩人,行坐寢食,都不忘作詩,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煩。據說曾出了兩次交通事故。一次是騎驢過街,沒注意行人。當時秋風蕭瑟,黃葉飄零,便信口吟出“落葉滿長安”之句。尋思上聯,忽以“秋風吹渭水”作對,喜不自勝,結果撞上“市長”大人車馬,被拘一夕。一次是去訪問李凝幽居,於驢背上得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之句。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時未定。神思恍惚,結果又撞上韓愈的車馬。傳說雖不完全可信,但他那份痴迷,則是有根有據的。他時刻想推銷自己。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劍客》)氣沖斗牛,一副俠膽。其實他骨瘦如柴,氣短力微,只不過借鑑喻己,想人賞識罷了。唐代的舉子要想在科場上顯露頭角,往往要疏通關節,尋找堅強的靠山。而他出身微賤,朝中無親故,缺乏外援,所以他恨這個社會的不公。他認為自己沒有出路,是因受到公卿的壓抑所致。他從裴度庭院經過,吟道:“破卻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種薔薇。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庭君始知。”(《題興化園亭》)裴度平定叛亂有功,封晉國公。他聚斂甚多,長安有高第。賈島一見,火從內發,故作詩嘲之。他蔑視權貴,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及第後,他寓居法乾無可精舍。一日宣宗微服出遊,行至寺中,聞人吟詩,便循聲登樓,見案上詩卷,便取來瀏覽。賈島在後面,一手奪走。他不認識宣宗,便瞪眼嚷道:“郎君鮮食美服,哪懂這個?”事後十分緊張,伏闕待罪。朝廷給他一個長江縣主簿的小官,將他貶出長安。唐代有兩位詩人的作品,涉及此事。安奇詩云:“騎驢沖大尹,奪卷忤宣宗。”李克恭詩云:“宣宗謫去為閒事,韓愈知來已振名。”
賈島有個堂弟叫無可,也是詩人。當時兩人一道出家。賈島耐不住寂寞,殺了回馬槍;而無可仍在合掌向釋。賈島還俗時曾有約,將來仍出家,可一落塵網便被裹住。無可寫詩提醒他,不要忘約。賈島說,我怎么能忘啊? “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 (《寄無可上人》) “終有煙霞約,天台作近鄰。”(《送無可上人》)他對釋門的清靜,仍懷嚮往之情。但說是說,行動是行動,這兩者充滿矛盾。
《劍客》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賈島詩思奇僻。這首《劍客》卻率意造語,直吐胸臆,給人別具一格的感覺。詩題一作《述劍》。詩人以劍客的口吻,著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寫自己興利除弊的政治抱負。
這是一把什麼樣的劍呢?“十年磨一劍”,是劍客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製的。側寫一筆,已顯出此劍非同一般。接著,正面一點:“霜刃未曾試。”寫出此劍刃白如霜,閃爍著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說“未曾試”,便有躍躍欲試之意。
顯然,“劍客”是詩人自喻,而“劍”則比喻自己的才能。詩人沒有描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沒有表白自己出眾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劍”和“劍客”的形象里。這種寓政治抱負於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手法,確是很高明的。
在縣城南郊安泉山。長12米,寬、高各3米,砌石為垣。現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戶參軍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詩亭,內陳歷代文人弔唁賈島的石刻詩文。
唐開成五年(840年),賈島61歲時遷來普州(今四川安岳縣),任司倉參軍。他到任後,曾組織講學。政務之餘常去南樓(南門外過街樓,1958年拆除)讀書作詩。曾寫出《夏夜登南樓》詩:“水岸寒樓帶月躋,夏林初見岳陽溪。一點新螢報秋信,不知何處是菩提。”此外,還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書》、《送僧》、《原上草》、《詠懷》等詩篇,均為賈島在南樓寫成。唐會昌三年(843年),朝廷升賈島為普州司戶參軍,未受命而身先卒,終年64歲。遺體安葬在安岳縣城南安全山麓。他的朋友蘇絳為他寫了“賈司倉墓志銘”,記述賈島生平、死、葬日期和地點等甚詳。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安岳縣令徐觀海(浙江錢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詩亭”。後來的縣令斐顯忠又進行重建,並立牌坊,至今尚存。
其他人也問了
賈島是誰?
賈島的詩對後來的詩壇有何不良影響?
賈島的詩作描寫什麼境界?
賈島為什麼叫推敲?
孟郊和賈島的詩作有何不同?
賈島的苦吟精神對後世有何影響?
賈島因帶著一肚皮牢騷出家,所以雖身在佛門,卻未能忘卻塵世的煩惱。 他在洛陽為僧時,官府規定午後不得出寺。 若換個出家人,不許出就不出。
賈島,今北京市房山區賈島村(賈島峪)人,早年貧寒,落髮爲僧,法名無艮。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遺有賈島庵。19歲雲遊,識孟郊等,因和推敲韓愈。還俗後屢舉進士不第。唐文宗時任長江(四川蓬溪縣)主簿,故被稱爲“賈長江”。
因帶著一肚皮牢騷出家,雖身在佛門,賈島卻未能忘卻塵世的煩惱。 枯寂的禪房生活,養成他孤僻冷漠而內向的性格,耽幽愛奇,淡於榮利,喜怒鮮形於色,世事頗少縈懷。
賈島一時拿不定主意,便在驢背上邊吟詩邊舉手作推敲之狀,反覆品味,結果無意中唐突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 於是乎賈島便被眾衛士擁至韓愈跟前,賈島具實稟報事情原委後,韓愈不但不怪罪,反而建議他改「僧推月下門」為「僧敲月下門」。
2021年9月29日 · 每當賈島到了身無盤纏的窘迫時刻,就會通過寫詩來忘卻物質生活匱乏的苦悶和壓抑,他將周身的飢餓和寒冷通過苦吟詩歌而排解掉,久而久之,苦吟便成了他的精神支柱、成了他腦中的豐腴膏粱。 冬去春來、斗轉星移,在外面遊歷了數年的賈島依然沒有找到精神世界裡的麥加聖地,心灰意冷的他就在河北的雲蓋寺出了家,從此棲身在佛門之下,一日三餐唯有薄粥粗茶 。 然而對於彼時的賈島而言,簡單的三餐一宿都不需要自己花費銀錢便唾手可得,還有什麼可不知足的呢。 雲蓋寺遠離市井,是一處清幽靜謐的世外桃源,年輕的賈島寓居在那裡,主要還是受環境所囿困,再加上賈島天性不願與外人交往,因此,賈島便有了大段大段的時光用來讀書和苦吟。 據說,就是在那段出家為僧的日子裡,賈島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尋隱者不遇》,以及反映了禪修清淨的《過木岩寺日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