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賽夏族 (賽夏語: SaySiyat),又譯 獅設族 (台灣話:Sai-siat),為 台灣 原住民族,分佈在 新竹縣 和 苗栗縣 交界的山區,居住於海拔高度約五百公尺至一千五百公尺間,人口約七千餘人,是台灣原住民中文化瀕臨危機最深的一個族群,在 邵族 被承認前是台灣 ...
賽夏族早期的農業生產方式以山田燒墾為主,不驅使牛馬,也不 施用肥料,只使用簡單的鋤、鍬開墾山坡地,栽種殼、菜而已,土地 因不施肥料,以致連耕三、四年後,地力耗盡,不適合殼、菜的生長,
賽夏族以稻米、小米、蕃薯、山芋頭等為主食,祭典時會有肉類與魚類。 賽夏族代表性食物有米糕、生醃肉與糯米酒,米糕與糯米酒是以農作產品製作的食品,以糯米為主要食材;生醃肉則是漁獵行為所獲得的肉類食物,製作上以一層米飯,夾上一層生肉、生魚,浸泡發酵至骨酥肉軟,食用時帶有微微的酸味,頗具賽夏族飲食風味。 (五)服飾文化. 賽夏族男女傳統服飾 賽夏族特有的臀鈴,賽夏族服裝傳統以麻為主要材料,經過剝皮、抽絲、紡線、框線、漂染、整經等程序,成為麻布後,再縫接為服裝,與西部漢族交換貿易後開始以棉布取代麻布。 傳統服裝形式有無袖長衣、無袖短衣、腰裙、遮陰布、披風、胸兜等,常用白、紅、黑三色,以白色為底、紅色為圖樣、黑色為點綴用色。
其他人也問了
賽夏族吃什麼?
賽夏族是什麼族?
賽夏族為什麼要吃糯米糕?
賽夏族與漢族有何接觸?
賽夏族的織法有哪些?
賽夏族人如何取得族人認可?
2020年4月25日 · 賽夏族的傳統美食,每當祭典舉行時,餐桌上必定出現的糯米糕,這可是祖先從過去就流傳下來的美味饗宴。 雖然簡單,但卻又最能在這個加工食品充斥的社會中,勾起賽夏族人心中單純且美好的記憶。 賽夏族, 傳統美食, 麻糬, 糯米, 祖靈祭, 祭祖, 賽夏族, 儀式, 傳統, 食物, 傳承, 麻糬, 美食.
賽夏族以稻米、小米、蕃薯、山芋頭等為主食,祭典時會有肉類與魚類。 賽夏族代表性食物有米糕、生醃肉與糯米酒,米糕與糯米酒是以農作產品製作的食品,以糯米為主要食材;生醃肉則是漁獵行為所獲得的肉類食物,製作上以一層米飯,夾上一層生肉、生魚,浸泡發酵至骨酥肉軟,食用時帶有微微的酸味,頗具賽夏族飲食風味。 2. 服飾. 賽夏族男女傳統服飾 賽夏族特有的─臀鈴 賽夏族服裝傳統以麻為主要材料,經過剝皮、抽絲、紡線、框線、漂染、整經等程序,成為麻布後,再縫接為服裝,與西部漢族交換貿易後開始以棉布取代麻布。 傳統服裝形式有無袖長衣、無袖短衣、腰裙、遮陰布、披風、胸兜等,常用白、紅、黑三色,以白色為底、紅色為圖樣、黑色為點綴用色。
基本介紹. 中文名:賽夏族. 外文名:Saisiat,Saisiyat. 人口:約五千餘人. 主要分布區:新竹和苗栗縣交界的山區. 宗教信仰:超自然神和祖靈、矮靈. 語言:國語、南島語言. 手工藝:紡織 編器. 基本概況. 簡介. 賽夏族(Saisiat、Saisiyat)為台灣先住民。 人口約有7000人,在新竹和苗栗縣交界的山區。 賽夏族又分為南北兩支,各有一名頭目,各家族的長老地位崇高。 族內盛行以動物、植物和自然現象定為姓氏。 宗教信仰是超自然神和祖靈、矮靈,兩年一次的矮靈祭是主要宗教活動,其它不同的祭祀由不同的姓氏主持。 他們在建築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竹製品,形成了鮮明的竹文化。 居住地.
賽夏族在清領時代開始與漢族有頻繁的接觸,接受部分漢族信仰儀式與觀念,像是土地公、三山國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形式等;而後天主教、基督教也在近代傳入,成為目前賽夏族傳統宗教、漢族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多元並存的信仰現象。